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将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部分(第1页)

“长安城西面的城墙好像要比其他矮上不少吧?”赵石淡淡道。

“是。”回答他的却对面坐着的那个中年人,介绍的时候赵石已经知道,这个一直满脸严肃,脸色微黑的中年人便是景王府的司马,姓胡,名沉舟,字逢春。

这人一直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说话也不多,只有旁边有人举杯邀饮的时候才说上一句两句,声音沉厚,话语简练,看在赵石眼里,便已给了个沉稳的评价。

“太祖立国,定都于此,重建城池时,因勘察有误,地底有岩石阻隔,不能深挖,这西城墙便也不能建的太高,所以比之其他却要矮上许多了,这便是赵大人到城墙一观的所得吗?”

众人听了他这话,心中有些恍然,但他们不通军事,城墙矮上多少也是长安的城墙,他们出西门的时候可不觉得那城墙矮了,高大厚重,而且牢不可破,难道这个少年以为城墙矮上一些便能轻易攻破吗?真是可笑……色。

但赵石的声音再次响起,“兵临城下,想来长安中的军士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殿前司禁军的兵士我也见过的,战备松懈,不经战事,和镇军相比相差甚远,我若猛攻西门,想来惊慌失措的不在少数,破城当有一成成算,不知诸位可还同意?”

不给众人思索的时间,赵石已经接着说道:“我在城墙上还看到好像北门最是高大,不过好像望楼却有死角?”

这次接话的却是王妃娘娘了,“北门为皇宫所在,建的自然被别的地方完备的多,但当年太祖皇帝近臣言道,重建长安,乃夺天地造化之事,或遭天妒,于是故意留了一处破绽,以表人力有时而穷,不敢与天争功之意,赵大人到是看得好仔细。”

“既然如此,我猛攻西门,彻夜不停,以吸引守军注意,却着一支奇兵奇袭北门所在,只要派遣数百死士上了城墙,打开北门城门,再使预伏之骑军猛然冲入,措手不及之下,想来守军崩溃之在早晚之间,至于皇宫内郭的羽林卫士,听闻这些羽林卫士皆家在京师的,若我要乱其军心也是简单,只要着人搜其亲戚族人绑在军前,估计不出数日,便能令其开城的了,如此,那位同道中人,长安城陷之日,也不知道先生还能不能有那什么晋士之风?”

电脑访问: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夜宴(四)

第一百一十三章夜宴(四)

听赵石一口气把话说完,花厅之中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目瞪口呆之余,心中却着实怪异,在大秦景王府中,在座的还有王妃娘娘,而谈论的却是用多少人马,什么方法来攻陷大秦京师,这少年莫不是疯了?

不过听了这番惊人之语,这些文士平日里谈起长安自然都是盛赞其繁华甲于天下,哪里想过长安陷于外敌之手的事情,听赵石把话说完,这些人心里却都泛起一丝凉意,数百年前,唐末乱世,长安几易其手,百姓死伤无数幸存者寥寥,最终千年古都名城毁于一把大火,终成瓦砾,前世之事后事之师,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数百年前那场天翻地覆,让大唐由极盛之世骤然而衰的乱事,但长安所在毕竟是在唐长安的废墟之上建起来的,也许相比较南方诸国来说,作为大秦之人,对于唐末的乱事记忆更加深刻一些。

也许五万兵马攻陷长安是个笑话,但想象一下当乱兵冲入这繁华所在,当年安史之乱重演,那将是怎样一个恐怖的场景?

若真给这个少年五万劲旅,他是不是真的能如他所说再次将长安变成地狱?在座在这些人都是读书人出身,不谙兵戈,听赵石说的头头是道,却还真是反驳不得,这花厅之中不由一阵安静,众人脸上的神色都不怎好看了起来,毕竟这个话题不那么讨人欢喜,而且说出这话来的还是个少年,若是死角蛮缠,他们也放不下这个脸子,有几个功利之心重的,看着上首凝眉思索的王妃娘娘,心中却还有些羡慕,毕竟在这样的场合。能吸引住娘娘的注意,便有只言片语的称赞下来,以后在府中地好处那是不言而喻的,心中艳羡之余,却是想着是不是宴会之后,找这个少年套套近乎,说不定还有意外之喜呢。

却也不曾想想,话题几乎是一开始便被赵石控制住了。心神也被骤然吸引,不能想及其他,不然若是一开始便谈些诗词歌赋,或是治国大略,再或长安趣闻,又怎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

此时那位楚焕,楚先生也不知是心中恼怒还是酒水喝的多了,脸膛微红。斜睨着赵石方向,冷哼了一声,“小儿呓语罢了,诸位高贤何必在乎?来,谁再与我痛饮数杯。岂不比听这无聊之语强的多了?”说完举起酒馔,扬头便饮,胸前立即汁水淋漓,看上去当真狂放的紧了。

众人皆是不语。心中则是暗道,此人真是个厌物,在座之人虽然都是自负才学,但还都在正常人之列的,只有此人说起话来不分场合,肆无忌惮,一副张狂自傲的做派,丝毫不将旁人放在眼里。若是他有济世安民之才也就罢了,但不过是个小有才学地家伙,在成安中声名更是不显,这般的作为便显造作,只能用不知自量来形容了。

景王妃沉默半晌,听了楚焕说话,也是皱了皱眉头,不过随即笑道:“赵大人到长安城墙一观却是收获良多……”

说到这里似笑非笑的看了赵石一眼。不过在心里却也真个赞叹这个少年观察之仔细。不过她可不曾想到,赵石之所以能看出这些东西。却是在琢磨着有朝一日,自己不得不在长安城中逃出去,这城墙作为最大的障碍,自然要仔细观察罢了。

接着便是话题一转,“赵大人年少英武,这番奇谈妙论更显胸中丘壑,不过大人终是我大秦将官,说什么攻打长安的总有些不妥,以后莫要再在人前提起了,那么我等也不必担心哪天赵大人带着兵马来成安城下转上一圈,不然可真是够让人觉得心惊肉跳的……赵大人让我们受了这等的惊吓,还不自罚三杯,嗯,三杯好像有些少,以赵大人的酒量,应该是十杯才对,诸位说是不是?”

她这玩笑话儿一说,底下地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气氛立即为之一松,轻描淡写间便已经将这话题揭了过去,手段也不凡的紧。

经这一闹,厅中众人也息了找赵石麻烦的心思,除了那位总是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架势的楚先生,其他人等此时都是觉得这个少年年纪虽小,但若欺他无知,好像不那么妥当,对方的身份又是个武人,和人家讨论经义,谈论歌赋,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儿,再加上王妃娘娘明显对此人不同于旁人,言语亲切,如对子侄,衣食住行问地也是仔细,艳羡之余,更是觉得,若这个时候谁再去触这个霉头那自然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既然都放下了心思,杯筹交错之间,花厅中的气氛渐渐热烈了起来,赵石旁边的齐子平更是抓紧这个时候将府内的一些规矩和人事捡重要地跟赵石一一交代,此时的王府和唐时的王府的规矩差不多,不过却也有差异,前唐之时各个王府职权甚大,府中大多都有卫帅兵卒,那位大有为的唐皇李世民,龙潜之时便以秦王领军,府中众将都乃唐初名将,虽在朝中任职,但说起来更像是秦王府的私部,到了唐末,各个外放的王爷们拥兵自重者不在少数,更出现了两皇并立的奇怪情形,和唐朝地王府职权过大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