足迹
柏杨曰(全三册)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贯高贫贱不能移,他不在乎刘邦。富贵不能淫,他不在乎宰相高位。威武不能屈,他不在乎苦刑拷打。当刘邦破口大骂,百般侮辱张敖时,不会仅限于张敖,所有赵国臣僚,恐怕都难逃诟詈,这正是典型的“不把人当人”场面,一个有自尊、有人性的人,自然不能忍受。贯高没有淖齿(参考本书“24田地之死”一则)的能力,把刘邦吊起来剥皮抽筋,他唯一的反击方法只有暗杀。

荀悦却认为贯高应该全部忍受,奴才嘴脸,刘邦地下有知,一定拍大腿欣赏说:“有权有势真好,对无权无势的小民,想杀就杀,想砍就砍,想骂就骂,想怎么侮辱就怎么侮辱。自有学问冲天的无耻之徒,帮腔帮拳。”

专制封建的头目,有时还有天良,像刘邦竟然下令释放贯高。倒是帮凶往往比主凶更为恶毒,荀悦之流却要求诛杀无赦。两千年来,中国人就在这种《春秋》大义教育下,人性被消磨殆尽,中国进步历程,一天比一天艰难。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夺嫡

定陶(山东省定陶县)美女戚姬得到刘邦宠爱,生子刘如意,封赵王。刘邦对太子刘盈的仁爱忠厚性格,一直不满意,认为刘如意才像自己。所以,虽然封他赵王,却不命他前往封国(赵国首府邯郸),始终留在长安。刘邦每次到关东(函谷关以东),都带着戚姬。戚姬盼望由她的儿子当帝位的合法继承人,日夜向刘邦哭泣请求。皇后吕雉这时年龄已长,甚至渐老,不复当年姿色,反而不能随行,经常留守后方,夫妻感情,更为疏远。刘邦打算撤销刘盈的太子封号,改封刘如意,高级官员们全体极力反对,都没有用。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周昌,在御前会议上,据理力争。刘邦问他什么缘故。周昌说话有点口吃,又在激愤情绪之下,不能畅言,只说:“我口不能言,然而我期期知道不可以,陛下要废太子,我期期不接受命令。”刘邦看他急愤的表情,忍不住大笑。一件严重的巨变,在笑声中暂时中止。吕雉躲在金銮殿东厢,侧着耳朵偷听。朝会完后,见到周昌,向周昌下跪叩头致谢,说:“如果没有你仗义执言,太子就完了。”转眼刘如意10岁,刘邦既不能下定决心立他当太子,又忧虑自己死后戚姬母子会遭受报复。掌玺监察官(符玺御史)赵尧,建议给赵王刘如意设置一位强有力的宰相,这位宰相平常必须被皇后吕雉、太子刘盈,以及大臣们所敬爱畏惧,才能发生保护力量。刘邦问说:“你看谁是恰当人选?”赵尧说:“周昌。”刘邦遂任命周昌当赵国(首府邯郸)宰相,擢升赵尧接任周昌当最高监察长。

“夺嫡”是所有###中最凶恶的一种斗争。戚姬在毫无外援支持下,只靠自己的美色,便发动这项攻势,幸而成功,也无法保证儿子就能平安登上宝座。吕雉不是普通家庭妇女,她帮助刘邦共创大业,跟大多数军政要员情谊深厚。戚姬孤孤单单,儿子又小,谁肯为她们母子向主流派挑战?周昌手无一兵一卒,岂有抗衡力量?赵尧不过想挤掉周昌,以求自己蹿升而已。他的计谋毫无价值,然而,除此之外,又有何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金钱挂帅的动物

前197年,赵国宰相陈豨起兵叛变。刘邦得到情报,陈豨手下将领都是商人出身,笑逐颜开说:“我知道怎么办了。”派人用重金行贿,陈豨所属的部将,遂纷纷归降。

商人是金钱挂帅的动物,虽然当了将领,仍然可以收购,所以刘邦知道他应做什么。而那些被收购的将领,却不能想一想他们被收购后,将有何等遭遇。任何一个政府,除了少数样板,都难以容忍收购过来的变节分子。问题是,马克思说过:你买吊死资本家的绳子,只要肯出钱,资本家仍卖给你。利益是今天的,灾难是明天的。不仅资本家而已,庸碌之辈无不只看眼前。

王夫之论韩信(1)

刘邦大举进攻陈豨,淮阴侯韩信声称有病,没有追随出征,秘密派人前往陈豨处,指示机宜。韩信准备跟他的侍卫官(家臣),乘夜假传圣旨,大赦做劳工的囚犯,跟被判罪充当官府奴隶的囚徒,集结他们,攻击皇后吕雉和太子刘盈。部署已经完成,只等陈豨方面回音,恰好韩信的一位随从(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打算杀掉。那位随从的弟弟向皇后吕雉告发韩信叛变阴谋。吕雉想召见韩信,又考虑韩信可能拒绝,跟宰相(相国)萧何磋商,于是宣称:皇帝(刘邦)派使节来,陈豨已死,侯爵们和高级官员,都到金殿祝贺。萧何告诉韩信说:“你虽然有病,也应该勉强去一趟。”韩信一进宫,吕雉立即命武士把韩信捆绑,就在长乐宫悬钟的房中处决。韩信临死时,叹息说:“我后悔不听蒯彻的话(参考前203年),竟被一个女人欺骗,岂不是天意!”为了根绝后患,吕雉下令屠灭韩信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司马光曰:“世人以为,韩信首先建立功业,跟刘邦起兵汉中(陕西省汉中市),平定三秦(项羽分故秦王国为三:雍国、塞国、翟国),率领部分军队,向北挺进,消灭魏国(魏豹),夺取代国(陈馀),征服赵国(赵歇),威胁燕国(臧荼);东击齐国(田广),而加以并吞;南攻西楚(项羽),在垓下(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把它铲除。西汉王朝之所以统一天下者,大半是韩信的功劳。看他拒绝蒯彻的煽动,亲自到陈丘(河南省淮阳县)迎接刘邦,岂有谋反的心?只不过由于失去王位,于心不服,遂陷于犯上作乱的悖逆。像卢绾这样的人,不过刘邦同乡同里的幼年玩伴,还在燕国当王。韩信反而以一个侯爵身份,在首都按时朝拜,岂不是刘邦对韩信忘恩负义?刘邦在陈丘用诈术逮捕韩信,说刘邦对不起韩信,确实如此。然而,韩信也有自取之道。最初,汉王国跟西楚在荥阳(河南省荥阳县)对峙,韩信已灭齐国(田广),不向刘邦报到,却自己想当齐王。之后,刘邦追击项羽,到了固陵(河南省淮阳县北),跟韩信约定会师日期,而韩信却失约不来。当时,刘邦已有制裁韩信的决心,只是力量不足,不敢动手。等到天下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凭恃的?乘人窘困之际而逼取大利,是小市民小商人干的勾当,论功而报答恩德,是君子士大夫的本心。韩信以小市民小商人的做法,以求一己的好处,而希望对方用君子士大夫的风度回报,那是太难了,所以司马迁说:‘假如韩信了解君臣相处之道,虚怀谦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展示自己的才智,或许可以保全,而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也可能跟姬旦(周公)、召公、姜子牙(太公)媲美,后世荣华不绝,永享子孙的祭祀。不去那样做,却在天下已定之后,企图叛变,以致家族全被屠杀,岂不应该。’”

王夫之曰:“韩信最初拒绝蒯彻的建议,不跟刘邦为难,只因项羽还没有消灭,所谓‘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不过是蒯彻疯狂而愚昧的构想。从前韩王国(战国时代)曾用这种观点,纵横国际,最后被秦王国(战国时代)吞并,而无人援救,覆辙不远。形势很明显,韩信如果在齐国(首府临淄)叛变,西方有张耳,南方有彭越,同时反击。鼎的三脚折断一只,必然落得作为蝥贼的下场。韩信知道不可能,才不听蒯彻的话,是更深的谋略。项羽覆亡之后,刘邦筋疲力竭,返回关中(陕西省中部),这时候韩信如果发动,才可以如愿以偿。蒯彻的意见,韩信岂须臾忘记?卞庄子刺虎,小死大毙,一举两得的比喻,韩信正是如此构想,只在等待时机发动。他说:‘不忍心背叛’,姑且堵蒯彻的嘴罢了。削去王位,降为侯爵,封国既小,而又无兵权,还要利用陈豨发难。何况当时拥有三齐(齐国、胶东国、济北国)的精锐部队,面向西方,虎视眈眈,还会怕谁?”

司马光以及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估,深入问题核心,只是惋惜韩信不懂得封建专制政治的运转特质,以致丧生。韩信是英雄不是枭雄,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他天性忠厚,信任刘邦的友情,却不知道政治上的头目,只认识利害,韩信把刘邦当成父兄,直到陈丘双手被缚,梦才初醒,以后软禁长安,在严密监视下,已插翅难飞。

王夫之论韩信(2)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享誉300年之久,却篇篇使人失望,甘愿为奴、崇拜权势,使他对每件事情,都有奇异结论。他说韩信在齐国时即行叛变,张耳在西,彭越在南,双方阻击,必然失败,可谓痴人说梦。韩信一旦起兵,张耳的赵国是韩信一手平定的,当时韩信的威望,震撼天下,张耳何以独爱刘邦,只为刘邦效命,而跟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名将对抗?刘邦被困荥阳,既不能分兵,韩信又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张耳即令敢对抗,又怎有力对抗?至于彭越,他跟刘邦的关系,始终游离,王夫之有什么根据,敢肯定他一定站在刘邦那一边?王夫之更认为项羽死后,刘邦返回关中之际,韩信发动兵变,才有把握,更是异想天开。恰恰在那时候,张耳和彭越,他们才必然阻截,因为形势比人强,大局已稳,君臣名分已定,刘邦正处巅峰。

王夫之肯定韩信早有谋反之心,这是最下流的一种“诛心”之论,责备人永没有止境。悲剧就发生在韩信并没有谋反之心,如果有的话就好了,刘邦自己都承认不堪韩信一击。韩信被削成侯爵,国土既小而又没有兵权,却企图谋反,正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彼一逼,焉有此一反。好像某甲痛揍某乙,某乙一口把某甲手臂咬了一口,不能证明某甲不痛揍某乙时,某乙一直都在那里想咬他一口。是非因果,不应被如此颠倒。

更重要的是,韩信之死,是一场冤狱。就西汉政府所作的指控,看不出有任何积极证据,仅凭着随从(舍人)弟弟的片面之词,没有调查,不容分辩,便急吼吼暗下毒手,而所使用的又是灭口手段。表面上由吕雉主持,从“伪游云梦”那件事推断,毒计恐怕酝酿已久,否则屠杀像韩信这样的重臣,吕雉岂敢遽作决定。

刘邦对韩信一直有一种自卑性的恐惧。韩信不死,刘邦就睡不着觉。消灭对手的法宝,只有“诬以谋反”。重读蒯彻的言论,使人敬佩交集。然而,与其说韩信死于吕雉、刘邦,毋宁说死于专制封建政治。一个伟大的英雄惨遭屠灭三族,当巨变发生时,老幼妇孺,从豪华盖世的侯爵官邸,霎时间被他们效忠的政府乱刀齐下,毫无遗留,哭声号声,两千年后,仍然盈耳,却没有人为他们申诉,甚至还有高级知识分子如王夫之之流,在旁帮凶,认为韩信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叛徒,刘邦杀得好、杀得妙,不禁浩叹!

司马迁论彭越

刘邦杀韩信后,再杀彭越,屠三族,在洛阳城外集中处决。下令说:有人胆敢收殓彭越尸首的,一律治罪。梁国(首府定陶)国务官(大夫)栾布,正好出使齐国(首府临淄),回到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就在彭越人头之下,简报他出使经过,然后焚香祭拜,放声大哭。官员把栾布抓住,上奏刘邦。刘邦召见栾布,破口大骂,要烹杀他。正要把他投到沸腾的巨锅里时,栾布回头告诉刘邦:“我想说一句话再死。”刘邦说:“好吧。”栾布说:“当陛下在彭城(江苏省徐州市)被困,在荥阳(河南省荥阳县)、成皋(河南省荥阳县西北汜水镇)之间战败,项羽所以不能向西穷追的缘故,因为彭越大军驻屯故魏王国(河南省东部)土地,跟汉王国结盟,共同打击西楚。当时,彭越稍一偏向西楚,汉王国就会破碎。而跟汉王国站在一边,西楚也会破碎。而且,垓下(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会战,如果不是彭越参与,项羽不会覆灭。等到天下已定,彭越受封王爵,也要传之万世。想不到只为了一次征兵不到,彭越正好卧病在床,不能亲行,陛下就疑心他谋反。事实上彭越并没有谋反,陛下更用芝麻绿豆的小事,屠灭三族,我恐怕所有功臣,都会寒心。而今彭越大王已去,我生不如死,请继续你的烹刑。”刘邦下令赦免,任命栾布当民兵司令(都尉)。

司马迁曰:“魏豹、彭越,虽然出身微贱,然而称霸一方,拥有千里疆土,面向南方称‘孤’,血战取得胜利,每天都传捷报,却心怀叛意。等到失败,不死于敌人,而死于自己人之手,身受刑杀。为什么这样?只为他们的行为不够水准。中等才能的人,都以他们的行为为羞,何况君王?他们没有大的罪恶,而又具有超人智谋,却缺少律己的品德,偶尔掌握一点点权柄,就打算呼风唤雨,更上层楼,以致陷于囚犯地位而无法摆脱。”

司马迁之言差矣,魏豹只是不能忍受刘邦的辱骂而反,情形跟贯高相同,并非有什么冲天大志。彭越更根本没有叛变的意图,他所遭遇的,不过一个比韩信更明显的“诬以谋反”的冤狱而已。传统历史学家总在责备被诬杀的千万冤魂,而不敢碰凶手一根毫毛,如果是恐惧当权派,不敢出此,其情可悯,如果真的内心认为如此,就不可原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论刘邦(1)

纪元前195年,刘邦逝世(年62岁),埋葬长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20公里)。最初,刘邦厌恶读书,但天性聪明,胸襟开阔,能采纳最好的谋略,连看门人跟最低阶层的小兵,一见面都成为老友。当年进入关中(陕西省中部),定三章约法(参考前206年)。等到全国统一,命萧何制定法律,韩信制定军律,张苍制定各种单行规章,叔孙通制定礼仪。跟功臣共剖符信(用金、玉、铜、竹、木之类做成,上刻文字,然后当中劈开,君王自留一半,一半交给当事人。参考前258年),丹书铁券(把字铸在铁券上,用朱砂涂在字上,保证永远有效。古代君王颁发给功臣,世世代代保存,可以凭它免除若干重罪,包括死刑),妥藏在皇家祖庙(太庙)的石屋金柜之中。虽然每天忙碌,没有片刻休息,但创立制度,规模宏远。

班固曰:“春秋晋国史臣蔡墨曾经考证,尧帝伊祁放勋(黄帝王朝六任帝),后裔中有刘累,学习养龙技术,曾侍奉夏王朝第十六任帝姒孔甲,他的后裔改姓为范。晋国国务官(大夫)范丐(范宣子)说:‘我的祖先最初是伊祁放勋(陶唐氏),夏王朝时是刘累(御龙氏)。商王朝时,子孙称豕韦部落(河南省滑县东南)。周王朝时,子孙迁到唐国(山西省翼城县),周王朝二任王姬诵,消灭唐国,子孙再迁杜国(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杜国国君姬恒(杜伯),被周王朝十一任王姬靖诬杀,姬恒的儿子姬隰叔投奔晋国。等到晋国称霸国际时,姬隰叔改姓范,世代当晋国防务司令(工师)。前7世纪80年代,晋国内乱,范姓后裔投奔秦国。后来全族再回到晋国,未回到晋国而仍留在秦国的族人,恢复姓刘。’刘向说:‘战国时代,在秦王国的刘姓后裔,随军出征,被魏王国俘虏。魏王国覆亡后,刘姓后裔迁到大梁(河南省开封市)附近,聚集丰邑(江苏省丰县)。因之周福告诉雍齿说:丰邑的人,是从大梁来的移民。’所以,我们歌颂刘邦:‘汉王朝的皇帝,出自尧帝伊祁放勋,繁衍到周王朝的秦国,才开始姓刘。经过魏王国,往东再迁,出了一位丰公。’丰公,指刘邦的祖父,太上皇刘执嘉的老爹。事实上刘家在丰邑定居的日子很短,在丰邑的祖先坟墓也很少。所以刘邦当上皇帝后,在秦地(范隰叔孙儿范会留在秦王国的后裔)、晋地(范姓在晋做官)、魏地(被掳大梁)、楚地(丰邑属故楚王国)四个地方,分别设立祠堂祭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