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被吃绝户?嫡女摸尸画骨火爆全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完成画像(第1页)

约莫一个时辰,纸上完成一张人脸画像,黑色线条描绘,但是这张脸看上去那般清晰,甚至都以为是真人。

李通判瞪大了眼睛,看着苏郁璃画的画像和那三张钉在一排的画像,明白了那句“像又不像”是个什么意思。

苏郁璃继续处理细节,十多分钟后才放下画笔,长出一口气,肖像画完成。

都是肖像画,但却是完全不同技艺的画像,李通判不由得感叹,“苏姑娘真是画技高超,在下从未见过这般绘画,敢问姑娘,作画所用,是何种笔墨?”

苏郁璃把手里的铅笔递给李通判,解释道,“铅笔,额,自制的,炭笔外面包裹了木头。”

炭笔这里还真的有,只不过与现代的炭笔不同,这样解释,也是为了给铅笔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身份而已。

毕竟炭笔和木头都不是稀罕物,只不过是组装到一起而已。

李通判拿着铅笔,再白纸上轻轻画了两道,不住的赞叹,“哎呀,姑娘真是巧思,巧思啊。”

“李大人谬赞了,这是祖父的发明,您看看这画像。”苏郁璃把话题重新引到画像上,不愿再多说铅笔的事情。

李通判沉迷于苏郁璃奇特的画技,把正事都给忘了,这一提醒才想起来,连忙把三位证人叫进来。

将苏郁璃的画像一展示,三个人纷纷点头,第一次见这三位证人如此坚定的反应,异口同声说道,“对对对,就是他,就是他。”

李通判终于是松了口气,可算是知道嫌疑人的长相了。

三位证人离开,李通判才问出心中疑惑,“敢问姑娘,为何那三幅画像,看着和姑娘这幅像又不像,这是。。。”

苏郁璃笑笑,给李通判答疑解惑道,“是光线导致的视觉偏差,案发时是傍晚,三位证人的证词中也说了,他们是站在不同方位看到的嫌疑人。

夕阳的余光照在嫌疑人的脸上,不同的方位导致人脸上的阴影不同,三位证人都是看到了侧脸,或者大部分侧脸,这就导致了一丝丝的偏差。

再加上嫌疑人身上满是血迹,表情也带着被人发现的惊慌,目击证人也只是碰巧看到,并没有心理准备仔细记住嫌疑人的样貌。

种种结合到一起,记忆的偏差加上环境的影响,是会产生不同的图像,描绘出来就会有自我意识融入。

衙门的画师通过描述画出的画像,才会像又不像。”

还有一点苏郁璃没有说,就是中国白描与素描的不同。

中国画的一句至理名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说明白描重视的是写神,不太求形体的立体,而是把重点表现在精神面貌上。

而素描多注重写实,重视客观因素的表现,强调形体、空间、质感等。

当然这些就不好解释,苏郁璃就没有多说。

李通判恍然,“原来如此,还是大姑娘画技高超,在下佩服,佩服。”

苏郁璃微微颔首,“李大人过奖了,有了画像,还请李大人和知府大人费心,尽快将这人抓住,免得人心惶惶的。”

“对,姑娘放心,定尽快抓住凶犯,那在下先告辞了。”

“李大人慢走,云云,送送李大人。”

李大人得了画像,走路的步子都轻快起来,浑身充满干劲儿,一定能把犯人抓到。

“姑娘,什么叫做自我意识的偏差?”云云回来后,一直在皱眉思索,看着苏郁璃已经整理好的画架,忍不住开口询问。

苏郁璃微笑,耐心的回答,“就好像一提起屠夫,你脑子里就会出现一个健壮,肩膀搭着白巾,表情有些凶,手拿剁骨刀的人。

提到寺里的大师,会想到慈眉善目,提到名医,会想到他有白胡子等等,这些都是你对于某些人的固有印象。

那杀人犯,你觉得他应该是什么样子?”苏郁璃手中拿着铅笔,在额头晃了下,好整以暇的等着云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