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代逆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9部分(第1页)

留在关中,以后南征蜀国。可说实话,这三个人里面,我最想让你去,原因是什么呢?练兵,特别是骑兵,你是有经验的,咱们白衣军的骑兵不都是你练出来的吗?再者说,咱们大周武将虽多,可七弟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想让去灵州一趟,好好的看一看灵州的地形,想一个妥善的守护灵州的法子。这灵州太关键了,让别人去,我有些不安心啊。所以,老七只有你去,我才放心啊。”

见赵匡胤的面色有些牵强,王朴在一旁笑道:“赵将军是不是觉得在灵州没有仗打,心里有些憋闷啊?”

赵匡胤好像被人说破了心中的想法,笑道:“三哥,王先生,说实话,这练兵嘛,我自然是尽心竭力了。可是现在朝廷粗安,咱们应该快速的练出一支精兵出来,维护朝廷。把精力放在灵州这个地方,会不会有些得不偿失啊,那些游牧民族,力强则来,力弱则去,有好处猛似关张,没好处快似刘备,咱们出兵征讨,他们肯定是逃之夭夭,咱们回军,说不定他们又想跟屁虫似的再次出现。这。。。灵州不好守啊。如果宥州在朝廷手上就好办一些了。可惜啊。。。”

“恩,七弟你说得不错。咱们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灵州,可是,这灵州又不能丢。所以,我才想派你去,实地的考察考察,想个万全之策。你刚才说到宥州,恩,对于定难军,你也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定难军虽说是我朝的藩镇,可是并不怎么听从调令,知人知面不知心啊。”郭荣缓缓的说道。

赵匡胤似乎微微一愣神儿,不过他毕竟聪明立刻就反映了过来:“三哥,你的意思是,是不是要对夏州动手啊?”

郭荣一笑,自己这个七弟就是聪明,稍微露点口风,就能猜到自己的意图。

王朴却试探着道:“赵将军,你不觉得定难军横在那里,对关中是一个威胁吗?”

“这。。。”赵匡胤看了看地图:“可是,定难军对朝廷一下恭顺,贸然出击恐怕名不正言不顺吧?”

“七弟,你错了。我没有要你出兵夏州的意思,我只是让你驻军灵州,把灵州附近的情况,特别是夏州的情况,探查清楚。夏州的李氏若是恭顺,那自然一切好说,如果他有什么异动,咱们也好有所防范,让敌人知道咱们的厉害。”

郭荣继续道:“老七,你可愿意去驻守灵州啊?”

“三哥有令,小弟自然遵从了,不过,单单小弟一个人去恐怕也办不好这些事情啊?”赵匡胤笑着说道,经过郭荣的解说,赵匡胤的脸色好了些,不想刚才那么难看了。

郭荣也放了心,笑道:“关中军中将领随便你挑选。这个我可以给你做保证。”

王朴眼中迅速闪过一丝犹疑,对面这个年轻的将领,可以说是天纵奇才了,行军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好手,他作为一个文官,对武将总是想抑制的。他打起精神,想听听这赵匡胤到底想要谁。

赵匡胤瞟了眼王朴,说道:“那就张永能、高怀亮、慕容延钊、曹翰吧。”

这次练兵不是练一百二百的人马,而是3万大军,那么赵匡胤最多也就是个“总”,也就是大拿,负主要责任,可是毕竟不可能事事躬亲了,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调派一些将领帮助赵匡胤,也是应有之义。

这几个人选出来以后,王朴放心了。张永能、高怀亮、慕容延钊都善于马战,选他们无可厚非,可是,这里面张永能也是久立战功了,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是大皇帝郭威的女婿,军中的地位不亚于赵匡胤,至于曹翰,那是郭荣府邸出去的人,可以说是郭荣的心腹了。有这两个人在军中,赵匡胤想独揽军权,恐怕是不容易了。、、

不等王朴说话,郭荣就说道:“好。就按七弟的意思办。我明天就写调令,让他们跟着你去灵州。你远道而来,在长安好好休息两天再去灵州不迟。恩,张永能哪里,我会和他细说,练兵之事,以你为主。”郭荣毕竟心细,张永能功劳不小,年纪也大,官职和赵匡胤平级,地位比赵匡胤还要高,他生怕两人在一起会不和,于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赵匡胤眼中露出一丝感激的目光,说道:“谢三哥。若是没什么事情,小弟就告辞了。”赵匡胤当然知道,把张永能带在身边肯定是不方便的,可是,他不能不提张永能这个人。在关中的将领中,和郭荣的关系比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不少,可是,地位官职和自己相当的就没有几个了。李重进远在河北,魏仁浦在汴京,也只有让张永能做自己的副手了。让自己训练三万军队,而且还是战斗力较强的马军,身边没有个郭荣信得过的人,恐怕自己干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他只能这么提议。。。。

第三十二章 入蜀(1)

第三十二章入蜀(1)

就在郭荣、赵匡胤等人在关中忙于屯田练兵的时候,南方的楚国,也再一次派遣自己的鸿胪寺卿萧益出使蜀国,当作对蜀国遣使祝贺马云称帝的回访。作为六部九卿高官,这么高级别的官员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楚蜀的外交领域内。

身为优秀文学家的孟昶,在政治上综合表现显然是不及格的。可是,当楚国正大光明的和北方的强国大周唱反调,替汉怀宗(后周谥号汉隐帝)发丧,号召天下共讨逆贼郭威,不及格的孟昶还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大楚和大周对上了,两国实力相当,就没有人盯着自己蜀中这一亩三分地了。

从正统观念来看,马云作为汉臣,在朝廷被后周郭威篡夺了之后,居然在第一时间自己迫不及待的登基为帝,这种做法显然有点幸灾乐祸、因祸得福的意思,可是,相对于间接杀害汉隐帝,做了后汉朝廷“刘寄奴”的郭威来说,马云的思想觉悟还算不错,至少,马云还是打出了代汉伐周的政治口号。

本着瘸子里面挑将军的原则,孟昶在感情上是倾向于江南的大楚的。于是,孟昶出于蜀国安全的考虑就派人去金陵恭贺马云登基称帝。他称呼马云是东帝,自己自居西帝。而马云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能拉到自己身边的势力,那就尽量拉。这么一来,楚蜀关系破冰,虽然不是很热乎,但是比起之前来说,要进了不少。毕竟在天福九年,楚蜀两国险些在归州大打出手。

楚蜀关系破冰之后,迅速的就热乎了起来,就像以一见钟情的少男少女一样,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进入到了热恋期。往来的使者不断,不过都是些没有什么分量的低级别官员,也没谈过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这当然可以认为,这是两国互相摸底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两国对未来形势的判断不一样。楚国呢,自然是希望蜀国能够站在自己这一方,配合自己出兵讨伐伪周,而蜀国呢?则恰恰相反,目前的形势,虽然可以认为是三国鼎立,诸部混战,可是现在的三国和汉末的三国完全不一样,那时是曹魏一枝独秀,一强对两弱,而现在则是三强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在孟昶和蜀国统治集团看来,不管是周还是楚,他们两个都没有实力吞并大蜀(太自信了),更何况楚周之间还有矛盾,于是孟昶的想法就是,让楚周混战,自己的大蜀渔翁得利。

由于蜀楚之间的同床异梦,两国就只有恋爱,没有开花结果。本来,马云他们最低要求就是和蜀国交好,免得楚周交战之际,蜀国在侧翼偷袭自己,和蜀国关系正常化,也算是满足了楚国的最低要求。当然马云并没有放弃说服蜀国的努力,他还是私下派人重贿蜀国的大臣,希望蜀国能够和楚国共同进退。而对于重贿的结果,马云并没有规定时间。

马云在当了皇帝之后,由于李唐境内有些士子不服,所以楚国在短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内部,在楚周的边境上采取了克制的态度。可是,楚国总体的努力方向没有变,就是要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