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材料帝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部分(第1页)

陈总有办法让他们拿出外汇来?”

陈鸿程笑道:“我也没办法,不管是你们安河外贸厅,还是我们红原外贸厅,都是有创汇任务的,完成得越好,他们的成绩就越大。所以外汇进了他们的手,就别想再拿出来了。我的意思是说,咱们为什么要让外汇落到他们手上呢?”

“我不明白……”秦海大摇其头。

陈鸿程道:“你可以和外商签个合同,规定你们销售的特钢,50%按外汇进行结算,另外50%用原材料来冲抵……相当于做加工贸易。这样一来,你用来买原材料的那些外汇,根本就不进入中国,外贸有什么本事把它们扣下来?”

“居然还能这样干?陈总,你真是太有才了。”秦海如梦方醒,由衷地赞叹道。

在中国的外贸中,有一种贸易方式叫作“加工贸易”,就是由国外把原料送到中国,中国的企业进行加工后,再送回国外销售。在其中,中国企业挣的就是加工费,原料采购和成品销售都是由国外企业完成的。

做加工贸易最典型的是服装行业,由于中国的纺织业技术水平低,服装面料达不到国外客商的要求,所以国外的商家便直接从国外采购面料,送到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再运往国外去销售。这样做虽然增加了两趟运输成本,但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国外低得多,最终国外厂商还是有利可图的。

陈鸿程的思路,就是让秦海装成一家加工贸易企业,让国外的厂商帮助提供废钢、合金材料、煤炭、铁矿石等物资,然后再用国内生产的特种钢材去冲抵这些材料的费用,中间的差价则作为加工贸易的收入。这样一来,外贸部门也就无话可说了,因为如果他们不接受这种外贸方式,那么连加工贸易获得的那部分外汇都要泡汤。

“小秦,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和你联合来做这项业务,你看如何?”陈鸿程想到了解决方案,也看到了无限的“钱景”,马上热情地贴了上来。

陈鸿程想到的东西,远比他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他想到,如果能够把秦海出口特钢的外汇保留一部分在国外,那么除了用于采购钢铁原材料之外,挤出一些来采购国外的家电也是合情合理的吧?现在国内市场上进口家电的利润高得惊人,如果自己能够有这样的货源,那可比倒腾点汽车配件要牛气多了。

“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陈总不说,我也要央求陈总帮忙呢。”秦海哈哈笑着,接受了陈鸿程的要约。

陈鸿程的方案听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要实际操作却并不容易。首先一点,秦海需要了解整个外贸体系的运行规则,从中找到漏洞。其次就是与外贸部门进行谈判,说服外贸部门接受这样的方式。为了打开销路,秦海还必须亲自到国外去走一走,寻找新的买家,而不是把自己吊在福冈会社这一棵树上。

要做到所有这些,都必须有一个在体制内有一定能量的人帮忙,而陈鸿程无疑是最佳的人选。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海的确需要与陈鸿程合作,这样可以省掉他无数的麻烦。秦海深知一点,自己在这个时空并没有太多的人脉,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至于说这种合作必然要让渡出一部分利润给陈鸿程,秦海是毫不心疼的,他从来没有吃独食的习惯。

陈鸿程在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前,对于自己与秦海各自的情况也是进行了充分评估的。他认定,秦海要想实现这样的瞒天过海之计,最好的合作伙伴就是他陈鸿程,生意场上的事情就是如此,互相有可利用的地方,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

“这么说,秦老弟是答应和我合作了?”陈鸿程笑着问道。

“不敢奢谈什么合作,我只是求陈大哥提携而已。”秦海向陈鸿程拱拱手,做足了虚礼。既然双方已经打算联手,他也犯不着再一口一个“陈总”地装客套了,就着陈鸿程的口风称一句“陈大哥”,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未完待续。。)

ps:  推荐朋友营候鼓新上架神作

绝逼的隋唐,阴谋的隋唐,侠义的隋唐,军事的隋唐,幽默的隋唐!不一样的隋唐!书名:《窃唐》 书号:3179207 类型:历史军事 链接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外贸代表团

西班牙,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

一队中国人从航站楼里鱼贯走出,他们穿着统一制式的西装、拉着统一规格的拉杆箱,甚至于脸上那份矜持与不安交织的表情都如出一辙。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50来岁、略有些富态的男子,跟在他旁边的,是一位靓丽可人的女翻译。

“祝厅长,您请走这边……那边好像是特殊乘客通道!”

刚从语言学院毕业不到一年的女翻译黄莉薇自己也是第一次出国,但她却不得不装出一副熟悉一切规则的样子,不时地提醒着身边的红原省外贸厅厅长祝晓峰。

“不愧是老牌发达国家啊,这个机场……啧啧……真是太大太豪华了。”祝晓峰环顾着左右,发表着不着边际的评论。他倒是有过几次出国的经历,但由于语言不通,对于到过的国家都谈不上有什么印象,总结不出什么特点,所以就一概以“大”和“豪华”来加以评价了。

“祝厅长,您看,那是大使馆来接咱们的人。”黄莉薇在接机的人群中一眼就发现了一个写着“红原省”的大牌子,立即兴奋地小声喊叫起来。老实说,如果在当地没有人接待,她还真不知道该把这一个团队带到哪去。

“是祝厅长吧?我是中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王哲奕,受罗大使的指派,前来迎接你们。”一位与黄莉薇年龄相仿的姑娘笑吟吟地走上前来,向祝晓峰点头致意。

“哦哦,王秘书,多谢罗大使,多谢王秘书。”祝晓峰赶紧伸手与王哲奕握手,脸上的笑容带着几分谦恭。他知道。别看自己在省里是个有实权的厅长,可以吆三喝四,跑到国外来那可就啥都不是了。人家大使馆平常接待的都是中央领导和部委官员,他这么个地方官,人家是完全可以不在乎的。

王哲奕微微笑着,与祝晓峰轻轻握了一下手。然后伸手示意道:“我们替你们包的车就在外面,各位请随我来。给你们订的酒店叫梅隆宫酒店,到酒店之后,我会把它的名字和电话写给你们。”

“太感谢了,大使馆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祝晓峰赞道。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王哲奕彬彬有礼地答道。

从见到王哲奕那一刹那起,黄莉薇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她。她仔细地观察着王哲奕的衣服、裤子、鞋子、手串、发型、妆容,甚至偷偷地吸着鼻子闻了闻王哲奕身上飘逸出来的香水味道,并把这种味道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王哲奕的穿着其实十分普通。但其魅力也就在这不经意之中流露出来的洒脱,这是长期从事外事工作才能够熏陶出来的一种气质。反观红原省的这个外贸代表团,每个人穿的都是出国前专门赶制的西装,一个个看起来却别扭之极,难怪有人说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中国大陆的代表团,都不会将其错认为港、台人士。

黄莉薇上学的时候,就非常羡慕那些能够把自己打扮得与外国人一样的老师们,她们这些学生既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买时尚服装。也没有足够的眼光来搭配自己的衣服。现在,在她面前出现了一个可以参照的蓝本。她岂能不认真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