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朝鲜战争备忘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没能找到他,只好离去。迪安苏醒后孤身在锦山南部地区徘徊,寻找美军部队。由于染上了痢疾,并且觅食困难,迪安虚弱消瘦,形容枯槁。8月25日,徘徊36天的迪安在大田以南35公里的镇安附近被朝鲜人民军抓获,成为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战俘中军衔最高的人。

威廉·迪安在战俘营中生活了3年,1953年9月4日在板门店被遣返。当他回到美国自己家时,看见家中悬挂着一枚美国政府于1951年2月16日颁发给他的荣誉奖章,奖章颁布的理由是他为美国的利益而“光荣战死”。

7月20日12时,人民军攻克大田。大田战役以人民军的胜利而结束。

对于这场美军24师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战役。杜鲁门却把它吹嘘为“美国防军史上光荣的一页”。麦克阿瑟也说,这是一场卓越的阻击战,打得巧妙而勇敢。但是,做了俘虏的迪安却有另外一种评价:“大田的悲惨结局……对于那些迷茫、困倦、零零落落穿过市区的士兵——这些士兵在不到一个月前,还在过着养尊处优的占领军生活,他们身旁有日本姑娘陪着,喝着香槟或啤酒,并且有人替他们把皮鞋擦得照亮——和我都是可以料到的明明白白的事。”

等到10个多月以后,1951年5、6月,美国参议院军委会和外委会举行的“麦克阿瑟事件听证会”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才承认:“没有想到北朝鲜像后来事实证明的那样强大,我们根据我们的情报而低估了他们的人数,他们的装备,他们的作战能力,至少在开始时是如此。”

战争进行到现在,从表面上看,美军特别是南朝鲜军一溃千里,人民军在大田似乎又取得了一次巨大的胜利,但是在胜利背后却埋藏着深深的隐忧,因为时间已经不站在人民军这一边了。

美24师在大田与人民军缠斗了12天,虽然最终不支溃退,但为美军大批援军的到来争取了时间。这期间美25师,骑1师先后登陆。在美国从釜山海运的每天一万多吨物资的支援下,几近崩溃的南朝鲜军也缓过了气,在中线与人民军第二军打成了僵局,使人民军的进攻变成了平推。到7月底,南朝鲜军靠大抓壮丁,兵力恢复到了85;000人,加上约4万美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前线的人民军。而且美军的增援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不仅如此,人民军突破的尖刀——T-34坦克部队也不再锋利。随着美军大量M26“潘兴”式重型坦克的到来,再加上89毫米“超级巴祖卡”火箭筒等反坦克武器,T-34不再是无坚不摧。在大田战役中,人民军损失了15辆以上的坦克。

人民军挥师南下(9)

因此,从大田战役开始,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民军取胜的可能性已经非常渺茫了。虽然由于具有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人民军此后又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终究会有寡不敌众的一天。

血战洛东江大田战役之后,李承晚的“临时首都”由大田迁至大丘。美国第8集团军都已展开部署完毕。后续美军第2师、陆战队第1师的先头部队也已到达。

人民军很快制定了第4次战役计划:击溃永同,咸昌,安东地区敌军,突破小白山脉,前出至洛东江,并争取在行进间渡过该江。金日成亲临前线,针对坦克部队的突击力大大削弱,美军空中优势明显的情况,要求部队改变单一的进攻方式,多穿插,多迂回,多夜战,加强诸兵种的协同作战。

当时的情况是:美骑1师和25师防守永同、尚州一线,在他们的右翼是南朝鲜军,负责守备小白山脉各山口,左翼则是一个由于大田失守而产生的巨大缺口,有大约100公里宽,直到西海岸。迫不得已,沃克只得将已经“半身不遂”的美24师去掩护左翼。

人民军以最精锐的第4、6师投入美军左翼的缺口,长驱南进。其余各师攻击中线和右翼敌军,以突破小白山脉。

东线的人民军积极采取渗透,迂回等方式向敌侧后穿插。而有过多次痛苦经验的美军对此特别敏感,一旦发现后方出现人民军就纷纷撤退。人民军就是用这种战术于7月25日攻克永同,31日攻克尚州。美军的士气几乎跌落到了冰点。由黑人组成的美24团尤其突出。21日,该团3营擅自放弃醴泉,并报告说是被敌人击退的,但前往调查的团长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曾交过战的一点点痕迹。此后,该团各营稍有风吹草动便没命地往回跑,搞得美军只得将一个白人营放在24团后面看着。

和美军的黑人弟兄相比,素有畏敌如虎“光荣传统”的南朝鲜军也不遑多让。7月22日,在防卫颖川的战斗中,美军为防南朝鲜军逃走,特地派了一个加强连作为南6师的支柱。结果第二天早上他们才发现周围的南朝鲜军全消失了,自己已经落入了人民军的包围。

到7月底,伤亡惨重的人民军基本上突破了小白山脉,但在美军的强大炮火和空袭下,各师几乎都损失过半。而且,美军的撤退主要是因为恐慌和担心后路被切断,兵力损失并不大。因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西线,人民军1军团军团长金雄显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果断派出4、6师实施了被称为“朝鲜战争中最成功的机动”的大迂回。人民军4师攻击安义和居昌的美24师,同时掩护6师的南下。在攻击开城的战斗中立下奇功的人民军6师在方虎山率领下,离开汉城-大田-大邱的中轴干线,踏上了隐藏在天安-群山-全州-顺天-晋州-釜山的一条绕来绕去的简易公路,目的只有一个,攻占美军的补给中心釜山。

正如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所说,绕道的远路也许就是离家最近的路。该师从7月13日通过礼山开始南下。很快占领群山港,20日攻占全州,23日进入光州。就在此时,方虎山犯了一个让后来的所有军事评论家扼腕痛惜的错误:他没有全力以赴地向釜山进军,而是把部队分散,花了几天宝贵的时间拿下了木浦,宝城,顺天,丽水等港口,一直杀到对马海峡,从而丧失了轻取釜山的最佳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民军挥师南下(10)

尽管如此,这一机动还是完全打乱了美军的计划,美国公开史料也不得不称赞说:“北朝鲜第6师的机动是在朝鲜战争中最成功的机动之一。”到了25日,该师距离釜山只有140公里了。

沃克中将原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正面突破的人民军各师,对于这样一支“幽灵之师”突然在侧后出现大为震惊,原来驻扎在日本的部队能抽调的基本上都已经抽调完了,而本土来的增援部队一时还无法赶到。按计划,从夏威夷来的第5团战斗群、美2师9团7月31日才能到达釜山。在之后的1周里,美第一陆战旅、23团和4个坦克营将陆续赶到。问题是,如果人民军在这之前拿下釜山,一切就全完了。

眼见火烧眉毛,沃克急得几乎发了疯,将一切能动用的部队全部调往西线。驻冲绳的29团在釜山一上岸还没来得及试射火炮,校正武器就被派往前线,受命立刻对25日晚被6师攻克的河东进行反冲击。结果,27日上午,美29团3营糊里糊涂地掉进了方虎山精心设置的“河东陷阱”中。

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大兵们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当他们通过河东山口时,突然遭到人民军6师从3个方向高地上发起的攻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美军全营溃散。尤其在通过一条无名小河时伤亡特别惨重,河只有7米宽,但有2米深,而且水流很急。人民军的机枪火力封锁了河上惟一的桥梁,许多美军在桥头被密集的火力打死,而试图游过河的几乎都被湍急的水流冲走。该营有352人死亡或失踪,52人负伤,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挂着南朝鲜军第3军团长空名的的前总参谋长蔡秉德少将恰好随该营行动,战斗一开始就被当场打穿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