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伏藏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部分(第1页)

?br>

唐绝大笑:“力量?罗刹魔女就是那种力量的源泉。”

关文脑子里灵光一闪,已经找到了答案:“力量,是不是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关?”

唐绝止住大笑,连叹三声:“好、好、好,关文,你果然是我的知音。能猜到问题答案的,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关文想到的,是他去年于全欧洲权威天文期刊《飞碟与探索》中提到的一篇文章,该文章名为《背负群山的神秘力量》,作者为三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者巴杰拉。

文章中如此阐述:中国西藏与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有着“世界屋脊”之称,此地汇集了为数众多的高峰,并且在历年来的科学测绘中,山峰高点都有着逐年递增的趋势。按照纯物理学上的观点解释,这是地壳运动产生的“造山现象”,是地壳内部的压力使山峰增高。

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之后,巴杰拉提出了惊人理论——“喜马拉雅山脉之下,有着惊人的力量,那力量仿佛神话中能够托着群山飞行的巨鸟一般神奇”。

这种理论掀起了一场科学与幻想界的激烈辩论,好莱坞几大著名编剧以此辩论为主线,创作了十几部科幻片,无一不是以“高山与神力”为卖点。事件的结果,以巴杰拉退出欧洲物理学界、转投宗教神学界结束。

“罗刹魔女与那种力量有关?是力量的存在托高了喜马拉雅山脉?而产生力量的根源就是罗刹魔女?”刹那间,关文把所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全闭合的问答题。

“没错。”唐绝回答。

关文忽然觉得心底空落落的,全身的力量被一股脑地抽走,只剩一具空乏无力的躯壳:“如果那是真的……如果那是真的……人类的镇魔、除魔已经成了虚妄幻想,人类的力量如何能够与之抗衡?就算集结全球前十大军事强国的力量,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没有如果,那就是真的,而我要做的,就是开启黑洞,获得罗刹魔女的力量。你们,只不过是我前进的阶梯,我必须踩着你们的尸体向上,才能最终如愿以偿……”唐绝的狂妄笑声渐渐远了。

“不要伤害她们,不要伤害她们——”关文因卡勒的话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震撼,突然睁开眼睛坐起来。

一瞬间,他看到唐绝和小霍面对面盘坐,前者的双掌紧贴在小霍的两边太阳穴上。

“不要伤害别人,我愿意用自己的命换他们的命……”关文气喘吁吁地大叫,眼前一黑,再次仰面倒下。

第七十七章 沉迷幻想之内

这一次,关文昏睡了很久,自己感觉至少有三天三夜那么久,睡得浑身骨头都痛了。

“哞——”牛的叫声惊醒了他。

他抬起头,一头青色老牛一边低头啃草,一边悠闲地缓缓踏步,牛尾轻甩,驱赶着嗡嗡飞舞的小虫。

老牛的右边,有位老者席地而坐,手执树枝,在面前的黄土地上不停地书写着。

关文走过去,低头阅读,老者写的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那是《道德经》中的一章,讲述的是王者统治天下的学问。所有文字,都是由古老的篆体写成,关文只能识别一半,其余部分都是推敲出来的。

老者写完,慢慢地把树枝拗断,左右一扔,站起身,跨上青牛,飘然而去。

地上,“百谷王者”与“天下莫能与之争”两句触动了关文的心思,使他的心情如头顶白云一般轻飘,胸怀开阔,一下子抛开了脑中反复纠缠的疑问。

他站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远离夏日之宫,远离镇魔除魔,也远离了自出生以来的所有烦恼。

“‘天龙八部’处于‘非人’的世界、‘非人’的境界,然后以‘非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当然就不会有‘人’的烦恼。于是,八部天龙快乐无忧,能够更直接地领悟佛门真理,在各自的领域中无限前进,拥有了‘非人’的力量、‘非人’的成就。如此一来,做‘非人’岂不是比做‘人’更好?”关文飘飘然旋转,觉得自己正在脱离红尘躯壳,上升到“非人”的境界。

“如果死亡可以脱离‘人’的境界而进入‘非人’的境界,那我情愿马上就死,跨越这道界限,把一切‘人’的思想抛开。”他这样想的时候,身子在半空中打横,四肢张开,如同漂浮于死海之中,不呼吸,不挣扎,身子懒洋洋的,舒泰到了极点。

“这样的死法,岂不是世间最快乐的?如果死亡的滋味如此美好,那么人类还会畏惧死亡吗?”一念至此,他顿觉身心愉悦,犹如登临了仙界一般。这种抛弃一切、回归无知无识婴儿时期的感受,真是无比奇妙。

在上面那个过程中,关文已经由“生”至“死”,完成了人类百年的循环过程。人类生临这个世界,是毫无思想意识的,赤条条而来;人类离开这个世界时,亦是无意识赤条条而去。他由这世界里取得的,最终也会无条件地还给世界,不带走一丝一毫。

关文脑子里意识到那书写道德经的老者是谁,但转而又想:“知道不知道、是谁不是谁有什么区别呢?我知他他不知我、我知他他知我、我不知他他知我、我不知他他不知我又有什么区别?就这样吧,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就这样混然大同,与尘土俱灭吧。把我生前所知的一切,全都转送别人,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