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纯原乡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曾热血(第1页)

这世上,总有一些偏执的人,喜欢做一些偏执的事,我不理解老爹为什么不给我买方便面吃却有时候和我喝酒,难道他不知道我吃了一个童年的清水挂面,都留下阴影了,还给我天天下?

……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练kungfu,我认真想了想,说道:“好玩。”

那人便诧异:“好玩?怎么个好玩法?”

我便无言以对,不然还能怎样,打人是犯法的。

自此宿舍里充满了中二的气息。

那是我高一时的记忆。

……

睡不着,是为了想更多可能落到指尖的东西,起得早,因而能看到绚烂的太阳。

心思每天都在变化,一瞬间的念头究竟是否值得铭记呢?

……

这些天北风呼啸,大地的绿意渐浓,我的第一阶段“修炼”也在昨天大功告成了。

只是大概是一口气运动量太大,没来得及承担下来,结果现在腹肌撕裂似的疼,这是十年来都不多见的。

其实我很久不真正的训练自己了,有时候很怀念那种挥洒汗水的感觉。因为追求极致往往会失之偏锋,后来伤了腰,就只好老老实实了,此后就算忍不住想再练,也会万般小心,不能像以前那样热血沸腾了。

说来也怪,很早就突破到六块腹肌的“境界”了,迟迟没有打破壁障达到八块,大概这真的很难吧。不过无所谓,我的锻炼注重实用性,其余的倒是其次了。

练肌肉是最偷懒也最简单的训练模式,因而被我列在第一阶段,后面自然越来越难,就是大量的体力训练和格斗模拟。

肌肉这东西,容易练,不容易保持,而且这种状态太消耗能量,到一定程度影响敏捷度和速度,因此修炼者往往都知道将力量内敛,而不是全面释放。

和运动员不同,修炼者一般更注重休养,懂得劳逸结合,每做完一个阶段的剧烈运动,都要花一段时间来缓冲疲惫,在这段时间消化训练成果,慢慢适应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

在中国,这就有很详尽的体系了,姑且称之为内修吧,也就是内功,我曾经针对性地尝试过很长时间,走了不少弯路,发现它用来调节人体是有效的,但修炼内力就不行,或许也行,但效果甚微,可能需要投注大量的精力才可能修炼出一点点来,绝对没有武侠小说里那么牛X。

关于武术,当下国人有着许多误会,因为武术不能用来打架,这是肯定的,否则单以格斗来说,十个武术大师也比不上一个李小龙来的直接。

主要是出发点不一样,中国人喜欢把武术当做一种艺术,一种道德,一种思想,甚至一种文化。闲来无事登山望月有所感,刷一套剑犹如赋一篇诗,或者将自身感悟融入里面,从而自成一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此种种也就导致了武术必然博大精深而且变化多端,因为它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每一招一式都能透露出哲理来了,这就和最初的打架作用背道而驰。然而搏击讲究的是直接有效,没什么内涵而言,以打败对手为唯一目标,不带有任何情感,当然是强大的。

武术有没有传承的必要呢?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还是有必要,因为外国没有武术,中国有,有的功夫外国人能学会,却未必懂里面的内涵。

再说说我自己的修炼,一开始就是奔着两个目的,一是强身健体,二是想变得牛逼,最直接的原因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怎么说呢,大概就是一种想要完善自我的愿望,不带有任何竞争性。

我的模式并不分的很严密,注重的是实用,因而并不刻意去健身。倘若很久没锻炼了,身体很松懈了,那么第一阶段是全方位的修补,这种修补必须短时间内一气呵成,第二阶段就是有针对性的去巩固,在这个过程里完成新的突破,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很考验毅力,因为身体累了,心也跟着累,总有懈怠的那一天。我走过最远的地方,一般就停留在第二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刚刚够用。

通过器械训练得来的力量也是机械的,平时只能隐藏在身体里面,如同潜力值,必须要经过多次模拟来激发并且熟练掌握这种状态,才能将其彻底转化成实战所需的力量。这种状态下,和平时不一样,因为自身的力量已经通过训练得到了激发,出招时不需要刻意用力,但对于控制的要求更高。由于身体被压榨到一个限度,因而会时常感到疲惫,这是很正常的,因此我觉得不应该追求极致,理应在接近极限的时候,给自己留下一点潜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