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01粟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部分(第1页)

“我们想报名参军,其他条件都合格,只是最后政审时,由于爸爸正被‘审查’,没有结论,基层征兵机构不敢批准我们入伍。我和哥哥爬上货车,顶着寒风,饿着肚子,悄悄来到北京,来找粟伯伯。”原来,这是与粟裕共同战斗多年的老战友钟期光的两个儿子。钟期光的二儿子钟德东向粟裕和楚青一五一十介绍了情况,并说:“我们怕连累粟伯伯,所以在晚上才来。”

粟裕安慰他们说:“我了解你们的爸爸,我们一起抗日,打国民党反动派,风风雨雨几十年,不能说他没有错误。但他是革命者。现在审查他,尚未结论,我认为他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你们不要急,要相信党。总有一天会搞清楚的。当兵政审问题我给你们作证。”

粟裕一席话,感动得钟家两兄弟热泪盈眶。

不久,粟裕给安徽省军区的负责同志打了电话,钟家两兄弟都加入了人民海军的行列。(霸气 书库 |。。)

1972年1 月10日。北京,八宝山。

京城,寒凝大地,泪洒黄土。

一排排小轿车有序地停着,黑压压的人群佩带着白花和黑纱,人们除了泪水便是抽泣。这天,中央在八宝山为戎马半生的陈毅元帅举行追悼会。

粟裕更是悲痛不已。“陈粟”这个在战争年代连在一起的称呼,即使进入了和平年代,人们也还是不愿将他们分开。今天陈老总走了,粟裕顿觉独木难支。

八宝山公墓礼堂,人们默默地沉浸在悲痛之中。突然,毛泽东、周恩来走来了。

毛泽东苍白的面容,无力的步伐,迟缓的语调,顿时使礼堂的气氛更加悲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看着毛泽东的神态,霎时间,己泣不成声。

粟裕赶到毛泽东面前,和毛泽东紧紧握手。这是“文革”以来,他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见面。

毛泽东握着粟裕的手,凝视着将军的苍苍白发,不无感触他说:“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不多了!”

“主席也要多加保重!”粟裕向毛泽东祝愿道。

毛泽东的一句话,使身处逆境的粟裕由衷地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同时,粟裕心里在说:“陈军长,您安息吧!毛主席来了,周总理来了,人民没有忘记您!”

陈毅夫人张茜满脸泪痕,走进毛泽东就坐的大厅。粟裕站了起来,毛泽东也想起身,张茜快步上前,拦住毛泽东,哽咽着说:“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泽东凄然泪下,慢慢地一字一字他说道:“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

接着,毛泽东如数家珍般地诉说了陈毅的革命功勋。

追悼会上,周恩来缓慢、悲痛地念着悼词。毛泽东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听着悼词,勾起了一幕幕往事,悲痛万分。毛泽东身后的粟裕,早已以泪洗面了。空气凝固了,呜咽之声在八宝山上空回荡。

毛泽东、周恩来要离开会场了,粟裕走上前去再次与他们握手道别。

毛泽东上车几次都没上去,警卫人员扶了他一下,才上了车。他坐在车里隔着玻璃向送行的人们挥手。

这一瞬间,粟裕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仿佛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但他心里还是在祝愿主席身体健康,多活几年。

1972年春节前。天津港。

春节前的数日,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天津港发生了压船压货的严重问题。粟裕受周恩来指派,立即赶到天津,冒着严寒,视察码头,看望船员。之后,他马上组织召开了干部、工人座谈会,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代表总理看望大家来了。快过年了,我们这里出现了压船压货的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商讨一个解决的办法,尽快加以解决。抓革命,也要促生产嘛!”

天津港干部、工人在粟裕的引导和鼓舞下,不几天,解决了天津港的压船压货问题。后来当周总理提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时,粟裕深有感触他说:“我国除了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之外,还有五千多条自然河流,总长度达四十三万公里,以及九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江、河、湖、泊过去是打击敌人的有利战场,今天则是发展水运事业的有利条件。”

粟裕指出:“空运、陆运、水运要全盘规划,统筹安排,互相补充;要战时与平时相结合,近期打算和远景规划相结合。”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修建通辽铁路、南疆铁路、黄河大桥的许多重要建议。

粟裕还勇敢地指出了交通战线上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问题是一乱、二差。乱就是:规章制度乱,生产秩序乱,思想上也乱,不知该把生产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为好;差就是港口设备陈旧,建设落后。因此必须立即抓好调度指挥,健全岗位责任制,搞好安全生产;同时量力而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港口建设。”

粟裕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得到了交通战线上新老同志的钦佩。

1973年夏,粟裕冒着酷署,又一次深入沿海各主要港口,作全面的实地调查,系统地反复研究,最后写成报告:《关于加强港口航道建设和疏运问题的建议》。

粟裕连夜将此报告当面呈送周恩来:“总理,这是关于改变我国港口落后面貌的报告,请审阅!”

“好,我看看,有问题再叫你来讨论。”周恩来显然很高兴粟裕如此雷厉风行地抓工作。

周恩来找粟裕谈话了:“报告我看了,基本可行,你们抓紧落实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