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将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4部分(第1页)

幕。

这样正式的堂议赵石也是头一次参与,和军中军议相比,少了几分肃杀之气”但气氛之端凝厚重却犹有过之,赵石瞄了瞄端坐在对面的李承乾,而这位老冤家好像也心有灵犀般瞅了过来,两人眼神一对,好像激出一连串的火huā,李承乾微微一笑,偏过了头去,丝毫不介意将自己的傲慢和不屑清晰的流露出来,赵石嘴角也牵出一抹冷笑,心里暗骂了一声娘,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议的头一件事,便多少跟他有些干系。

第一件拿出来的便是京军编练事,如今京军主要分为三部,羽林左右卫以及雄武军,这三部就占了京军九成,其余向左右屯卫还能提是上一提,但左右武卫等,却已形同虚设,只是名字还在,编制也还有那么一定半点,但实际上,却已经算是裁撤的比较干净了,不光没有指挥使,且连属官也只保留了那么小猫两三只,多数皆是赐给勋贵子弟的闲职。

说起京军来,正德末葬,对京军就有整编之意,但那时正德皇帝老迈,诸子争位愈演愈烈,即便有心,却也腾不出来细细梳理,而赵石正是在那个时候适逢其会的登上了羽林左卫都指挥使的职位。

当然,如果真要说起这个,在座的还有一位肯定心里不是滋味,这人正是枢密舁使李严蓄李大人了,十年之前,不过京师情形如何,他李家可是和现如今有天壤之别的。

那时李氏三兄弟,一个在兵部,把持兵部权柄,俨然已是兵部尚书一般,而李严蓄的亲兄弟李严禄,那时却是羽林左卫都指挥使,加之堂兄李敢当把持雄武军兵权,一门三兄弟,也算得上是显赫一时了的。但随着李氏兄弟卷入皇位之争,波澜迭起,最终却是差一点闹了个一败涂地,李严禄削官罢职,被贬为庶民,李严蓄多支撑了一段时日,最后差点被抄了家,却只有一个李敢当一直置身事外,虽无大碍,却也受了波及,之后数载,被羽林左卫压的几乎抬不起头来。新皇登基,李家元气大伤,到现在虽有起色,但也只是起色罢了,李敢当和李严蓄两人皆以年迈,勉强撑住李家还成,要想恢复当年风光却只能看下一辈儿的了……

这些都是旧闻,不需赘述,而景帝登基初始,其实就已有了整编京军的意思,尤其是羽林左卫在赵石率领之下,数载征战,威震四方,也让许多人对京军现状有了不满,不用景帝开口,其实这几年,整编京军的声音一直就未曾少过,不过却一直拖延至今,其中缘由不用说,谁又能不清楚?如今大秦朝政渐稳,此事被郑而重之的提出来也就在情理之间了。

大体章程是由枢密院拿出来的,在这个上面,兵部争不过枢密院,也只有听着的份儿,京军各部,有名无实的,彻底裁撤下来”分京军为四部,雄武军,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已经左右屯卫各为一部。

而四部京军,各部定额八千,雄武军以及羽林左卫人多势众,皆已万余,却是要精简下来”多余将校兵卒,皆补入羽林右卫以及左右屯卫等等……

对于这些执掌权柄的重臣们来说,不过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议了一下,但对于京军来说,这可就是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动了。不过这事赵石也看得出来,只不过是个开头罢了,整编京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中将校调任,军兵裁汰补充,都非是一言两语能够定下来的,尤其是兵部尚书李承乾直言不讳,提议选地方团练精壮健儿补入京军,显然,这事兵部虽然议过,但却未曾事先知会枢密院,措手不及之下,弄的有些冷场。枢密使大人反应有些慢,决断也要欠上一些,反而是一直没说话的魏王殿下开口便道,京军拱卫京縻”临近帝侧,向有陛下亲军之美名,自太祖时起,便选亲贵善射勇健之士当之,为何?取其忠义尔,团练备军”疏少操练,来历各异,若有一二心怀叵测者侧身其间”后果殊难预料,本王以为此议大谬”断不能行……

一番话,当即毫不留情的将李承乾堵了回去,最后,这位魏王殿下还似笑非笑的瞄了一眼赵石,没等脸色有些发黑的李承乾开口反驳,就将烫手的山芋抛到了赵石这里,此事事涉羽林,而羽林左卫战功赫赫,有目共睹,我等何不听听羽林中郎将赵大人做如何说法?

赵石今日与会,其实只为一件事情而来,那就是新军,其他的事情,管你闹的如何天翻地覆,他都不想掺和,见诸人目光瞅过来,微微皱眉,拱手道:“赵石自认领兵打仗还算小有心得,这整编军伍之事却是一知半解,不敢置喙,还是诸位大人自己商量的好。”,他这推脱之意再明白不过,除了魏王李玄道开始时不知为何撩拨了这么一句之外,之后各人便开始各自争论,商议整编框架,再无人理会于他了,枢密院和兵部向来不很和睦,虽然大的方向已经定下,但许多事你一句我一句的争的厉害,还好,枢密使和尚书大人还算克制,不然的话,照秦人固有的性子,不定就能上演全武行的。

不过说到各部编练之事时,却有人道,羽林左卫编练之法独树一帜,不如各部效法之……

这话好像触碰了某种忌讳,很多人都立即闭紧了嘴巴,枢密使汪道存也眉头微皱,沉沉的目光在说话之人的脸上扫了扫,有了不满之意。

众所周知,谁都明白羽林左卫崛起的根子在哪里,但对于此事来说,将这话抬出来就太不合时宜了,之前魏王那一句就有点过头,但人家身份特异,枢密使大人也就有意的忽视了过去,这又跳出一位来,枢密使大人不由暗恼,这人存的是什么心?

想让得胜伯去编练京军不成?就算最终以左卫之法编练京军,这个时候也断不能说出来的,真是胡闹……不想那边兵部尚书李承乾淡淡道:“不错,当年先帝也曾盛赞赵大人练兵强军之法,若用之于各部京军,确也是一桩美事……

他一说话,这分量又是不同,本来要开口的枢密使大人先是摇了摇头,接着又笑着点了点头,一个字都出口,旁人自也不知枢密使大人到底是赞同呢,还是不赞同,不过能进枢密院议事正堂的,自然不会有那心思不够的,很快就都琢磨过味儿来了,心中暗道,早就知道李承乾与赵柱国不睦,却不想已到了这个地步,这是要将人放在火上烤呀……

“赵石之于练兵,没有多少隐秘可言,当不得尚书大人夸赞,更何况,尚书大人的兵部可是人才济济,编练京军各部还不是轻而易举?”,众人一听,有的撇嘴就想笑,再瞧枢密使大人的脸色,笑的有些勉强,暗道果然,这位年轻的大将军话头可真不软,撩拨的本事也不比旁人差了,真真是盛名之下无有虚士啊。

实际上,不管旁人怎么挤兑”这事跟赵石关系都不大,话语权更不在他这里明讽暗讥了两句,也就过去了,最终这事还得枢密院与兵部合作掌总,其中多少的争权之举也牵涉不到他,他也只是琢磨着,在这次风波中,对于李金huā的右卫到底有何利弊而已。

此事议完”已走过去了一个多时辰,接着也没休息,众位大人们饮着茶水,便开始了下一个话题。

这次和赵石是彻底没关系了,乃是蜀中禁军编练事,这个是殿前司禁军副指挥使赵布宗的首尾,但大主意自然还是要朝廷来拿”其中还夹杂着团练裁撤等事”很繁琐,但火药味比方才还要浓上几分,因为和牵涉众多的京军相比,这里面的权力争斗才真正关乎于兵部与枢密院的根本,你那边说话大声一点,我这里自然就要少一点,所以自然是寸土不让,而最终的结果往往就如现在这般,两方平衡,各管职责所在,于是,妥协的产物也就诞生了。说的有些笼统,但最终的焦点其实就在人事上”一个个名字从各人口中道出来,他们的命运就在这些大人的只言片语之间,这就是权力,对于男人来说,又怎能不诱人?

时间慢慢过去,赵石这里的茶水都已换了两遍”就更别说旁人了,最终,这事慢慢议结”而结果还要呈上御览,之后发下去”就是朝廷决议了,平面的人也不是没有说话的权力,不过多数不会再起什么波折的了。

等到枢密使大人目光转向他这里,赵石知道,正事终于来了……

“猛虎武胜军,军兵两万,步卒八千,骑军五千,其中轻骑四千,重骑一千,主战,猛虎斥候营两千,专刺探军情事,其余*重营等,五千人,计两万军,其中武官,不需外间抽调,皆由国武监生员充任,不瞒诸位大人,此等建军大事,不可能一挥而就,以三年为限,三年之中,渐次成军……”,赵石这里只是笼统的照实叙述了一番,其实,在这之前,被定为猛虎常胜军的建草奏折已经递了上来,皇帝陛下御览之后,再转回枢密院勘议,这是个固有的流程,不需细述。

而这奏折到了枢密院,在场的大人们多数都已经瞧过了的,其中细节自然不用他多说什么,即为勘议,也就等着众人质询就走了,而这种质询也只是在框架和细节上,至于能不能建军?没看皇帝陛下已经亲。将番号都定下来吗?所以此时众人能做的,就是完善框架细节而已,驳斥御命,也不是不行,枢密院和中书皆有不受乱命之权,也就是说,皇帝陛下的诏书和口谕之类,不是不能收回或更改的,不过话说回来,那可不是一点代价都没有好,而在此事上……犯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