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2页)

众人在一旁大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分不清是处女还是妇女

宋浩浩的《双山》还在外面买着。

评论性的文字扑面而来。

从我看到的里面,还没有听到不好的话,可能是真的好。不过我还没看,因为我们这里买不到,如果真的好的话我会坐车到市里买正版的看而不买盗版的。

给一部小说呐喊助威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事情,毕竟一部长篇,不知道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就即便是写的不好,也应该鼓励,就即使有些人说一些阳奉阴违的话,说一些违心的话,也未尝不可。

但是,有一样东西我是非常厌烦看见的,可是偏偏却在《双山》评论性的语言里一直看见,不好的是我刚刚又看见了。

还是有人在拿《双山》和《三重门》做比较。

我们来看,宋浩浩的《双山》具体什么时候完稿的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就在这几年里,算上构思和写作的时间,宋浩浩也就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创作《双山》的。

再看韩寒的《三重门》,是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出版的,算上构思和写作的时间,韩寒也就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创作《三重门》的。

这样一做比较的话,一切都一目了然了。

没有一丝一毫文学常识的人,也知道,这两部长篇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为何没有可比性呢?不是一个年龄层次写的东西,一个是十几岁的人写的,一个是二十几岁快三十的人写的,不管是从纯粹的写作技巧上,还是从文学思想内涵上看,《双山》是要比《三重门》好一些,毕竟人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大是在上升的。

不过还就是一直有人在比较,我又看到了一个。

一个叫做陈亚洲的人,我不知道这是何许人也,不过我知道他是在为宋浩浩和他的《双山》叫好的,叫好就叫好吧,你怎么叫好我无所谓的,你哪怕说宋浩浩的《双山》可以和日月同存都没人管你。但是他到最后话锋一转,还是开始了老调重弹——那《双山》和《三重门》做比较。

比较什么呢?比较《双山》和《三重门》哪部作品更接近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按照大文学家的说法,《双山》和《三重门》都受《围城》的影响。

而且这个陈亚洲还各拿出《双山》和《三重门》的头一句,和《围城》的头一句进行比较,且做出了自己的判定:钱钟书不折不扣大师风范;浩浩才情横溢,底蕴充沛;韩寒呢,玩的是文字游戏。

是啊,我们的陈亚洲同志比较的真好,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和一个老师同时按照普希金的风格写诗,诗写出来了,一个人做出了比较:

“啊——,普希金不折不扣大师风范;老师才情横溢,底蕴充沛;学生呢,玩的是文字游戏。

大家说说看,有这样比较的吗?

我们不能说我们的陈亚洲同志分不清年龄上的差距,不过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陈亚洲同志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一番比较,也许他是分不清是处女还是妇女。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看《建国大业》,想未完大业

《建国大业》好不好不知道,毕竟还没看到。不过昨天可能是急昏了头,上网就想下载,谁成想在百度里还真有一个哥们儿提供了下载的网址,谁知上去一看,原来是播日本*的,着实的让这个哥们儿给涮了一把。不过想我这样急昏了头的人还真不少,那提供假地址的哥们儿没少挨骂,不过我想他此时正在乐着数票子呢,点击率往上贼升,票子会少吗?

忙活到现在还不知道好不好看,不过看着那一张张宣传的海报,我想大多数人和我的想法一样,想看看一百多位红的发紫的明星在一起演戏是一个什么样。

建国六十周年嘛,就得有一个像样的礼物送给国家,以韩三平在演艺圈的影响力,自然是一呼百应了,一百多位红的发紫的明星,平时都是主角的人物,现在在这部戏里,大部分的都是在跑龙套,跑龙套也就罢了,而且一分钱不给还得倒贴。不过说句实在话,这一百多位们就是不拿片酬,倒贴路费饭费,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什么的。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这些红的发紫的明星们,一部分虽然还是长着中国人的脸,但是已经不是中国人了,这自然会让我们的感到心里有一些纠结。让外国人演中国人国庆的片子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我想他们还是长着中国人的脸的,除非是他们的脸能变成外国的,如果是变成外国脸的话,我想你就是倒贴一百万也不让你来。所以说明星们在国内被捧红之后,有了钱之后,想要离开中国的时候,最好是把你的那张中国脸换成外国脸,我想明星们有的是钱,换脸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为什么要让你们换脸呢?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想挨骂。有些明星成了美国人,但是你还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你还是在中国演戏,而你的一些个美国同胞就要骂你了:

“去China演戏,就是丢我们USA的脸。”

也许某些明星会这样回应他自己的美国同胞:

“怕什么,我长的是中国人的脸,我就是丢‘脸’,也是丢的中国人的‘脸’,哼哼。”(在此声明“哼哼”不是冷笑的哼哼,是英语里的语气哼哼,希望明星不要误解。不过我说这些可能没用,我的文明星不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明星们就要把脸换了,你们可以不要脸,但是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明星们没有一个换脸的,不过幸好我们中国人的脸皮厚,就即便那些东西方的毛子们对我们指指点点的时候,我们也感觉不出来。

《建国大业》的演员虽然是零片酬,不过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是给他们算了一笔帐,如果算上这些明星们的片酬的话,花销是上了亿的,这可能还是保守的估算。毕竟,那些明星们在平常演戏的时候,没有成百上千万,是请不动他们的,人家的派头大着呢!

就即便现在不算演员的片酬,拍上这么一部戏,也得成百上千甚至过亿。如此大的花销,也真算是给国家的一个厚礼了。

不过越想还是越觉得别扭。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了,在前三四十年的时候,虽然生活不怎么地,但是要不怎么地都不怎么地,人们还没感觉出来什么。开放后虽然是生活能过的去了,但是人们的埋怨声却是越来越大,原因自然是贫富之间的差距大了,社会上越来越感觉不到公平了。有人是山珍海味吃着,有人是棒子面粥窝头啃着。你说你有钱我们不能说什么,但问题是有些人的钱不是从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