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材料帝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6部分(第1页)

“小秦,你就别哪壶不开偏拎哪壶了好不好?”杨新宇咬牙切齿地说道。

机电研究所是机械委下属的重要研究机构,杨新宇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型的干部,所以对机电研究所关心较多,对于其情况也比较了解。秦海说的另外那两位副总工,杨新宇是知道的,都是通过搞名堂、熬资历才混上来的人,搞科研的能力不行,拉帮结伙的能力却是一流。

阎顺成是个技术宅,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当上副总工的。但由于他成就斐然,对另外那两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经受遭受他们俩的联手排挤。这个情况,杨新宇在调研的时候也听一部分人反映过。

杨新宇曾经想过要着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但无奈体制内的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杨新宇刚刚晋升,不可能为了一个研究人员的事情而去触动整个体系,因此这件事也就搁置下来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机械委副主任的身份,亲自去视察过阎顺成的实验室,当众给了他一些勉励,算是给他撑了撑腰,至于效果如何,就是两说了。

昨天,在秦海访问过阎顺成之后,阎顺成犹豫再三,拨通了杨新宇的电话,说了秦海的意思,并怯生生地流露出想离开的意愿。以阎顺成的想法,杨新宇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如果要离开,无论如何是应当向杨新宇通报一声的,甚至如果杨新宇表示反对,他也会毅然地留在机电研究所。

杨新宇没有当场表态,只是对阎顺成的选择表示理解,说自己会联系一下秦海,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然后再给他答复。

挂断阎顺成的电话之后,杨新宇让秘书去了解了一番,这才知道,秦海所到的地方,并不仅限于机电研究所,还包括了另外几家机械委直属的研究所和高校,其中一些稍有点成就的材料专家,都收到了秦海的要约。

就这样,杨新宇才紧急联系了秦海,要向他问个究竟。

“另外那两位是什么德行,你应当比我更明白。你把阎顺成挖走了,留下他们,我的机电研究所就变成养鸡场了。”杨新宇气乎乎地对秦海说道。

秦海笑道:“原来杨主任也知道你手下人浮于事,那你怎么不把他们给撤了呢?”

“你以为撤个人那么容易?”杨新宇道,“人家没犯错误,一年也能按要求出几项成果,虽然说那些成果水平不如阎顺成,好歹也是能够通过评审的,我凭什么撤掉他们?而且这二位的资历比我深得多,我今天撤掉他们,明天他们就能闹到中央去。”

“所以你就只能看着他们占了茅坑不拉屎,让阎老师一头驴拉车?”秦海问道。

“你怎么这么多俏皮话啊!”杨新宇无奈地说道,“有些事情,你要理解,不是什么事都可以照我们的意愿去做的。毕竟……”

“打住打住,你是不是想说我们现在还是初级阶段啊?”秦海笑着问道。

“初级阶段?”杨新宇摸摸脑袋,“我没打算这样说……不过,你这样说倒也挺合适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保护性挖墙角

后世的人们,是无法理解当年那些困难的。在今天我们觉得很糟糕、很不合理的事情,在当年可能都算不上什么事情,因为当年的人们面对的,是十倍于今天的糟糕和不合理。这几十年,中国就是在不断地改革各种不合理的事情之中逐渐前行的。

杨新宇贵为一个副部级的高官,也撼动不了现行的体制,他只能是在体制中间寻找一点点的缝隙,去推行自己的思路。他深知,以阎顺成的才华和贡献,理应得到更快的提升,享受更好的待遇,但体制有体制的规则,他无法超越规则去给阎顺成以更多的关照。

“小秦,不管怎么说,你现在这种行为,都是非常不妥当的。你想过没有,阎顺成在机电研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在你那里能够发挥的作用,我手里有好几个重大课题需要他担纲,他一走,我就真的抓瞎了。”杨新宇苦口婆心地对秦海说道。

如果前来撬墙角的人不是秦海,而是其他的什么人,杨新宇断然不会这样耐心地去做什么工作。要想阻止一家民营企业撬国家的墙角,他能够找出10种轻而易举的方法,甚至可以让前来挑衅的企业尝尝被国家列入黑名单的滋味。

然而,对秦海,杨新宇做不出这样的举动,他一向知道秦海是一个懂大局的人,他更愿意以一种说理的方法,劝说秦海放弃这个方案。

秦海看看杨新宇,平静地说道:“阎顺成的女儿有哮喘病,身边离不开人照顾。阎顺成夫妻俩要上班。想让老岳母到京城来帮着照顾孩子,却无法安排老人的住处。阎顺成打报告申请多分一间房子。到现在快一年了。还没有解决,这个情况。您知道吗?”

“这……”杨新宇一下子被秦海问住了,嘴张了好几下,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秦海说的这个情况,杨新宇还真是知道。他为此专门向机电研究所的所长提过一次,所长满口答应,表示只要机械委能够拔款让研究所新建一幢家属楼,就一定优先解决阎顺成的住房问题。

所长的这个答复,其实是拿着阎顺成的事情来要挟杨新宇,还让杨新宇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我不是不听你杨主任的话。我也愿意给阎顺成解决困难,但很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除非你给我变出多余的房子来。

阎顺成有没有困难,当然有,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机电研究所里有困难的职工岂止阎顺成一个,照顾了他,要不要照顾其他人?你杨大主任如果敢签字画押,说只需要照顾阎顺成一人。那所长就可以把这个批示通告全所,到时候,杨新宇能应付得了沸腾的民意吗?

至于说阎顺成是人才,有突出贡献。这种话杨新宇更是不敢随便乱说,一说出来就可能会捅了马蜂窝。他是人才,我们难道是蠢才?再说了。大家都是革命群众,只有革命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异,你杨主任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吗?

想到这种种麻烦。杨新宇最后也没办法了。他只能以私人的名义,拿出一些钱,让秘书买了一些营养品送给阎顺成,说是给孩子吃。至于房子的事情,就只能是不了了之。

秦海如果要跟杨新宇说什么大道理,杨新宇自然可以拿出一堆更大的道理去反驳他。但秦海把这一条理由说出来,杨新宇彻底地哑了。是啊,他的确离不开阎顺成,需要阎顺成去为他做事,但反过来,他能给阎顺成提供什么呢?

“你就是以这个条件,说动阎顺成去你那里的?”杨新宇哑着嗓子问道。

秦海点点头,说道:“我答应给他提供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还答应帮他从国外弄一批人血丙种球蛋白,这是给孩子用的。有医生跟他说,孩子的体质太差,最好每月打一支这种球蛋白,而且最好是进口的。以阎顺成的级别,在国内买不到这种药……就算买得到,他也买不起。”

“失职啊!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啊!”杨新宇用拳头捶着沙发扶手,郁郁地说道,“好吧,如果阎顺成心甘情愿跟你走,我这里绝不会阻拦。我不能让这些人才流了汗还要流泪。”

秦海道:“我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人的生活情况,才下了决心要把他们挖走。其实,如果我不下手,他们觉得熬不下去的时候,也是会离开的。或者是出国,或者是下海,总之,会比到我那里去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我现在做的事情表面上看是挖墙角,其实是在替国家保护人才。嗯,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行为叫作‘保护性挖墙角’?”

“保护性挖墙角……”杨新宇被秦海的歪理给气笑了,“小秦,你挖国家的墙角还挖出理论来了,这也就是现在,如果放在五年前,你这种行为都够触犯法律了。罢了罢了,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些人再这样被晾下去,还真不一定能留下了,被你这种……保护性地挖走,至于对于他们本人来说,也算是一种好的出路吧。对于你小秦做事,我还是有点信心的,相信他们到了你那里,应当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