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十九军征战传奇:浴血先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部分(第1页)

t》hua。com

伏击圈中央,徐海东眼看着敌军越积越多,兴奋地大叫。埋伏在公路两侧的红二十五军改编的七十五师二二五、二二三团,见陕北兄弟部队打得漂亮,也不甘落后,向敌发起了猛攻。一时间,青山幽谷中,枪炮声震天撼地,喊杀声沸沸扬扬。

一一○师师长何立中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半晌没回过神来。原来,他认为已过了劳山,红军设伏的危险地带已过,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激战甘泉城下,两面夹击,消灭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可徐海东提前与他见面了,而且是在他最疏于戒备时,尤其当他得知全师前后通道已被完全截断时,这才明白徐海东是想一口吃掉他的整个师,不禁倒吸口凉气。

厉害!徐海东果然是只虎,胃口不小。为摆脱被动,他组织了几次突击,但攻向哪里都像是撞在一堵橡皮墙上,被无情地反弹回来。他有些绝望了。

客观地说,东北军装备精良,还是颇有几分战斗力的。红十五军团尽管战斗一打响便牢牢地控制了全局主动,但劳山一战,直打到日落西山,红军大战五六个小时,暮色降临时战斗方才结束。

红军大获全胜。

枪声渐渐沉寂了下来,徐海东拎着马鞭来到了阵地上,他一心想在俘虏群中找到敌师长何立中。但今天怪了,各处几乎查遍了也没找到何立中的影子。令徐海东扫兴的是,何立中的尸体最后在死尸堆中找到了。徐海东在阵地上来回走动,骂道:“娘的,哪个枪法这么准,把何立中给报销了。”

一句话,说得周围的红军官兵哄笑起来,一时没人敢说自己的枪法准了。

劳山伏击战,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首次联手便大获全胜,毙伤敌1000余,俘虏3700余人,缴炮12门、枪3000多支,其中,一溜排开的180多挺轻重机枪叫人看了眼热。

张学良东北军的又一个师消亡了。一一○师,成了红十五军团成立庆典的一道大席。

半个月后,当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就要进入陕北时,徐海东、刘志丹指挥红十五军团再战榆林桥,歼灭东北军一○七师4个营2000多人,生俘敌团长高福源。

高福源,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曾任张学良的卫队营长,与张学良的关系非同一般。日后张学良与中共秘密接触直至西安事变,高福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山、榆林两仗,不但打痛了张学良,打出了少帅与蒋介石的矛盾,还打出了一个重要人物高福源。

山丹丹花开红又红,

红十五军团出了征;

徐海东、刘志丹指挥妙,

三十九军传奇 3(6)

劳山、榆林桥打得好。

……

红十五军团成立伊始,便在黄土高原上写下了一段神奇的故事。擅长民谣的陕北人很快便把这段传奇、这首民谣唱遍陕北的沟沟壑壑。

刘志丹率部大闹陕北,红二十五军千里转战会合,1935年秋天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幕幕传奇故事,不但引来国民党军一片惊恐的目光,也神奇地吸引着历经长征劫难、九死一生的中央红军。

9月18日,哈达铺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红军队伍。这是一支疲惫之师,数月的劳苦征战、长途行军且不说,仅9月以来,他们穿过茫茫的草原,突破甘肃南部的天险腊子口,翻过岷山才来到这里。这支部队,正是党中央、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第一、三军团。

当毛泽东率部到达哈达铺时,红军究竟下一步该如何动作尚未确定。

按照前不久召开的俄界会议精神,红军原打算经过甘肃东北,以游击战争打通国际路线,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造一个根据地。但到了哈达铺后,红军实力大减,部队疲惫不堪,原计划实在难以实现。红军往哪里去,一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哈达铺是不大不小的集镇,仅有的一家邮政代办所里,有许多种全国和地方的报纸。毛泽东是第三天到达哈达铺的。毛泽东有个习惯,每到一地,他最先光顾的,通常都是邮局,今天也不例外。一到哈达铺,他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先到邮政代办所取走了所有能找到的报纸。当时,对于消息闭塞的毛泽东来说,这些报纸,就是最珍贵的精神食粮。

回到宿营地,毛泽东一边翻阅报纸一边把有用的消息用笔勾出来。其中《大公报》有这样一则报道:关于农村“赤化”问题,陕北甚于陕南。还说陕北红军完全占领者有五县城,为延安、延长、保安、安塞等,靖边也一度为红军所占。《晋阳日报》也报道,陕北有红军5万余人。

《大公报》几乎成了红军部队的信使。

正在这时,聂荣臻派通信员送来一张《山西日报》,上面刊载着阎锡山在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

叶剑英也在驻地搞到一张报纸,上面有报道“国军”进攻陕北红军的新闻。他对红军总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说:“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闹革命,他们的力量还不小呢,我们去他们那儿,你看怎么样?”

贾拓夫是陕北神木人,最是了解陕北的情况,便说道:“陕北确实是和敌人周旋的好地方,又有刘志丹的根据地,我们应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毛泽东同志。”

叶剑英当下拿着报纸去找彭德怀。彭德怀看后也意识到了这条消息的价值,马上赶往毛泽东的住处作了汇报。

毛泽东根据这些消息的综合分析,确切知道了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而且了解到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到了那里。他们所建立的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后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根据地。毛泽东认为,陕北地域辽阔,又是穷乡僻壤,还有几万红军,是中央红军落脚的好地方。

第二天上午,毛泽东在住地召开了中央负责人会议。会议通过讨论,正式决定到陕北去。为了统一思想,下午又在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坚定地对大家说:“我们要北上,首先到陕北去,到陕北只有700里了,那里就有刘志丹的红军。那里是我们的目的地。”

会后,经过几天的整编,中央红军继续北上。

10月19日,毛泽东及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但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一心想见的陕北农民领袖刘志丹却被“左”倾主义者打成“反革命”而关在狱中,陕北,正弥漫着一股与红军大会师极不协调的气氛。

毛泽东、周恩来一路前行,一路听着汇报。到达瓦窑堡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已清楚陕北发生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