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部分(第1页)

“看来,这天干年头,影响更大,饿饭的人家更多!”选了一个铺子的屋檐下站定,杨大年放下竹筐和背篼,摇头叹气。

也不知道,这两只鸡能不能卖掉。

这一不逢年,二不过节的,庄户人家,谁愿意花钱买一个不下蛋的公鸡回去。

这种买卖,只有碰运气,运气好,哪个大户人家的仆妇出来采买。或者,稍微宽松些的人家有喜事买去迎亲!

“爹,我去逛逛!”守株待兔,是需要耐心的,杨子千可没那心情去等待,也正好趁此机会再溜达一番。

“去吧,别跑远了,更不能跟着别人走,等会儿,记得回这个地方找我,如果我卖完了,也会去找你,你千万别跑远了!”杨大年交待着,丫头十岁了,千万别被人拐了卖了。

“嗯,知道的,爹,你放心吧!”咧嘴笑了,杨子千很享受老爹的这份宠爱。

街两边的铺面,五分之一的都是紧闭的。余下的,有半开的,里面偶尔有一两人出入,透过狭窄的门面看进去,几乎无法断定里面是卖什么东东的,愿意进去的,估计都是些老客户,

这生意做得,杨子千摇摇头!

再看那些门全开的铺子,里面也是灰不溜秋的,货柜上的灰都可以当画布了。干杂副食什么的,一看,就倒胃口,亏得偶尔还有人去买,也不怕全是过期货!

铺面一排排看过,粮、油、布、副食、干杂,见过大都市商场的杨子千,对这些全都免疫不说,还嫌弃得紧。啧啧啧,这东西,都怎么卖得掉啊!

再走到街尾,看到隔三岔五,稀稀落落的扁担挑来的一些箩筐、篼摆的摊。这些,都是四里八乡的农户,自产的农产品。

仔细留意了一下,像杨大年这样卖鸡卖蛋的只有两三个,大多是挑了一挑麦子来卖;更有细心的,直接磨成了白面粉,说是白面粉,里面也挟杂着许多麦麸子,远不如现代的面粉来得精细!

这原始纯手工磨出来的白面,当然无法和现代机器加工的媲美,杨子千自嘲的笑笑,看吧,见过好东西的人,这会儿的东西,放在她眼里什么都是次品。再好,再好也只是梦中见见而已,难不成,还能搬到西宋来?

有扯了几把青菜来卖的,这生意,也只有做那些没种地的街上的人家,乡下,谁家田边土角没有一把青菜,几颗豆荚的。

还有卖草药的!

杨子千细看,有夏枯草、金钱草、过路黄……还有好几种,都叫不出名字。真是奇了怪了,卖草药不进药铺,摆在街边谁买。

“姑娘,买点这些草药回家吧,泡了喝水,清热解毒,不生病!”干瘦的老人一见杨子千在自己摊位面前停下脚步,还看得很认真,连忙招呼“我这些草药,都是我亲自在金鸡崖山崖边采的,药效很好,又不贵,一文钱三把!”边说,边从摊位上抓了三大把起来,往杨子千手上塞。

“老爷爷,我没钱,等一下,我问过我爹,如果需要的话,我就来你这儿买!”杨子千大窘,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得委婉的说道。

“那你一定记得过来买噢!” 老人遗憾的把草药放下。

旁边一个老人,看杨子千对草药颇感兴趣,指不定,对自己的山货也会有兴趣,于是,卖力推销道:“姑娘,我这儿有山货,来,我给你瞧瞧,这是山椒,只要一个,你吃的菜味道就会大变样;还有,这儿有野葱,放点在菜里,在汤里,闻起来都很香!……”

“山椒!野葱!”杨子千听到这两个字,早就蹲下身子,一样样的,从竹筐里拿起,仔细看了,忍不住鼻子发酸,乖乖,你们终于出现了。

“姑娘,我还有去年立秋时摘的好些麻椒,一直都没卖出去,你闻闻,可香了,你要不要!”老人看杨子千把那两样东西拿在手上看了又看,还闻了又闻,心里想着,今天,或许遇到了识货人的,于是,把布袋里装的麻椒一并拿了出来,递给杨子千看。

“麻椒!”仔细说来,应该是花椒,今天的收获真不小,想念了几百个日夜的佐料,这会儿就出现了三样了。

“怎么样,姑娘,要不要?”看杨子千只看不下手买,心下有些着急。

“老爷爷,你这些山货从哪儿找的!”买了,只解决得了一时之口唇,重要的,要知道源头。

“唔”老人闪烁着精瘦的双眼,着磨着,要不要告诉眼前的丫头。

其实,告诉她也无防,岈屿山山高坡陡,还有老虎豹子出没,谁家大人敢放小孩子上山,那是自寻死路。

“我们岈屿山上找的,可不好找,你看,我这么久了,才摘了这么点山货,而且,还要看季节气侯。你如果要的话,我给你算便宜些也是可以的。”软硬兼施,老人说得上是半个生意人。

杨子千想着,有了这些东西,娘做的芋子杆杆的盐菜就要好销货得多。眼下,天干,收成肯定大打折扣不说,田边土角的野草估计也会被太阳晒得死光光了。那几罐罐盐菜抵挡一下,也是一件好事。

“丫头,你要买什么?”身后,传来杨大年宠爱的喊声。

“爹,你卖完了?”杨子千惊讶,老爹挑了空筐过来,还真给守着了撞上门来的生意?“卖了多少钱?”这个问题,是她最关心的!

“嗯,卖了,今天运气好,遇着岈屿山庄的人采买,鸡和蛋都卖给他们了,共卖了八十文钱呢。”想起刚才,黑压压的七八个壮汉,一下围着他,问怎么卖,他几乎以为是遇着土匪了,结结巴巴的报了一个价,几人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个丢给他八十文钱,提了鸡,连着背篼把蛋一起给拿走了。

八十文钱,是卖得好还是卖得便宜呢?

杨子千猜不透,杨大年其实也不太清楚。反正,这是他近些年来,见得最多的一次钱了。所以,这会儿,看女儿要买什么,他就要付钱。

“这位兄弟,你今天运气还真不错。我们岈屿山庄庄主过两天六十大寿,遇着他们采买,你那鸡和蛋,卖了这个价不算低了。你来看看,我的山货,买点回去吧。”老人一听,这才是正主,才卖了鸡,八十文钱啊,把这些山货卖给他,要八文钱不多吧!于是,连忙热情的招呼。

“不要,这些山货,既不当饭吃,也不抵寒,买来做什么?”杨大年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摇头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