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哈军工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部分(第1页)

“我来找妈妈,你是谁呀?”

“我嘛,我是一个老兵呀,小姑娘,你姓什么呀?”

“我姓马。”

彭德怀笑出了声,一把抱起小女孩儿,大声说:“原来你和马克思是一家人啊!”

陈赓也拉拉女孩儿的小手,喜欢地说:“好乖的孩子,是谁家的呀?”

正说着,马明德教授的夫人蒋祖绮红着脸,站在书库门口喊道:“哆哆,快下来,别累着爷爷!”

“哦,原来是马教授的千金。”陈赓从彭德怀怀里接过小姑娘,抱着她,乐呵呵地走出书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涌上来,鼓掌欢迎彭总和陈院长,彭德怀高兴地和大家握手,他又走到正在借书的孙本旺教授面前,亲切地交谈一会儿,大殿里笑语喧声,喜气洋洋。

下午,在王字楼小礼堂,彭德怀同团以上干部见了面,陈赓说:“很多同志没有见过彭总,都想看看彭总。” 彭德怀说:“我这个人有什么好看的?”陈赓说:“大家想听听最近的消息。” 彭德怀说:“我要讲的主要是现代化建设。”

在干部们热烈的掌声中,彭德怀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以这样劣势的装备,同最现代化的美国军队作战,是很困难的,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办学校,培养技术人才,光喊‘万岁’是不行的。毛主席派陈赓同志来哈尔滨创办军工学院,这是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你们现在能在军工学院工作,应感到光荣。老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积累办学校的经验,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你们的光荣任务。”

8月8日一早,陈赓安排好公务车,彭德怀悄然离开哈尔滨,回北京向中央复命去了。

烈日炙人的8月,全院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

一期学员的本科入学考试考了近一个月,其复杂程度几乎让学员们累得脱了一层皮。按学员入学考试委员会的规定,先笔试,后口试,笔试解答演算题,口试解答理论题,口试时学员要当场抽试题卡片作答,然后由主考教员提问。由于必须按人头逐个进行,一个班考一门课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整个“马拉松”式的考试于8月15日结束。

学院评出成绩后,还要进行政治条件的复审和体格条件的复查。“过五关斩六将”的学员共有679名,实在是太严格了。进入本科的一期学员不够中央规定的800人,只能“矬子里面选大个”,学院领导决定让考试一门不及格的学员作为试读生进入本科,这又补进去116名。两门不及格的只好留下来和二期学员一块补高中课程,学员中几人欢喜几人愁。

8月里又有另一场关于分系的“马拉松”。学员进入五个系之前,每人需填写专业志愿,于是出现“上天下海”的倾向,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是军中骄子,海军也不错,惟独工兵和炮兵不受欢迎,许多学员私下里议论,“当工兵一辈子同黄土打交道,没啥出息”;“炮兵嘛,打仗时才有用,平时谁还用你去开炮,那不失业了?”

当第一轮志愿表格交上来,差点气歪了陈赓的鼻子,只有26个人报了炮兵工程系。

“这个闹专业思想的问题,我看你得管一下,”陈赓对张衍说,“否则大家都挤到一系去,那不麻烦了?”

张衍笑道:“我先作个动员报告,然后专科和队干部再作思想工作,专业思想问题会慢慢扭转的。”

张衍在文庙院里给一期学员作分系动员报告,向学员们介绍五个系23个专科的性质、任务和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谁说炮兵不重要?斯大林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军队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各种火炮。”张衍引经据典,大谈各种战例和兵器的发展前途,“再说工兵,是现代战争中的先行官,没有舟桥部队能遇山开路,逢水搭桥吗?过去工兵挖工事,带个小镐就行,现在要会制造假工事,假目标,中国海岸线、边防线这么长,海陆空阵地都要搞各种工程,这里面有多少科技问题要研究呀,怎么说没出息呢?革命者的志愿应以革命的需要为前提,院党委号召大家以国防建设的大局为重,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

19 轻车简从 彭德怀视察军工大院(4)

层层动员,反复教育,一期学员闹专业思想情绪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闹专业思想是哈军工每一期学员入学时都会出现的老问题,60年代后的“尖端与平端”之说,曾让一些充满雄心壮志和玫瑰色梦想的新学员吃不好,睡不着。

开始分系了,五个系都想争好学生,近800人要逐个过筛子,讨论,通过,这可费了大劲。一系副主任葛燕璋争得过多,引起徐介藩的不满,于是他当着首席顾问的面提出抗议:“这不公平!为什么好学生都让一系挑走了?”奥列霍夫问:“有什么不公平?”徐介藩用俄语回答:“请看事实,好学生分不到我们装甲兵系嘛。”

陈赓出来劝阻:“老徐别吵了,先这样分,试试看嘛!”

张衍提个建议:“用顾问这个办法分系要搞到猴年马月去?发一个全体学员名单,大致分一下,由党委统一平衡怎么样?” 陈赓点头同意。

此时还有一大帮人日夜兼程,忙得焦头烂额。这就是徐立行和叶果洛夫主抓的工作,制定军工的“教学宪法”——《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此外还有《第一期四年制本科教育计划》。

奥列霍夫签字的俄文稿《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送到翻译室,全室人员日夜突击,一周后送给唐铎、赵唯刚和徐介藩三位系主任校对,原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培养……忠于中苏友谊的军事工程师”,陈赓看过后,笑道,“光是中苏友谊不行,那还有中朝友谊、中越友谊嘛。”这句话后来改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军事工程师”。

《第一期四年制本科教育计划》在张述祖、曹鹤荪等教授们的参与下,多次修改定稿后,报院党委审阅,院党委连夜讨论,原则通过后,8月24日上午由徐立行向团以上干部和老教师传达。

这个计划是仿照苏联军事工程技术院校五年或者五年零八个月的教育计划拟定的。鉴于朝鲜战火未熄,部队急需技术干部,中央要求快出人才,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压缩在四年之内学完。教育计划上报军委待批,陈赓和徐立行都松了一口气,毕竟抢在本科开学前完成了这件大事。陈赓看看徐立行熬夜熬成的黑眼圈,心疼地叹息着。

25日,学院公布陈赓签发的命令:“关于我院教师任职的通知”,正式任命张述祖教授为科学###部长,曹鹤荪教授为教务处处长,任新民教授为副处长,沈正功和董绍庸教授兼任技术勤务部计划处副处长,此外任命14位教授担任10个基础课教授会的主任和副主任。

陈赓为老教师们披挂上阵而高兴,他对徐立行和张衍说:“这些人心地善良,很爱国,组织上多关心他们一分,他们就会以十倍的努力去工作,既要他们工作,就要他们有职有权,大胆地干。”

9月1日一天天临近了,全院各个单位都开足马力,加紧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开学典礼。

大操场上,口令声此起彼伏,每天都有各单位的人员在练习走分列式,陈赓和奥列霍夫经常来到大操场,坐在检阅台上,亲自督导、指挥。陈赓看一阵就叫队伍停下来,讲评一次,他一边讲,一边把各种不规范的动作形象地比划出来,让大家注意纠正。有一次,政治部的干部方队在练习,刚正步走到检阅台前,陈赓一摆手,队伍停住,他从台上走下来,把队伍中一位主管军务的副处长叫出来,指着他的两只长袖说:“你这么长的袖子是唱青衣的吗?你是梅兰芳吗?梅兰芳才穿水袖呢。”逗得大家直想笑,可在队列中谁也不敢笑,陈赓的严格要求,使全院的分列式训练达到很高的水平。

有时人们看到一个小男孩儿跟在队列后边,学着大人的样子走正步,带队干部就过来把这个小淘气鬼赶走。小淘气鬼跑开后就会跟着一个比他大的女孩儿去草丛中抓蚂蚱,两个孩子玩得可开心了。你知道那小淘气鬼是谁?原来是陈赓的二儿子陈知建。小建暑假在家里淘气淘得上了天,傅涯托人把他带到哈尔滨,交给陈赓管教,彭德怀刚走,他就住进爸爸的小平房里。陈赓哪有时间管他,这孩子整天在军工大院里疯跑,但他很听黄景文大女儿黄晓夏的话,只有晓夏姐姐能管得住他。

8月下旬,陈赓要到北京向军委汇报开学典礼的准备情况,特别是要亲自取回毛泽东签署的《训词》和请朱德总司令来学院主持开学典礼。小建也要开学了,趁便把他带回北京。临走的时候,黄晓夏来小平房送小建,陈赓说:“晓夏,跟我到长春玩一天吧!”于是陈赓带着两个孩子先在长春停了一天,第二天他派警卫员送黄晓夏回哈尔滨,自己带小建奔北京去了。

8月28日,陈赓匆匆从北京赶回学院,常委们连夜在小平房开会,研究开学典礼的各项工作。

陈赓穿着背心,摇着蒲扇,情绪高昂。他说:“本想请朱总司令来主持我们的开学典礼,总司令太忙,实在脱不开身,军委决定派张宗逊副总长率团来参加我们的开学典礼,代表军委授军旗,宣读《训词》。噢,我还没给你们看呢,主席给我们签了《训词》,快、快、快,大家先传阅,算是我们首先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