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十大王牌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这个小镇,东面有个池塘,池塘里,长满荷花。荷塘月色,美妙动人。由此,人们给这个镇子取名月塘集。

苏皖支队进驻月塘集以后,当地的反动封建势力惊恐不安,他们勾结日寇,妄图把我军消灭在立足未稳之时。

12月18日,日军200余人,伪军600余人,由扬州、六合、仪征等地出动,分进合击月塘集。与此同时,国民党仪征县大队500余人也悄悄地在月塘集西北侧集结,妄图趁火打劫,击我侧背。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卢胜考虑到敌人来势汹汹,如果硬顶,恐怕对我不利,遂决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主力撤出月塘集,转移到移居集一带隐蔽,待机实施反击。

当日中午,敌人未遇什么抵抗就占领了月塘集,当即以伪军300余人继续向移居集进犯。隐蔽在移居集正面阵地的第4连,在陶勇的指挥下,待敌接近时,突然开火猛烈反击,第5、第6连迅速从两翼出击。伪军在受到突然打击下,惊慌失措,仓皇溃退。

日寇为了给伪军撑腰,全力出援;但是我军锐不可当,敌人被迫退回月塘集顽抗。

苏皖支队发扬军事民主,正确选择了突破口,于傍晚时分,一举突进月塘集。经3小时激战,日伪军全部被压缩于月塘集北侧大庙里。

到江北,第4团改称苏皖支队(2)

19日拂晓,日伪狼狈撤走,月塘集又回到人民手中。这一仗,苏皖支队毙伤日寇30多人、伪军70多人,缴获各种枪械40余支。

月塘集保卫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寇的气焰,震撼了当地伪军和顽固势力,振奋了民心士气,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从此,苏皖支队的在月塘集站住了脚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苏皖支队发展为第3纵队

1940年2月,奉上级命令,苏皖支队在移居集地区,与挺进纵队第3团团部及其第1、第3营和一个重机枪连合编。

下辖3个营和1个特务大队。原第4团第2营为第1营;原挺进纵队第3团第1营为第2营;原挺进纵队第3团第3营为3营;以当地游击队卢卫国部为基础,补充了一部分参军农民,加上重机枪连,组成特务大队。

全支队共1200余人,各种枪近千支。

司令员          陶   勇

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卢   胜

副司令员              梅嘉生

参谋长                 张震东

政治部副主任       吴载文

这次合编,使梅嘉生与陶勇、卢胜走到了一起,从此成为生死不离的亲密战友,从这次成立苏皖支队到全国解放,在近10年时间里,他们有过几次短暂的分别,但大部分时间是战斗在一起的,他们把抗战初期的一个团,发展成为具有3个师10个团的一个军。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领第2团、新6团等部,渡江北进到苏北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

当月中旬,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江南指挥部改名为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总指挥,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

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每个纵队3个团。

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辖第1、第4、第5团。

第2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培善,辖第2、第6、第9团。

第3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先胜,辖第3、第7、第8团。

此时,陈毅、粟裕所属部队总共7000余人,数量不大,但是统一了指挥,行动协调了。

这就是后来陈粟大军的基础。

陈粟麾下的几员战将叶(飞)王(必成)陶(勇),是这时集在一起的。

陈粟铁军的几支劲旅,第20军、第23军、第24军,是这时有了雏形的。

陶勇、卢胜领导的苏皖支队,在塘头镇整编为第3纵队,共1900多人。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序列:

司令员       陶   勇

政委 刘先胜

副司令员          陈玉生

参谋长        张震东

政治部主任          卢   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