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日行一善系统,今天你签到了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 了解古月(第1页)

第二天,程玉梅两眼通红地告别了老父,只提着一个小包袱,不情不愿地坐着牛车回去了。

程玉梅一走,程林便搬出了古月家,重新回到了山神庙中。

女儿不在,他再与两个女子同处,实在是于礼不合。

古月没有心情挽留二人,她忙着找到何大山,做了预算,要将村里铺一条石板路,直通到村外去。

草头村没有石匠,既要买石板,还要请工匠。

古月第一次觉得草头村的人太少了,扣去老弱病残,青壮劳力都没几个。

都怪万恶的战争。

然而以她一人之力,又怎么能阻止得了战争的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讲道理的,就和人一样。

这个社会的秩序,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是有着起伏的动态平衡。

除了用道德教育,还要用法律建设。

面对这么大的命题,古月头疼地扔过一边,先解决起缴夏税的事情。

看着别人一筐筐的粮食过斗过秤,她的地全部种了一些有的没有的,只好拿了铜钱交税。

收税的衙役笑道:“古姑娘,收这么多年税,我还是第一回看到缴钱的。”

古月笑了笑,在心底回了一句:姐活了这么多年,这也是第一次交农业税。

当朝的官道都是宽一丈,可以容两匹马并行,这在古月看来,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古月决定按照上一世的道路设计,以行政级别来规划。

村道窄一点,到镇,到县,再到省,分别用乡道,县道,省道,国道的规格来建设。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的思想可以无限啊。

古月大胆地放开手去,准备学着老鼠爬竹竿,能爬一节是一节。

古月土豆还没种到地里去的时候,王县令又来了。

刚一走进村里,和往日平静的气息不同的是,到处是此起彼伏的石头的敲击声,显得非常热闹。

原来窄窄的只能容一辆牛车勉强通行的土路,已经扩宽了许多。

有的路面,长形的条石已经垒好,两边还留置了排水的沟渠。

王县令吃惊极了,在一个小小的乡村,看到这种规模的路,着实是匪夷所思。

经过山神庙时,只听里面传来两个人的争论。

王县令侧耳听了一下。

只听一人道:“古老师明明说过,这《春晓》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另一人争辩道:“不对不对,我听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蚊子死多少。”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间杂着几人起哄的声音,却没有听到程林的劝解。

王县令心中奇怪,便领着人去了庙里查看。

十个孩童,并没有坐在按照他们的身高打造的桌椅上,而是激动地站着,双手乱舞,唾沫横飞。

一向端正自持的程林笑咪咪地拿着毛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看到王县令,程林连忙起身行了一个礼。

王县令抬了抬下颌,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听着是在争什么?”

程林笑意不减,说道:“我在了解古姑娘给他们讲了什么课,没想到古姑娘真是怪才。”

听到程林的推崇,王县令好奇起来,问道:“她都讲了些什么?”

识字启蒙,无非那几个字,能有什么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