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将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部分(第1页)

下只有速派一员上将前往剑门,不然臣恐蜀中战事再有反复之忧啊陛下。”

上面的景帝李玄谨喘着粗气,一双眸子中满是厉色,直盯着李承乾半晌,这才冷笑了一声,“哦?不知李爱卿欲举荐何人领兵啊?还是说李爱卿自愿领兵军前,为朕分忧呢?”

这刻薄的话一出口,李承乾背后的冷汗立马下来了,他与赵石不睦这是朝野皆知之事,这话里的意思自是指责他幸灾乐祸,欲要前往蜀中与赵石争功了,这样的罪名和名声别说他李承乾,遍观朝野上下,可没人能担得起,即便他知道这话恐怕是陛下气急攻心的无心之言,他李承乾在陛下心目的地位就算比不得赵石,也断不会龌龊至此,但谁又说的好呢,今天是无心之言,改日说不定就能变成真的,有些事情说起来时无心,但过后再想,估计就能在心底生了根,结出果子来的……

当此之时,他可不敢有半点怠慢,双膝一软,李承乾已经跪倒在地,嘶声便道:“请陛下明鉴,臣一心为国,并无二心……大将遇刺于军中,军心必乱,而今叛乱未定,若无应对之策,恐有前功尽弃之忧,臣恳请陛下三思,速派大将前往军中坐镇,此为国事,臣以身家性命担保,断不敢存一丁半点私心,请陛下明察啊……”

“陛下,臣觉得李大人所言不差,为今之计,应速作决断……不过微臣以为,从京师到剑门千里之遥,又要推举人选,耗费时日,微臣虽是文官,不懂行伍之事,但也知道军情如火,迟则生变的道理,不若招兵部,枢密院各位大人前来,从入蜀诸将间选一人暂领兵权,派人以八百里加急传令于军前,先稳固军心,再图其他便是。”

众人看去,说话之人正是参知政事,兼任户部尚书李圃,心里都是暗自点头,如此处置,却才周密,自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前些日子称病在家静养,中书其实便以李圃为首了,相比杨感,李圃性子却是要刚烈的多,也许处事以及为政手段上,不如杨感,但却很是为人所敬畏,要说最大的缺点嘛,也许就是此人的惧内之名了。

今日面圣,所为之事到也和赵石不无关系,只因赵石率兵入蜀,抓到的俘虏是数以万计,加上在金州所俘乱匪,人数上恐已有三十余万人了,三十多万人,其中却也不乏老弱妇孺,但这许多人,足足可以填满一座大城了。

当然,这些人并非流民,而是罪民,且又都是蜀人,民乃国之根本,当然是越多越好,但这么多的罪民入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六部都没闲着,其中尤以户部,工部的差事最为繁重,而今日进宫,商议的便是此事了,不想还没等怎么说话,李承乾入宫,陛下大怒,众人跟着受了些无妄之灾。

李圃性子中带着些直爽,他自然也听说过赵石和李承乾之间的恩怨,他本人对于李承乾此人多少也看不上眼,但就事论事,此时却是觉着李承乾就算有些私心,但这番话却是不错的,既然不错,又事关重大,出言直陈利害,也就理所当然了。

景帝李玄谨则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勉强将火气压下去,心里默念了好几句,治大国如烹小鲜,急躁不得,急躁不得,沉吟良久,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却也觉得此事虽让人怒火添胸,但也怪罪不到这些臣下的身上,真真是让人有火无处发。

而李承乾,李圃两人说的不错,而今最要紧的还是如何应对,断不能让有了转机的蜀中战事再功败垂成。

阴沉着脸扫了众人一眼,这才沉声道:“徐春。”

“奴婢在。”外间的徐春小跑着进来,跪倒在地。

“你去医官院传旨,让太医令王仿古挑四位太医,带齐内外伤患所需药草,再挑宫中护卫五十人,护送几位太医立即启程赶往川中军前,告诉他们,若得胜伯赵柱国有何不测,他们就不必回来见朕了。”

徐春在外间已隐约听得些只言片语,只是此时还是难抑心中震惊,大人这是真出事了,心中震骇,脸色不由有些发白,低头应诺了一声,站起身来急匆匆而去,到了门边,一个踉跄,险些绊倒,却也顾不得这些,到了外间,便跑了起来,急急向医官院所在赶了过去……

两章八千字,多少弥补一下,月票什么的就不要了,阿草只求订阅,这个月成绩肯定不佳,订阅已经下降到一千多了,断更那会儿只有几百,天啊,成绩如此惨淡,阿草不活了啊……

bk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八十三章 末路

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第五百八十三章末路

从景兴二年到景兴三年九月,大秦朝野上下的心情都随着伐蜀之战的起伏跌宕而忽上忽下,而景兴三年八月间,更有传闻,得胜伯,明威将军,南征援军统领赵石遇刺身死,大军兵败于剑门,蜀中战事已是糜烂之极等等等等。

不过到了景兴三年九月底,蜀中战报传来,明威将军赵石带伤率兵千里奔袭,于成都城下里应外合,一举溃敌五十余万,原蜀国广安军节度使蔡安国率刺史苏宣,武程越等降顺,大将张锋聚领兵一万,追敌数百里,全歼蛮族兵马七万余,获其酋首李成贵等四人。

乱匪三十余万,一战溃其大部,有逐敌近半月,杀伤无算,俘获拜火神教教主方万川以下十余万人……

与捷报同来的还有赵石,李严蓄等人的奏折,这一战的始末说的也很是详细,其中又说到成都情形,虽被围半载有余,伤病颇多,但城池百姓却是无恙,尤其是城内原后蜀官吏,皇室都无大碍,让有心之人心中都大松了一口气。

蜀中道路畅通,东川临江伯李任权也上书朝廷,东川虽有祸乱,然四万余大军严防死守,未予乱匪以可趁之曾诱后周水军前锋陈延年所部轻进,败其于江滩之上,斩获千余,战船六艘,小挫后周兵马锋芒,现如今后周已然退兵,东川稳固……

大胜,毫无疑问的大胜,此战过后,蜀中虽说人口锐减,但总归是大局已定,再不会出现什么波折了,经此一战,蜀中千里河山,尽归大秦已是毫无疑问。

大秦朝野上下,阴霾尽去,欢欣鼓舞,立时近两年的战事终成正果,开大秦百年未有之局面,邸报明发,谣言尽数消弭,举国同欢……

到得大秦景兴三年十月,后周南唐几乎同时遣使入秦,约以盟好,南唐更是为太子李坤求娶靖佳长公主为太子妃,然使者倨傲,每以大唐正溯为自居,为景帝所不喜,再加靖佳公主乃大秦帝王之妹,若下嫁南唐太子,岂非和南唐天子差了辈分?

再加南唐积弱不堪,前时伐蜀,本与南唐约以牵制后周,却丝毫无有动静,大秦朝野重臣也多是觉得南唐偏安天南,除了一副架子外,还能有些什么?不过是一群以邻为壑之鼠辈罢了,不须多做顾忌,遂以靖佳公主孝期未满而绝此议。

虽有如此故事,但到得此时,强秦风范已是一览无余了……

九月间,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