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代逆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部分(第1页)

相对于马云的大楚帝国来说,刚刚建立的大周帝国,生存环境异常的恶劣,而且是被马云抢先一步夺下了徐州一来,大楚和大周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全面的竞争,楚国步步紧逼,大周疲于应付。面对这种劣势,郭威更是急于拔掉慕容彦超这个肉中刺,眼中钉,如果楚国接着慕容彦超的事情,借机生事,一旦被楚国拿下了兖州,整个大周的形势就会变的更加危险。

可是,要对付慕容彦超首先就要考虑的时候,大楚会不会介入,大楚的介入能有多深,歼灭兖州的慕容彦超,会不会引起楚周之间的大决战!这些事情,单单从纸面上研究,根本就研究不出来,就像马云当年费心费力刚刚剿灭南汉,紧紧间隔了一年的时候,马云就再次出兵征服了李唐,现在,楚国的军队也休整一段时间了,楚国会不会借着慕容彦超这个由头,和大周大打一场呢?

老实说,大周不怕和楚国决战,怕得是在和楚国作战的时候,契丹、刘崇从背后插自己一刀。

于是,郭威对楚国做出了一系列的试探,比如,他派人加班马贼把徐州搞的鸡犬不宁,比如他在淮河一线是频频举兵,作出战争的动作。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楚国都是保持了一直克制的态度,甚是释出了一定的善意。没有办法,楚国上上下下都不愿意在这个时间和大周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大会战。于是,面对着大周戳戳逼人的态势,楚国只能是暂时退让,否则的话很容易擦枪走火,在错误的时间里,打一场完全不必要的错误战争。

从楚国的反映里面,郭威终于放心了,他可以肯定,就目前阶段来说,楚国不可能和大周来一场大会战的。这样就给了大周一个机会。把军队调动起来,摆出一副要和楚国决一死战的架势,在这种气势下,进攻慕容彦超,把这个祸害给永远的从地球上抹掉。

郭威开始给慕容彦超挑刺,而慕容彦超本来就疑心重重,在三月底,慕容彦超上表郭威,请求进汴京觐见,这事实上是一种试探了,和正史七百年后平西王吴三桂请求去辽东养老是一个意思。郭威的反应也和康熙一样,同意。

同意慕容彦超进京的诏书送到了兖州,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犹豫了,他害怕了,他不愿意去,于是,他再次派人送上一封奏章,说自己兖州境内盗贼丛生,一句话,兖州事儿太忙,老子离不开,不去。

他虽然拒绝的郭威,可是心里更是怀疑了。而另一方面,他还派人到金陵来找马云,请求大楚的支持,这个时候的马云,对形势没有清楚的认识,他一方面忙于布置对吴越的战争,一方面忙于调派军队指挥对山东半岛的海盗式袭击,作为对大周的一种反击。毕竟,如果在淮河沿岸作出相应的举动,很容易被汴京方面误解,而山东半岛做反击,则由一个缓冲的余地。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马云及楚国的官员们对郭威下狠心收拾慕容彦超的事情,估计不足,导致整个楚国高层都认为,郭威刚当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安抚地方,争取民心。以至于马云和楚国高层泛泛的答应了慕容彦超的请求,马云觉得这事儿又不用花费一分钱,还能落个人情,自然答应的很快。而且,慕容彦超冲动是冲动,可是并不傻,这也让楚国错误的认为慕容彦超不会快速的反叛,他总要准备一段时间,等他的时间准备充足之后,大楚也就有了余力出手援助了。

这个判断不能说很错,毕竟就慕容彦超集团内部来说,泰宁节度使判官崔周度也曾经劝过慕容彦超:“大人,咱们兖州古是鲁国,这鲁国是诗书之国,自从伯禽一来就从没有出现过能够称霸的人物,但是用礼仪守国而享受太平的人很多。大人你英明神武,是当代豪杰,如果能够根据实力待机而动,可以终身保持富贵,李河中(李守贞),安襄阳(安从进)、杜令公(杜重威),都是近年来可以借鉴的。”

崔周度这话事实上就是劝慕容彦超老老实实待着,不然他举例子怎么不举石敬瑭、不举慕容彦超的哥哥刘知远呢?而崔周度的话,也确实是事情,现在的兖州可不是东汉时候的兖州,地方狭小不说,这民风也却是柔和一些,毕竟受孔圣人的影响。这样一来,军队质量就差,而且兖州城也不咋地,城墙矮小,绝对不是什么难攻易守的地方。再加上自后汉以来,朝廷对控制力度加大,兖州城也没有多少存粮,这些理由加在一起,足以让人心灰意冷了。

慕容彦超听了以后大为不满,只是没有理由加害他,才放过了崔周度。慕容彦超这个时候,心中对郭威的猜忌已经很深了,他想造反更多是出于自卫,而楚国的承诺,又给慕容彦超一个推动。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训练军队,扩充实力。这更引起了郭威的忧虑。

这两个人不知道是慕容彦超先造反,还是郭威先派人去兖州逼反慕容彦超,总之这场战争在四月初,大楚即将兵发吴越的时候打响了。

这场战争一开打,楚国就被动了。马云他们完全没有料到慕容彦超会反得这么快,徐州防御使曹彬正在花大力气对付马贼,而海州等地则是严防死守,时刻盯着马贼的举动。淮河以北的军队根本没有出兵支援慕容彦超的余力。再加上大周气势汹汹,马云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退缩,他集中精力去对付吴越去了。

而慕容彦超在兖州以东的任城败在赵匡胤手下之后,不得不退回了兖州城。而周军则将兖州团团围住。

第十七章 谋臣(2)

第十七章谋臣(2)

在任城,赵匡胤指挥这军队击败了慕容彦超,接着“讨贼总司令”侍卫步军指挥使曹英指挥大军将兖州城团团围住。

曹英等大军安营扎寨完毕之后,召集众将商议攻城的事情。这次商议和当年郭威讨伐李守贞情况大致相似,也就是说,曹英在挂帅出征之前,大皇帝郭威就曾经反复交代过,这次战争应该以动治静,以快打慢。郭威在汴京的时候就判断到,如果慕容彦超出城作战,他的军队肯定是打不过咱们大周的军队的,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下这个结论都是正确的,客观的;但是,一旦慕容彦超败退,龟缩回了兖州,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慕容彦超必然是想拖延时间的,想把战争尽量的向后拖延,最好的脱到河东的刘崇或者江南的马云出兵相助。

可是从大周的角度来讲按,战争必须快,必须强在河东和江南作出反映之前,结束掉兖州的攻势。让河东和江南想帮忙都晚了。毕竟对郭威来说,他的压力也很大,在淮河一线的军事行动,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能够威慑江南,可是如果一点的威慑力过火了,楚周之间擦出一点火花,这个火药桶说不定就要爆了。和楚军决战对于大周来说,现在还不远远不到时机。

基于这个以快打慢的思路,曹英召集众将商议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众将献的计策就只能围绕着如何快速的攻城,如何尽快的拿下兖州。

众将商量了半天,这攻城嘛,无非就那么几种手段,挖地道,撞城门,架云梯强攻。这些都是攻城基本课程了,是攻城的基本方法,没什么意思,有没有效果,那只能看自己军队执行力和对方军队的反抗力的比较了。

正在曹英有些失望的时候,赵匡胤站出来出了一个主意:三松一紧,疲惫敌军。这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攻城的时候,三次是一般攻击,一次是迅猛攻击,一般攻击疲劳敌军的身体,迅猛攻击打压敌人的士气。因为周军的数量远远大于慕容彦超的兵力,基于这个考虑,赵匡胤又献了一计策,在三松一紧的基础上,摆开车轮战,不断的派军队在不同时间从不同的城门向兖州发动攻击,让兖州军队茫然不知所措,只能不断调派军队不停的在四个城门循环增援,让叛军彻底疲劳起来。

曹英当即就采纳了赵匡胤的主意,不断的派军队骚扰兖州城。而兖州城里慕容彦超却是大大的不爽,他也是沙场老将了,对军心的把握虽然不怎么准确,但当兵的喜欢什么,怎么才能激起军士们的斗志,他还是了解的。

自从造反以后,慕容彦超就夸海口赏赐军队,自从被周军团团围困在兖州城下,他更是激励军队说道:“我有银子数千锭,只要军士们好好的守城,那些银子全是你们的了。”

可是他像没有想到军士们压根就不卖他的账,有些人还不屑的说道:“那些铁胎银,我们要它有个屁用。”原来慕容彦超造假币的事情,大家早就知道了。

慕容彦超一看没有糊弄住军士,没办法就只能从兖州百姓的身上想办法筹集银两了。命令军队搜刮百姓的钱财,充作军资。在兖州城里,由一个叫阎弘鲁的人是兖州的首富。慕容彦超的目光当然就盯着这位首富了。由于慕容彦超凶名在外,阎弘鲁不得不把全部家产贡献出来以求能够买的一条性命,可是慕容彦超不相信,于是,他就派自己的判官崔周度去查问这件事。

崔周度知道慕容彦超实在借题发挥,如果这事自己办得好,那么自己就安然无恙,如果办砸了,那么前些日子的旧账今天就要一起算了。崔周度找到阎弘鲁,对他说道:“兄弟,别藏了,想要命的话,就把家产全部献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