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伏藏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部分(第2页)

老人没有回答,而是先把那刻好的玛尼石放在左手边的一大堆石头上,抬起头,慢慢地睁大了双眼。

关文看到,老人的白眼珠部分布满了赤红色的血丝,血丝编结成了红色的大网将他的黑眼珠包裹其中,仿佛是火焰中炼化出的一颗神秘龙珠。

“风鹤是我给她起的名字,她的头脑中有着无数神秘的伏藏记忆,但却异常混乱,连自己都理不清次序。在她进入这里之前,只是一个在日喀则郊区种地的普通农妇,连一天学都没上过,除了阿拉伯数字的零到九,其它什么都不认识。我开启了她脑子里的‘识藏’,让脱胎换骨,重新做人。风鹤风鹤,风中之鹤,在我看来,她就是天空中飞来的一只白鹤,不知其踪,勿问其名,只关注她脑中的识藏就够了。每个人的修行生涯中,能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关注重点,才能获得大成就,为藏传佛教添砖加瓦,使其兴盛繁荣,泽被苍生。”赤焰尊者回答。

“您的意思是说,她脑海中储存的‘识藏’是毫无用处的,对吗?”大人物问。

赤焰尊者仰着头,凝视黑魆魆的屋顶,若有所思地反问:“毫无用处?会是这样吗?”

大人物继续说下去:“至少,那些‘识藏’对我们是无用的,既无法解除我们的镇魔压力,也无法揭示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秘密。她的存在,也可以说跟我们毫无交集,绝不搭界,是不是?”

赤焰尊者再度反问:“你的意思是,对我们无用的,就是无用;对我们有用的,就是有用,是吗?”

大人物点头:“的确是这样,因为我们面临太大的压力,又无法求助于别人,只能自己解决。这样一来,根本顾不上其它事。如果她头脑中的复杂‘识藏’搅乱了您的思维模式,我倒觉得不如先让她离开为好。”

赤焰尊者摇头:“不,你错了,真正的伏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无数条件与契机。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哪种契机是有用的,哪种是无用的,只能在不断地试探中前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希望你能明白,藏传佛教的所有秘密、雪域高原的所有不解之谜所讲述的都是同一件事。作为修行者,如果不能兼收并蓄,集合百家之长,有怎么能修成正果?”

大人物无语,但很明显,赤焰尊者的话并未打动他。

“好了,现在我想跟年轻人单独谈谈,你先出去吧。我看得出,你受过重伤,出去打坐一阵,把气息调顺了再说。”赤焰尊者说。

大人物顺从地退出去,再把门关上。

“坐吧。”赤焰尊者说。

房间里除了玛尼堆,没有任何板凳之类。关文索性席地而坐,恭听教诲。

“我知道总有一天,修行者能够认识到魔女并未被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尺尊公主歼灭的事实。事实就是那样,无论其上覆盖着多少尘沙与泥土,只要有人开始挖掘真相,一天一天,事实就会浮出水面。就像当日我在罗布林卡发现那两幅《西藏镇魔图》唐卡一样,事实永远存在,永远残酷,永远超乎你的想象。我看到那两幅唐卡的一瞬间——不,其实就在我接到奉命整理罗布林卡遗物的委任状时,就已经模模糊糊意识到,会有震惊世界的伟大发现。可是,我并未跟别人一样,发现黄金珠宝,发掘古物古玩,而是找到了一件塌天祸事。忘记问了,你参观过罗布林卡是吗?”

关文点点头。

“那么,我将那个故事再次讲给你听吧——”

赤焰尊者是拉萨僧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当他被选中清理罗布林卡遗物时,立刻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因为他一向都专注于自己个人内心的修行,极少参与这种社会活动。那一天,当两名僧人搀扶他离开眼下这个院子时,他用院门口的满地落叶做了一次占卜,骇然发现,自己将遭遇生命中的大劫,毕生修行从中截断,无法延续下去。

到了罗布林卡那边,他发现已经有十几名德高望重的僧人正在进行整理工作,便故意避开人群,走入一条幽僻的长廊。每次想到这里,他都非常惭愧,因为这种“故意逃避”的行为无异于战场上当逃兵,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他也如此。就在长廊的尽头,他看到了一个描绘着古式花纹的宽大立柜,鬼使神差一般,他拧了一下立柜上的白铜挂钩,打开了那两扇门,然后便看到了两幅唐卡卷轴。上天赋予的使命是无法推却的,他本意是逃避,却在无意识之间,找到了此次罗布林卡整理遗物活动里最具价值的东西——《西藏镇魔图》。

也就是从那天起,他对图中出现的魔女做了大量研究,先是翻遍了西藏地区各大寺庙里的典籍,又远游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借阅大量梵文古籍,终于还原了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到大唐朝进贡求亲的历史真相。

该真相的焦点汇聚在四个问题上:松赞干布派遣使者东去之前吐蕃发生了什么事?大唐国都长安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西藏镇魔图》的真迹在哪里?镇魔成功后,对吐蕃、大唐朝的国家命运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吐蕃秘史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松赞干布当年同时派遣使者东去、南下,分别向大唐朝皇帝、尼泊尔王求亲,为的是保卫西藏和平,稳固自己的地位。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出生地点为甲玛赤康的强巴敏久林宫,即现在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他的父亲朗日松赞是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赞普:吐蕃时期百姓对君长的称呼,藏语意为雄健的男子)。

据《新唐书?? 吐蕃传》记载: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

松赞是名字,干布则是尊号,其意为“深沉莫测”。这个名字被唐代汉文史籍按照音译记载为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器宋弄赞、弃苏农赞、弗夜氏、不弗弄赞,藏文记载为赞普墀松赞、松德赞。赞普,意为王;墀,意为“舆、王位”。

公元629年,松赞干布刚满13岁,朗日松赞被人毒死。与此同时,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一起举兵叛变,西部羊同部落乘势入侵,雅鲁藏布江北的苏毗旧贵族也向吐蕃进兵发难。松赞干布继承父位,挑起吐蕃第33代赞普的重任,历经3年征战,平定叛乱,并于632年把都城由泽当迁到逻些(今拉萨)。

拉萨是西藏地区最佳的建都地点,进可攻,退可守,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要能长期占据此地,吐蕃的王朝基业就牢不可破。在这种情况下,他原本可以据险为王、闭关自守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派遣使者长途跋涉去大国求亲?毕竟“求亲”的结果,就是自降身份,成为大国辖下的附庸国。

在那烂陀寺残卷中,赤焰尊者找到了真正的答案。那是因为,松赞干布遭遇的一系列人生变故,都与魔女作祟有关。

吐蕃人原来信奉苯教,吐蕃历代先王以苯教治国,经常举办占卜休咎、祈福禳灾、治病送死、役使鬼神等活动。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入藏时,由唐朝、尼泊尔带来了佛像、佛经、法物等等。在公主们的影响下,松赞干布也接受了佛教。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分别在吐蕃建立了大昭、小昭二寺,松赞干布则建立了12座佛教寺庙。松赞干布由“信奉苯教”到“接受佛教”的过程,表明他思想上的一种巨大转变,因为他已经意识到无法凭借吐蕃人的力量消灭魔女,只能向外界求援。

镇魔的结果证明,松赞干布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最终大获成功。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如下:文成公主离开长安入藏之前,唐朝鼎盛,国邦安稳,一切都预示着李姓江山将会永远传递下去,成为史上国力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王朝。可是,这些全都断送在武氏的手中。大唐太宗后宫的才人媚娘,地位由昭仪至皇后,后至皇太后,最后将李姓皇帝赶下宝座,自己坐殿称帝,后自立为武周皇帝,尊号“圣神皇帝”,另外有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等,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

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这种极度的个人标榜、私欲膨胀,恰好与文成公主等人镇压的魔女在时间、空间上形成了某种或偶然或必然的联系。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赤焰尊者查阅了印度比哈尔邦那烂陀寺遗址博物馆里残存的经卷,发现真正的《西藏镇魔图》是一幅长十丈、宽三丈的巨幅唐卡,上面除了描绘魔女、藏地山水地貌之外,另外在正反两面镶嵌着祖母绿、祖母碧、金刚石、夜明珠各一千五百颗。每次展开,宝石发出的灼灼光华能逼退日光、点亮月色。唐卡上每一根线条,都是一条咒语,而且是由不同的伏魔师倾力打造,咒语全都是鲜血混合着颜料写下的,具有伏魔、辟邪的特殊效果。

当时,赤焰尊者跟天鹫大师有过一面之缘。看过天鹫大师出示的唐卡碎片后,赤焰尊者断定那就是古代《西藏镇魔图》碎裂而成的。

史料记载,《西藏镇魔图》原先保存于那烂陀寺,该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即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兴盛时曾存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全世界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唐高僧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