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官场机关中的机关:得失(全本)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1页)

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冯皓东把翻云覆雨的徐子萌和小男人堵在了床上。没打没闹没上法院,两人以“换本”的方式结束了婚姻生活,女儿冯可儿离不开奶奶,自然跟了冯皓东。

从此,QQ成了冯皓东的“仇人”。

他在博客里给苏小糖发纸条:我没有QQ,如果想联络,就用电子信箱吧。随后附上了自己的邮箱地址。

纸条发过去没多久,苏小糖的邮件就成功地到达了冯皓东的邮箱。

环保先生: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酥糖本人的关心,对清凌江污染事件采访调查的关心。 。。

得失  第九章(4)

您既自称环保先生,相信对清凌污染问题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掌握了不少的内情。酥糖很想对此事进行深入的采访调查,但对清凌环境污染详情不够了解,对环保专业知识所知有限,还请环保先生伸出援手,强力支持!

只是小女子有一事不解,作为一种网络工具,聊天软件有着方便快捷、沟通便利的特点,环保先生为何会没有?还是不愿使用?不如酥糖送先生一个号码,以便日后沟通之用,如何?

酥糖敬字

冯皓东很快回信:

酥糖:

关于送我聊天号码一事,我想还是算了。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下认为,聊天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我不想因为QQ耗时耗力,所以就此打住,仅用邮箱联系吧。

随信附上清凌污染问题部分资料,记得下载,切勿外流。

环保先生

苏小糖不再勉强,邮箱成了冯皓东和苏小糖之间唯一的联络方式。但她一再强调,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聊天工具自然不能例外。

冯皓东的资料铺天盖地地发送到了苏小糖的邮箱里。一份份资料看下来,苏小糖的心里又惊又喜,资料多得超出了她的想象,内情内幕更是错综复杂。她心里更对邮箱另一头的“环保先生”多了几分猜疑。她从字里行间觉察出,环保先生似乎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那他又是谁呢?自称是环保先生,对清凌污染情况掌握得这么多,莫非他在环保局工作?可细看文笔,他环保知识的专业性又不是特别强,还不时冒出几句行外话。难道是政府机关人员?可又少了点儿官腔里的中规中矩。或者是新闻同行?可她又觉得同行不应该这么神秘……这位环保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苏小糖的脑海里,对于这位环保先生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时像是理出了思路,一时却又像是雾里看花,怎么琢磨研究也没能觅着真相。

时间不长,两人养成了相同的习惯。

冯皓东一到电脑前,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瞧一瞧有没有新邮件,看到收信箱里的“酥糖”两个字,就会忍不住对着电脑傻笑一阵。若是空空如也,又会涌起一阵失落,猜想苏小糖去哪儿了,忙什么呢……

同他一样,因为贺翔的原因,对电子邮箱产生抗拒的苏小糖,再度燃起热情,成了电子邮箱的忠实“粉丝”。她将关于清凌环境污染的问题一个个地扔给冯皓东,再把自己的想法一个个地抛过去。也不管对方是接是推、是打是让,一味地向前招惹着。

信越写越多,收发频率越来越快,有时这边一封信刚刚发送成功,另一边的信就发了过来。

信写得太频太急,冯皓东说,这电子邮箱也快成QQ了。

苏小糖看完上来了倔劲儿,决定抻着劲儿,不理冯皓东。坚持不了半个钟头,一封信又发了过去,上面只写三个字:坏东西!

环保先生、酥糖的称呼已成为了过去时。坏东西、臭丫头,成了冯皓东、苏小糖的代称。

交往久了,苏小糖在信里问:环保先生到底是谁?

冯皓东回答:清凌一村夫。

苏小糖说:再这样藏着掖着,明儿不理您了!

冯皓东回答:时间不早了,别熬夜,免得明儿脸上还长痘。

偏巧苏小糖因为水土不服还真长了几颗痘痘,这封信惊得她一颤一颤的,摸着脸颊,猜他一定是看到自己了,要不怎么知道她脸上长痘了?再问过去: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了?在那儿看到的?怎么知道我长痘了? 。。

得失  第九章(5)

冯皓东回答:因为你青春,所以才长痘嘛!

苏小糖生气地关了电脑。第二天一早急急地打开,看到了邮箱里的几行字:丫头,今儿天有些凉,穿件厚衣裳,别冻感冒了。

身在异乡,受到这样的关怀,苏小糖的眼睛顿时就热了。出去采访,走在街上,要是有三十几岁的男人多看她几眼,她心里就会猜想,这个是他或者那个是他……回过神来,她又负气似的跺跺脚,心里骂了句“坏东西”。

更多的时候,两个人是在邮件里谈环保、谈清凌江,偶尔也会谈到清凌的官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