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最后的皇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2页)

〃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不完全打倒目前极其腐败的统治而建立一个贤良政府,由道地的中国人来建立起的纯洁的政府,那么,实现任何改进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1897年孙中山在说这番话时,中国的救亡者尚有一些对改良政府抱持希望,譬如康有为,譬如梁启超。

▲虹桥▲书吧▲BOOK。▲

第39节:一 皇上在狂生那里看到希望(1)

第三章 老太后恋权恋位 维新百日短命

一 皇上在狂生那里看到希望

康有为等人在1895年11月,在紫禁城底下创办了强学局。该局得到了光绪等人的支持,成为维新派人士的重要活动场所。康有为和梁启超,办报纸、传维新理念,还将强学局的机关报《中外纪闻》发到朝中要臣手上,希望他们〃渐知新法之益〃。而在慈禧看来,康有为则无异于光绪培植起的〃羽翼〃,未等强学局办出名堂,慈禧就强迫光绪将其关闭,《中外纪闻》也被查封。

维新派受到打击,处境极为不妙,康有为在1895年秋天离开北京回到广州。此时,广州起义的余波还未散尽。广州起义发生前,孙中山曾通过陈少白和康有为进行过接触,大谈革命之事。不过,在改革中国的方式上,孙康二人显然分歧甚大。于是,孙中山受到朝廷通缉时,康有为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他在广州的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时不时举办个宣讲活动。万木草堂是康有为在1891年时创办的,康有为入京考试后,草堂的事情一度搁置下来。

1895年夏天的时候,俄国没有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就派人到中国东北去勘测路线,对中国东北部的野心昭然若揭。这年11月,俄国方面即向中国方面提出,成立一个俄国公司承造东北铁路。不久,俄国外交部又派人到清朝的总理衙门,讨论修路之事。考虑到北京要员众多,俄国以〃参加1896年5月的尼古拉二世加冕礼〃为由点名要清政府派李鸿章赴俄。

就在《中外纪闻》被查封的四天后,光绪下旨,恢复李鸿章的身份,要他做〃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国际社会对李鸿章即将赴俄一事极为敏感,法、英、德也都向李鸿章递交邀请函。清政府见此,便制定了〃以夷制夷〃策略,却不想终是被夷所制。

1896年春天李鸿章代清政府,到德国探访最后一批大清的留学生,并和德国方面就德租借山东军港一事进行交涉,未果。同年5月,李鸿章赴俄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被俄国人的盛情款待冲昏了头,代清政府签下了《中俄密约》,俄国由此得到在中国修过境铁路的特权。

康有为一直关注北京方面的消息,俄国用修铁路来割裂中国、蚕食中国。德国又在1897年冬天侵占了胶州湾。一切的一切都令康有为怅然,他计划远离中国,不看中国被瓜分之苦,他曾建议清政府大量移民巴西,在巴西重建帝国事业。但是,自身难保的清政府对巴西并无多大兴趣,康有为受家事所累,也无法轻装出国。考虑再三,他还是回到风云诡诈的晚清政坛上,冒险上书光绪,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中策:〃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下策:〃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光绪早有求变之心,对康有为也赏识有加。可惜此时的康有为毕竟是〃处江湖之远〃,他的这份上书根本没传到光绪手上。康有为气愤难当,康有为的好友杨锐遂向兵部掌印给事中高燮曾说了此事。高燮曾是个忧国之臣,在救清图存上和康有为很有些默契,早在甲午战争时,高燮曾就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要慈禧停止筹办六十大寿的各项点景。

高燮曾决定帮助康有为,他用了一整夜的功夫拟了份保荐康有为的折子,第二天一大早就将其呈给光绪,他还不顾保守派耳目众多,在折中竭力建议光绪弹劾愚昧昏聩,免得变法之策被阻隔搪塞。与此同时,翁同龢也建议光绪召见康有为,自《马关条约》之后,翁同龢就一直希望借变法振作大清。

在维新派大臣的支持下,光绪命令总理衙门承办召见康有为一事。事情一传出,即在朝廷上掀起波澜。恭亲王奕?上书反对,理由是按照大清的规矩,不是四品以上的官不能面圣,康有为不过是个小臣,就算光绪要问他什么话,也应要大臣代为传达。奕?是慈禧的亲信,在朝中很有势力。奕?话音未落,慈禧一派的大臣就纷纷向光绪施压。光绪无奈,只好让总理衙门代传己见。

康有为却并不清楚这些朝堂纷争,他见自己的上书石沉大海,便开始动用人脉,大力游说各公卿高官,甚至连下马车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忙活了一段日子后,朝廷方面还是没有动静。康有为难免有些心灰意冷。

所谓事在人为,就在康有为打算收拾行李回老家时,他遇到晚清的另一重要人物,容闳。

容闳被后人誉为〃过渡时代的巨人〃,他1828年出生,少年时在澳门读书,18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是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回国后,由于中文欠佳,容闳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为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可当他发现太平天国并不能强大中国后,便转而亲近李鸿章等开明官员。后来兴起的洋务运动,为容闳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他为江南制造总局采购机器,和李鸿章等人将一批中国幼童送到国外留学。他试图将西方文化灌注到古老的中国体内。甲午战争时,他还帮助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虹→桥→书→吧→BOOK。

第40节:一 皇上在狂生那里看到希望(2)

1895年容闳到上海见张之洞,认为中国必须实行完全的新政方可免于覆亡。张之洞对此兴趣缺缺。于是1896年,对曾经洋务派人士大失所望的容闳遂和江南政界断绝往来,到北京来游说翁同龢创立国家银行。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的一大心愿,留学的经历,让容闳看出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他每想到自己受过的教育,就也想让其他人也享受到同样的利益。康有为的变法,亦在将西方的政治文化引入古老的皇权体制,康有为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一直赞赏有加,认为清王朝也可以通过类似明治维新的变革走上强盛。

1897年康有为和容闳在北京相遇,二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康有为将变法的想法一一道出,字字敲进了容闳的心。尽管康有为、容闳等维新人士并不赞成暴力革命,可他们也知道中西文化别若天渊,他们根本没时间进行〃小火慢炖〃的制度性改革。他们必须冒险,必须〃急功近利〃。此后,容、康二人往来频繁,经常在一起商讨变法的具体事宜。容闳的家几乎变成了维新人士的会议所。

得到了容闳的支持,康有为又萌生了创办学会的念头,他和担任内阁侍读的杨锐在南海会馆筹谋此事。二人都以为开办会馆可以振作大家士气,并认为最好就在北京开设学会以续强学局之旧。考虑到贸然建个包纳四海的学会会引起清廷的猜忌,二人决定先联络广东在京人士创办会馆,若会馆办得成功,其他省份的人也会纷纷效仿。

康有为动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四处奔走,联系那些在京粤籍人士,终于在1898年1月5日在南海会馆成立了粤学会。没过多久,曾参与过公车上书的福建林旭,又联系在京的闽籍人士,创立了闽学会,山西人杨深秀则联合山西旅京之人建起关学会。一时间,京城吹起了〃学会风〃,浙、湘、滇、贵、赣……都成立了自己的学会,这些学会互通消息,共倡西学,无形中强大了维新派的力量。康有为的名气也随之大涨。

就在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