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最后的皇权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光绪有心大展宏图,只是这大展宏图的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

光绪、康有为都难以驳斥世铎等人的〃变通之策〃,这〃变通之策〃表面看来和康有为的〃开制度局〃并无多大区别。最后,康有为也只得长叹一声〃制度局一条了矣〃,光绪也无奈地将〃开制度局〃变成开懋勤殿。

开制度局一仗,保守派占了上风。

经过这一仗,光绪愈发察觉到自己〃势单力弱〃,于是他冒了一次险,在没有向慈禧请示的前提下,朱笔一挥,革了若干大臣的职。1898年8月30日,光绪下诏裁汰冗员,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大理寺,裁了湖北、广东、云南的巡抚,并对地方官员进行清减。没过多久,光绪又下令大学士、六部及各省督抚,都要对局中冗员大裁特裁,不分文武。

▲虹桥▲书吧▲BOOK。

第51节:三 无奈,展不开的雄图大志(5)

裁撤官府,即意味着会有一大批大臣小臣丢了工作,整个清廷都不免怨声载道。这回,不只保守派官员极力反对,原本一些既不倾向改革,也不反对改革的中间派官员,也恼怒起来。

从废八股到裁冗员,每一条政策的新政实施都极不顺利。光绪不免焦躁不安,翁同龢被罢官故里,康有为、梁启超职位低微,宋伯鲁、杨深秀又实力有限。光绪撤不了荣禄、刚毅,光绪也没办法给维新人士多高的官职,最后,他只有依康有为的计,将办理新政之事更多的交给小臣。

礼部主事王照上书论变法之事,要求光绪亲赴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的经验,结果这份上书却被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扣了下来。光绪得知后,便在1898年9月4日,将怀塔布、许应骙革了职,同时还对王照大大表扬了一番。第二天,光绪又越过那些亲王要臣,授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维新名士四品卿衔,就任军机章京。之后,他颁布朱谕,要杨锐等人思时事之危,凡所见的应该开办的事,都要据实汇报,由军机大臣呈递,不可有所欺瞒。通过这道朱谕,光绪暗示四人〃我给你们的权力不仅是批阅奏章,更是议论政事,为我出谋划策。〃

杨锐等人赴任后,立即成了光绪的左膀右臂,他们专门阅览有关新政的折子,无论是批评的还是支持的,在阅览完毕后,要在上面批上处理意见,然后直接交给光绪决断。而光绪后来颁布的一些新政谕旨也多由这四人起草。自任命这四人后,光绪就很少再通过王大臣会议讨论新政了,王大臣多和慈禧关系密切。

慈禧不可能不对光绪的这些举动没有察觉。光绪到颐和园请示开懋勤殿的事,果不其然遭到慈禧痛骂。为此,光绪还悄悄给杨锐下了道密诏,说慈禧并没有将法尽变的意思,更不愿将那些〃老谬昏庸〃的大臣罢黜,光绪很担心慈禧的态度会让那些有心维新的人感到失望。光绪向杨锐等人讨教,到底如何才能将那些〃老谬昏庸〃都开缺出去,如何才能让〃通达英勇〃都得以重用。

而未等杨锐想出对策,慈禧就出手了。

虹桥门户网。

第52节: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1)

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

光绪实施变法时,慈禧也曾小心观察康有为等人,还曾专门召李鸿章来,询问他对康有为的看法。

李鸿章是畅游政治江湖的老手,他早前支持维新派,康有为办强学局时,他曾出2000两银子资助。而当维新派和保守派各占山头展开大战时,他又觉察到维新派不是保守派的对手,便收起对维新派的支持,静观时变。

〃回老佛爷,康有为、梁启超不过是书院经生,那种在市井里不依不饶打官司的人,不值为虑。〃

慈禧又问他:〃既是如此,为什么洋人要支持他们?〃

李鸿章答:〃洋人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把中国的书生都当成他们自己的书生,所以能容忍康有为这样的人,但一旦他们知道这号人究竟是什么货色,别说支持,恐怕躲都躲不及。〃

李鸿章这番话,虽让慈禧暂时放下了治康有为的心,但慈禧很快又发现,康有为并非像李鸿章说得那样不成大事。光绪的党羽逐渐壮大,懋勤殿日后难保不架空军机处的权力。

据1894年考中进士的胡思敬记载。光绪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时,慈禧厉声指责他:〃九列重臣,没有大过错,不可废弃,现在你以远替亲,以新替旧,因康有为一人而乱家法,祖宗要怎么说我!〃光绪哭着答:〃祖宗如果现在还在,其法一定不是这样,儿宁肯坏祖宗之法,也不忍抛弃祖宗之民,不忍失祖宗之地,被后世嘲笑!〃

慈禧怒不可遏:〃小子以天下为玩弄,老妇无死所矣!〃。

慈禧和光绪的关系愈发僵了。

其实,从1898年7月开始,京城里就流传着〃换皇上〃的说法。光绪的地位岌岌可危。内务府总管大臣立山带着十多名重臣一起跪在慈禧面前,大控光绪。荣禄本人也生了废光绪之心,只是由于害怕没来由地〃搞倒〃光绪会引起众怒,才决定按兵不动,他想待光绪的改革出了大乱子,再将维新人士一网打尽。荣禄每在离京赴任之前,就曾再三要求慈禧训政。

光绪并不是不知道慈禧已经织好天罗地网,就等着他自己往网里面跳,可他除了往网里跳外,又别无他法。他早已抱着必死的心推行新法:〃朕不自惜,死生听天,汝等肯激发天良,顾全祖宗基业,保全新政,朕死无憾。〃

康有为谈起变法滔滔不绝,可论起官场世故,就像是门外汉了。他和杨锐一起为救皇上寻主意。康有为认为,光绪没有兵权,要保护光绪,必要寻一个支持维新又兵权在手之人,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出身名门,父祖中有不少显赫之人,袁氏一家都在朝中极有势力。袁世凯是清廷中少有的支持维新的大臣,他又手握重兵,在1895年就和荣禄、李鸿藻等大臣在天津演练新兵。1897年,袁世凯升为直隶按察史,主练兵事。一年多后,他又升任为工部右侍郎。

康有为办学会、建报纸,袁世凯都出钱出力,还时常和维新人士把酒谈政。人们对袁世凯的评价也很高,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话,将他看作〃一世之雄〃。翁同龢被开缺回乡后,曾路过天津,袁世凯对其进行了殷切接待,让翁同龢感动不已。与此同时,袁世凯在荣禄、李鸿章等朝廷要员眼里也是可造之材,他督练的新军让荣禄啧啧赞叹〃近年所见各军,尚无出其右者。〃

如果将袁世凯拉拢到自己一方,维新派不仅可以通过袁世凯了解到保守派的动向,还可以借袁世凯来接近那些保守派要人。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53节:四 偏偏来的是袁世凯(2)

康有为要亲信徐仁禄去刺探袁世凯,看看袁世凯是否能为己所用。徐仁禄去了,回来后对康有为大讲袁世凯是如何坚定地支持新政。袁世凯曾大赞康有为是经天纬地之材,他还故意向徐仁禄透露自己和荣禄的不合,抱怨在荣禄手下得不到重用。

听完徐仁禄的报告,康有为大喜,他连夜草拟折子,向光绪提出摆脱困境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