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家子弟安天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观刈麦(第1页)

“贾奶奶,你看我捆的怎么样?”齐流海抱着自己捆好的麦子,走到贾氏面前求夸奖道。

贾氏抬眼瞅了瞅,笑着夸赞道:“干的不错!”

对此,齐流海信心大增,拍拍胸脯说道:“贾奶奶,你们都去休息吧!剩下的都交给我了!”

赵洛仪等人闻言笑得前仰后合。

贾氏说道:“瞧把你给能的!都交给你,那你不得住田里啊?”

齐流海也知道自己牛皮吹大了,不好意思的笑了。

随后,跑到李守仁面前炫耀道:“阿仁,你看,这是小爷捆的。”

李守仁头都没抬,嘴里敷衍道:“厉害厉害!”

齐流海问道:“阿仁,你说农家每年田里产这么多粮食,为什么还富不起来呢?”

李守仁这才抬起头,看着天真的齐流海解释道:“流海,这件事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就说这收成,不是每年都能大丰收的!如果有一年天公不作美,农家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田,到头来可能一亩地连一百斤的粮食都收不到。如果在遇上蝗灾,恐怕连几十斤都没有!”

“再说赋税,咱大兴国的赋税分为人头税和土地税,大概就是每年收取三成的粮食。可是政令一旦颁布到下面,有些贪官污吏为了中饱私囊,欺负农家不懂,就会收取四成五成乃至六成。”

齐流海反驳道:“那就没人告发他们吗?”

“就算有人告发他们了,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可是触碰到了一群人的利益,你感觉那些贪官污吏会让他活着吗?”

“最后再说留种,每年收完粮食之后,还要准备来年继续种的种子,大概在两成左右。再加上这一年的伙食。”

李守仁说完后,问道:“这样下来,你感觉农家最后手里还能剩多少粮食?”

齐流海低头沉默良久,反问道:“阿仁,那我们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在书院的时候,听到也有不少人说要为民请命。这些人都去哪了?”

李守仁说道:“我不是说了吗。有些人触碰到了别人的利益;也有些人的初心被腐蚀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啊!”

李守仁明显的感到齐流海的低落,拍了拍他的肩膀,劝解道:“行了,别想太多了!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此时的李守仁还没意识到,今日的这一番话,使得将来产生一位令所有贪官污吏都闻风丧胆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齐流海。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齐流海恢复到之前玩世不恭的样子,“阿仁,等将来小爷我会像刚才割麦苗一样,把他们一个个都割下来!”

李守仁说道:“好!我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齐流海又问道:“阿仁,一年当中,哪个月最悠闲啊?”

李守仁回答道:“也就冬天的时候,能歇下来。”

随即,李守仁想到一首诗,有感而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好一首五言律诗,将麦收时的农忙景象充分的说了出来!”贺远山鼓掌走到李守仁身旁。

贺远山这是第一次见到李守仁,笑着问道:“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你叫什么名字?”

他身后的贺文舟追了上来,“爹,你走那么快干嘛?”

注意到贺远山身旁的李守仁,问道:“阿仁?你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