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是要上讲台的。

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海伦还是努力地训练自己的演说能力,希望可以改变些什么。所幸的是,她有机会去寻求一些语言学习方面的帮助。

怀特老师,是一个耐心的好老师,海伦是这样形容他的。在长达三年之久的学习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教授终于使海伦可以在讲台上做一番轻松的演讲了。

海伦永远记得自己的第一次演讲,那是一次相当吃力的实验,也是海伦的第一次倾情表演。谁都看得出来她在台上发抖得厉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熟悉的稿件文字就摆在眼前,可是却就在喉咙口打转,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来。在等待了许久之后,她终于存足了足够的勇气,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喊了出来。这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尽管事后别人告诉她,当时她的声音是多么的小,但最终她还是完成了预计的演说。

从讲台上下来的时候,海伦不禁泪流满面。开口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下一次肯定会比这次做得更好,而且,能够开口对海伦的工作更是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内心的冲动对于海伦来说,才是更大的一个工作动力。

能够给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带去生活的信心,海伦再辛苦也是乐意的。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她不敢在外面演讲,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而事实上,她的演讲是很受大家欢迎的,包括老人、小孩、穷人、富人,乃至于盲、聋、哑等种种身体上有残障的人。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演讲可以给很多身处不幸的人带去慰藉和鼓励,海伦就充满了动力。

海伦的演讲技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停顿,词不达意,甚至有时候会紧张得发不出声音来。她也常常因此焦躁而又苦闷。

与此同时,台下的听众是很关注海伦的,他们很耐心地听完全程,每当海伦讲完,都报以最热情的掌声,甚至有些人还跑到台上鼓励她。这是一种巨大的支持力,观众的认可让海伦笨拙的演讲开始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好。信赖往往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第四章  海伦的幸福时光(3)

到后来,海伦的演讲逐渐扩大到了较远的地方去。

但是,不久就爆发了一次世界大战,世界被卷入一场浩劫。海伦对战争是充满着强烈厌恶感的,离开了原先居住的地方。这一时期,她的老师安妮也经历了痛苦的婚变,身体渐渐衰弱了下去。于是,她和安妮老师前往纽约市郊居住,就此想过段安静的生活。

新的起点

本来是打算好要过一段平静的生活,一封信却打破了这样完美的计划。

信是法兰西斯·米拉博士所写,他表示有意将她的《少女时代》拍成电影,而且希望海伦参加。在这样的一个意外之下,海伦兴奋前往,只是为了天真的想法,或者这样可以用广大的方式去感化更多的人,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就是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海伦参加了演出,虽然并没有给影片带来多少的上座率,但是海伦对此却是很兴奋,这是一段奇异的经历。

绚烂重归平静,再回到自己纽约郊区的住所,如此过了两年宁静的日子。

海伦是真实的一个人,她的生活仍是一片困顿,开始为生计奔波了。她不敢设想要是她比安妮老师早些去世的话,安妮的晚年将是一个问题,她要努力地工作,赚取生活所需要的费用。她开始了在杂耍剧院的生涯。

从1920年开始,这一演就是四年。

海伦还是喜欢这段日子的,她感到身心是愉快的。通常,由安妮老师说明教育的方式,然后由海伦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最后是由海伦来回答观众们提出的问题。安妮一向很关心听众们对她的反应,难得的是,到这儿来的观众都坦诚而热情,当他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或者令他们开心时,他们就毫不忸怩地拍手大笑,一点都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因此,海伦总是很轻松、愉快地给他们最真诚的答案。

这里工作的酬金是丰厚的,远比写书来得轻松而丰富。也有人就此对海伦提出了异议,但是,海伦有自己的坚持,为了生计,她必须这样。至少在杂耍剧院中与观众们打成一片,不会让自己感到太拘束或太寂寞。

原以为海伦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在出色的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之后,按照海伦的个性这是不可能的,总要再做点什么吧。

时值1921年,经过长期的组织策划,在许多人都认为有此必要的情形下,一个全国性盲人机构终于成立了。海伦的崭新人生也就此开始了。

纽约的M·C·麦格尔先生是该会的首任会长。麦格尔先生在开始时完全靠朋友们的资助经营此协会,1924年起,协会改变方针,决定向社会大众筹募基金,因此希望海伦和安妮老师共襄义举。海伦再次投身到了为盲人谋福利的事业上去了。

用心良苦地奔波在形形色色的高楼大厦,坐着电梯上上下下地去演讲,为了募得一些钱,也只能那样。虽然很辛苦,但为了给盲人社团工作带来点真正的福利,在当时的情形下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实行。

这笔基金的目的,在于协助盲人们学到能够自立的一技之长,而且提供他们一展所长的场所;另外,也要帮助那些有天赋而家境贫寒的盲人,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发挥,譬如那些有音乐天赋,却因家贫买不起钢琴、小提琴等昂贵乐器的。事实上,这类被埋没的天才委实不少。

3年左右,访问过123个大小城市,参加过249场*,对20多万听众发表过演讲。这些数字可能是对海伦和安妮老师工作的最好的解释了。而此时海伦已经度过四十岁的生日了。这期间,海伦抓紧时间又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我的宗教》,一本是自传第二部分《中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海伦的幸福时光(4)

1924年,海伦再次演说来到了华盛顿,时逢国会通过了有关拨款筹建国立盲人图书馆以及出版盲文书籍的提案。另外,住在华盛顿的好友——贝尔博士的女儿艾露滋夫人也为她们向大众呼吁,募捐的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孩子们、残障的少年、贫苦女工……在海伦的呼吁下,每个人的潜在爱心被唤起了,钱不再乎多少,只要是点滴爱心的积累。协会的工组开始步入了正轨。

欣喜的,感动的,全在海伦的奔波劳累中有了质的体现。

从那个讲台上站立起来的海伦是更加坚强和勇敢的,她的无声、无色、无语的生活已经被打破,即使还是一样的沉积和黑暗,但是她已经找到了开启黑暗的钥匙。海伦的世界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自家院落,旅行、阅读、演讲,即使生活在黑暗和沉寂中,她仍然可以象正常人一样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她常常和异国的朋友一起交流;她去拜访实业界的大亨…… 与社会广泛地接触,更是扩大了她的生活的层面和空间。

其间,海伦经历了一场唯一的爱情。

29岁的法岗——她的雇员(秘书),当时海伦36岁,他们相爱了!

“一个快乐的小岛,周围是黑色的水流。”海伦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他们的爱情。家里人很是极力地阻止着这场爱情,母亲把海伦监护了起来。法岗虽然想尽办法和海伦见面和她联系,但是都没有成功,之后,放弃了,一场可能的爱情就这样夭折了。当时的海伦是多么渴望着一份感情啊 。

但是一切都只是奢望而已,她开始相信婚姻与她无缘,恰如音乐和阳光。

即使后来若干年之后,海伦始终没有忘记彼得·法岗。

知识点:共襄义举

襄:帮助,辅佐。指共同协助完成一项正义的事业。

重著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