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股王兵法之财富密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基因工程新药,作为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产品的追求。

经过六年的努力,复星成为了国家一、二类基因工程新药和检测产品生产权证最多的企业,多数产品已达到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

2、善用〃加法〃〃乘法〃

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亿元。郭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郭为复星确定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以产业来嫁接资本市场。自那时起,复星不断地以参股或控股方式投资于企业这个〃产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公告,越来越多的与各地国有企业合作的仪式,都在说明一件事情:以整合者面目出现的复星,开始加速实施其多元化扩张战略。收购豫园商城(600655)可以看作是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型。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转让价为元/股,转让总金额为亿元,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豫园商城6166万股,占总股本的。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在两年前已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的股权。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似乎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

复星系郭广昌(2)

在复星,这是收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复星集团,公司往往就是一种手段,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工具。这样易形成投资的单一化,资产方面比较独立,产权清楚,方便今后进行更大的资本运作。

郭以几乎如出一辙的手法运作了对友谊股份(600827)的收购。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郭用这样的手法做〃加法〃或〃乘法〃,使复星的版图越来越大。

三  资本运作翘楚

1、投资与发展

在这十几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在成功产品经营的基础上,复星积极采用资本经营手段,推进企业上市,并迅速形成规模优势。在各类投资合作的实践中,复星强调在机制、资本、市场渠道、技术后劲等方面的同步注入,着眼于合作双方利益的共同增长与提高。

经过摸索,复星形成了融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特点的、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全新投资理念和方式。

2、复兴命门:保持资金链畅通

从复星实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复星实业的优势在于控制资源来整合产业,这是复星实业与众不同并能取得高成长的关键。而在资本运作中,复星实业投资的都是比较成熟的优质资源,通过整合提高资产的收益水平,因此在公司原有资产的收益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新投资的资产也有一定的收益率,从而保证了公司在大规模扩张中利润的同步增长。我们也注意到,公司近期对医药流通领域的投入比较大。由于医药商业的毛利率普遍都很低,随着公司商业领域收入的比重上升,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有所下降。

作为复星集团在医药行业的旗舰,复星实业的发展思路与复星集团发展的总体布局是分不开的。复星集团在医药、房地产、信息产业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旗下更有6家上市公司:复星实业、豫园商城、羚锐股份、友谊股份、天药股份、南钢股份等。上市公司是复星融资的重要平台,也是复星资本运作的重要载体;更是复星集团利润的主要来源。

3、郭广昌其人:资本辣手

上榜〃福布斯〃富翁排行榜的几位〃资本家〃,排名第九的上海复星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便是其中的一位。当初郭广昌带领他们那个〃五人团队〃在由1000万向一个亿冲刺时,在产品的选择上,已经表现出超越年龄的足智多谋。在许多人还不知〃资本运作〃为何物时,复星集团已将资本收购,控股,参股和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运作做得精彩绝伦。而当时他们的资金实力并不雄厚,凭借的就是雄厚的〃知本〃实力和出众的经营思路及高超的资本运作方法。

哲学专业出身的郭广昌在产业扩张上丝毫不温文尔雅,才38岁却已是资本市场的辣手。

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时隔两年,复星以其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郭广昌的进取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即募集资金亿元,郭广昌被资本市场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由此展开产业嫁接资本市场的运作序幕。至今,郭广昌已经控制复星实业、豫园商城、友谊股份、羚锐制药和天药股份和南钢股份等6家上市公司而形成〃复星系〃。资本运作的手法凌厉之外,郭广昌异于其他高手的地方在于,众多资本运作都不乏前期鼓噪宣扬,而郭更像一只善于隐匿的猛狮,不动声色地潜伏,一旦见其爆发,瞬间已经猎物得手。

复星系郭广昌(3)

凭着凶猛的打拼,2001年,复星集团及其资产关联企业总销售额已达303亿元,总资产198亿元,净资产87亿元,纳税总额8亿元,并已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为主导,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共同发展的企业格局。郭的扩张对象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非要行业龙头不可。复星旗下曾有一家医药企业,每年利润率不错,但是郭看它很难做到更大规模,就把它转手了。或许,这是郭的追求完美之处,但是,这种似乎〃偏激〃的价值取向无疑使郭的扩张更具杀伤力。

4、资本运作强于实业

可以看出;复星集团今后发展的重点,首先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控制力,实现规模经营。频繁的收购各类不同的生产经营企业,被业内人士指为〃不突出主业〃的复星,除了疫苗生产外,其产业结构中实业部分的建设力度远远慢于资本运作的速度。复星实业的内部人士说,从股市上募集的资金比较充足,这些钱将大部分用于对有潜力企业的并购上去。笔者通过分析:复星集团的资本运作能力远远强于实业;当然复星的产业运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建立在产业运作基础上的复星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90%都是通过资本运作获得的;这一点与香港的李嘉诚有像似之处。复星集团之所以能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资本大鳄;关键在于复星集团能把握好资本运作与产业运作的分寸;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私募基金;更重要的是在股市二级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不像德隆那样过分贪婪;知道资本市场的进退时机;能把股市每个波段的利润及时兑现。这种能整合产业;保持产业运作能保本或有点利润;然后以资本运作的高利润来进行集团的扩张思路;才是资本大鳄所为。

四。中国人经历的五次发财良机

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一政策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富翁,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的赤贫阶层,他们靠从事运输、贩卖等发了财,另一部分是高干子弟及亲属,他们缘于对政策的准确领会,因而比其他人更早地把握住了机会。

第二次是1992年###南巡讲话后,中国对个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提出了知识分子可以下海经商、办民营企业等政策导向,那些离退休下海的人,以及像郭广昌、梁信军这一类知识分子中的赤贫阶层抓住了机遇。

第三次是1999年后,美国人开始买中国的帐,以风险投资为领头羊的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像王志东、张朝阳等网络英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