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代逆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部分(第1页)

刘承祐一见汉军打败,登时便拔马回京,准备固守。杨邠、王章、史弘肇再坏,在两年对汴京管理的还是相当不错,汴京城城墙高大,国库中粮草充裕,守个二三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到时候,等河东的二叔再带兵马来援救,这胜负说不定就逆转了。可是当刘承祐带着苏逢吉等人来到汴京城下的时候,守城的开封府尹侯益,却翻脸了,刘承佑你这个小屁孩算老几?大门紧闭,对刘承佑置之不理。

刘承祐在城下急得大叫:“快开门,我是当今天子!”话回没完,城上就乱箭齐发,射死许多侍卫。侯益可能是受够了刘承佑,也可能是想在郭威面前表现表现。他见刘承佑还在不依不饶的叫门,还真遵旨办事,让开大门,就开大门。大门是开了,侯益却派了一股子军队冲杀了过来,准备将刘承佑给拿下。

刘承祐做梦也想不到侯益会玩这手,吓的朝西北方向狂奔。侯益军紧追不舍,反正已经反了,干脆斩尽杀绝。一路急匆匆的刘承祐,“巡幸”到汴京城南赵村时,乱军已经杀到了屁股后头,茶酒使郭允明知道活不了,心一横,在刘承祐下马休息的时候,一刀结果了刘承祐。随后郭允明和苏逢吉一块儿自杀身亡了。

这边汉军大败,刘承佑仓皇而逃,一步步踏上不归路,那边郭威还对李洪义说道:“你是皇家的亲戚,现在赶紧去保护陛下,顺便上奏,请变下找个便利的机会,尽快到我们这里来,一面被身边的人所谋害!”

可惜这李洪义太没种了,他带着人马追到军前,看到北兵也好,汉军也好,乱军云集,到处都是人,心里一琢磨,自己手下就这么点人,这要冲进去,万一被人给饱了圆,那可就亏了,奋斗二十年,眼看着解放了,哗啦,自己挂了,干部没混上,混了个烈士,那多划不来啊。于是,这家伙又退了回来。

不一会儿,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郭威嚎啕大哭:“陛下山崩,我之罪也!”郭哭的惊天动地,一塌糊涂。虽然有做秀的成份,可说句实话,郭威对刘承祐的死,心情应该是很复杂,如果不是刘承祐听信李业等人的谗言把杨邠、王章、史弘肇以及自己的家小给砍了,逼的郭威走投无路,郭威也并不希望把事情闹成这样。

不过,刘承佑死了,郭威距离金銮殿的宝座只差一步之遥了。他顺顺当当的进了汴京城。郭威进城本以为城里面的汉臣们会顺理成章的拥戴自己做皇帝,谁曾想以窦固贞、冯道为首的这群人,竟然对郭威很冷淡,郭威没有办法,正能以枢密使身份和这些宰相们见礼,心中怏怏不乐,回到自己原来的旧宅子里面住下,装起了好人。

而北兵进城之后,开始大肆抢掠,汴梁城中鸡飞狗跳,一片乌烟瘴气。到了第二天早上,王殷急匆匆的跑过来,说道:“大帅,不能不管了,再不管,到今天晚上在汴京城就要成一座空城了!”郭威心里明镜一样,他早就等着人来规劝自己了,当下顺水推舟,反正他已经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现在是到了收回的时候。立刻下令再有掠民物者斩!郭威向来言出必行,谁敢不听,城中次序顿时安定了下来。

郭威想当皇帝又没有人推荐,自立的话,又有点不合时宜。无奈之下,二十四号晚上,郭威和王峻等人带着百官到了太后宫中,请立继位的君主。

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袍加身(3)

第一百四十六章黄袍加身(3)

郭威见了太后,什么不说,先就是一通大哭。李太后死了儿子自然是悲悲切切,可是,李太后是聪明人,这郭威一来确实是刘承佑给逼反的,二来,眼下维持住大汉的局面;保住刘家的江山才是正事。于是,李太后发话了:“皇帝已经崩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里头择一位贤王嗣立,奉承大汉基业。现在大汉宗室,只剩下四个人了,河东节度使刘崇,许州节度使刘信,都是高祖的弟弟,徐州节度使(又叫武宁节度使)刘贇封尹(名义上的)刘承勋高祖皇帝的子嗣,你们就在这四个人里头选一个吧。”

刘崇、刘信一来年纪大了不好糊弄,二来这两人,特别是刘崇实力雄厚,请他们当皇帝,自己可就性命不保了。想到这里,郭威说道:“太后,刘崇、刘信都是高祖的弟弟,现在有高祖子嗣在,当立子嗣。”

后汉高祖刘知远有四个儿子,刘承训、刘承佑、刘承勋还有刘赟,这刘赟其实是刘知远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的儿子,可是刘知远很喜欢他,就收到了自己的门下。郭威一开口,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只有这两个人了。

刘承佑本来才十六七岁,刘承勋是刘承佑的弟弟,年纪更小,这就便于控制,而且,从血脉上说,刘承勋是高祖的亲儿子,所以郭威就建议,立刘承勋做皇帝。

可是,李太后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来郭威的阴谋,正巧这刘承勋一直身体不好,病的都生活不能自理(三天后就薨了)。于是,李太后就让人把刘承勋给扶了出来,众大臣一看,纷纷摇了摇头。郭威无奈之下,只好改立刘贇做皇帝。还请了德高望重的冯道冯太师出马去徐州请刘贇进京。

冯道年纪虽然大了,可是脑子却不糊涂,他早就看穿了郭威的心思。缓缓的问道:“郭枢密,你真心拥戴武宁君(刘贇是武宁节度使)?”

在这公众场合,郭威怕被冯道这倚老卖老的老家伙揭了自己的底,连忙发誓赌咒。冯道听了,也不知道他到底相信不相信,反正笑呵呵的启程赶往徐州了。

郭威拿下汴京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方。关中的郭荣收到消息之后,也不再返回凤翔,正儿八经的留在永兴,威慑关中,由西南行营总管,当起了西面行营总管,都督关中诸州军事。在王朴的提点下,郭荣早前就一面派赵匡胤率领一部分军队入京,表达关中地区对汴京事变的态度,震慑其他地区,另一方面,派高怀德等人偷偷的将军队移动到潼关等地,随时准备北上对付河东节度使刘崇。

刘承佑虽然不是死在郭威手上,可郭威反叛的名声是怎么也拿不掉的。换句话说,自打郭威起兵开始,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当皇帝,要么下黄泉。而大汉朝地盘虽大,对改朝换代坚定反对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知远的同父弟弟刘崇,一个是刘知远的同母弟弟慕容彦超,这两个人是绝对不会向郭威称臣的。这两个人里面,最值得担心的就是河东节度使刘崇。河东民风彪悍,在五代时期,可是英雄辈出的,后唐、后晋、后汉的龙兴之地都是河东。而且,这个时候,河东也是仅次于邺城的藩镇,实力雄厚。

刘崇听到郭威起兵之后,他也立刻召集军队准备南下共赴国难了:老刘家的江山,怎么也不能落到你郭家手里啊。可惜,刘崇的动作稍微慢了一点,他集结了军队,还没有南下呢,就听到刘承佑驾崩的事情,接着,又听说郭威准备迎立徐州节度使刘贇当皇帝。

听到这两个消息,刘崇是且哭且喜,南下的心思陡然就淡了。为什么?因为刘贇是刘崇的亲生儿子啊。他心里想着好事:我儿子做大汉天子,我就是皇上他爹,这回总该放心了。正在这个时候,郭威也正好给刘崇写了一封信,夸赞刘贇英明神武,是天下的共主,还说自己脸上有刺青,这天下间哪有麻雀(刺青刺的是麻雀)当天子的道理呢?郭威是一通赌咒发誓,要刘崇相信自己。而刘崇看了信洋洋得意,竟然相信了。

远在金陵的马云自然也很快得知了汴京的巨变,可是,除了派人在中原各地造谣之外,他干瞪眼,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即便是造谣,现在收获也很少了。为什么?一来楚军疲惫了,二来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三来,淮南、江表新降,人心未服,在这个时候强行北上,一旦江南生变,到时候悔之晚矣,所以,马云只能是看着郭威一步步独揽大权,而没有一点办法。

这也怪杨邠、王章、史弘肇,第一,这群人对官员考核的太严格,以至于楚国的细作努力在汴京城里发展具有一定权力的友好人士,却是一无所获,第二,史弘肇等人也太爱杀,大街上老百姓随便耳语两句,都要人头落地的危险,这对楚国的间谍活动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能把李业这样的人发展成国际友人,在关键时刻,劝说刘承佑死活不出汴京城,和郭威对峙起来。这一场大战打个二三年,让楚国缓过一口气,出兵北伐,那郭威是必败无疑啊!大楚基本上不用花多大的力气,就可以轻松扫平中原了。可惜。。。可惜啊。马云在含元殿里连连跺脚。这也不能太责怪赵普他们,毕竟谁也没有想到,这李业竟然采用这么一个火爆的手段,结果了杨邠、王章、史弘肇,给楚国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