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过继之中年危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8章 了解一下斗蛐蛐(第1页)

第二天丁力带着钱从枣城过来了。

我把钱拿进宾馆里,

并给丁力说安排尽量别外出,让他在宾馆里看着。

朱省又去找梅哥了。

到了中午之后,我开车带着何祖铭去羊圈胡同买蛐蛐。

一路上,何祖铭给我介绍着四九城斗蛐蛐之风气。

何祖铭说:“健强,你不要小瞧这个虫儿,这玩意输赢之间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之间。比麻将厉害多了。”

我说:“何先生,我对这些一窍不通。你多给我聊聊这里面的事。

我好了解这里面的道道。”

“好嘞。这斗蛐蛐的风气,自古就有,在盛唐之时,在唐明皇的后宫开始有嫔妃养蛐蛐成风。

那位风流皇帝耽于逸乐。嫔妃婕妤之间彼此争强斗胜,先是在宫中斗蛐蛐。

唐明皇也跟着参与其中,上有好之,下必行之,权臣贵族们也乐此不疲,把斗蛐蛐变成最流行的赌博了。

到了宋朝南迁,丞相贾似道是历史有名的养蛐蛐的专家,尽管金兵南犯,军情紧急,他仍然整天忙着养蛐蛐、斗蛐蛐,把饲养蛐蛐的心得,描绘一本《促织经》,甚至让各州县照谱选奇虫,以供他娱乐。

他甚至在葛岭专为斗蛐蛐盖了一幢别墅,取名‘半闲堂。’到了明朝宣德皇帝,那更是一位声色犬马的逍遥天子,

对于斗蛐蛐那也是他最爱玩的项目之一。

他专门让官窑定制白地青花的水罐、斗盆、过笼等物。这些东西在今天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这玩意随手一件都是几千万。

斗蛐蛐的风气一直到清朝,久盛不衰。

特别清末遗老遗少们,他们整天加笼拎鸟,然后就是斗蛐蛐。

建国后这些玩意才消失。

这两年,天下太平已久,又逢盛世,

斗蛐蛐的风气开始流行进来。

主要是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参与其中。

他们有的是时间,有的是金钱,

他们玩的就是与众不同。”

“是不是那个文翰文二爷也喜欢斗蛐蛐。”我问。

“是啊,他也是一个玩主,但他主要靠这个发家赚钱。”

“这怎么赚钱。”

“以后你就知道了。”何祖铭说。

“那这个红果李与文翰很熟悉吗。”

“佣人罢了,红果李只是精通养蛐蛐,他的头儿叫秋喜,

秋喜在四九城属于一个老炮的人物,说白就是一个混子。

家里有点背景,人也热玩。特别好斗蛐蛐。

秋喜与文翰爷熟悉。秋喜主要的工作就是为文翰卖蛐蛐赚钱,是文翰的白手套。

我们昨天那一个罐子,算是给文二爷送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