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蛟龙出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张将军,国家残破、力不如人是事实,可是军人要是因此作不抵抗的理由恐怕牵强了吧?”洛辉很不客气地问道。

“洛师长我张某人的部队虽然是家父传下来的,可自从我穿上军装的那一天就没有怕死过!可是现在东北军既要对付倭人,又要对付国民军,得不到有利的支持。我东北军若有朝一日战死沙场,这些军人的妻儿老小谁照顾?国民政府吗?”张学亮很激动,一个军人显然最耻辱了就是贪生怕死。

“张将军,打算投靠民国政府吗?”

“那你认为如今的东北军除了这么做还能有什么出路?”

“张将军不知道东北军如果投靠的民国政府就会立刻被调往江西内战前线,被委员长当炮灰用了吗?到那个时候白山黑水,三千里江山,三千万百姓就任人鱼肉了!”洛辉显然也上火了。

“那洛师长就为东北军找条出路吧!”张学亮冷笑着半吼道,他根本不认为还有什么好办法。

“张将军,若东北军无后顾之忧,将军有拼光东北军数十万将士的性命,以全军人保家守土之责任的决心吗?”

“此心可昭日月!我张学亮要是贪生怕死就叫我五雷轰顶,万世为奴!”

“好!张将军!只要你的东北军能奋起反抗,家小老弱我们南华安排,要物资我们给、要武器弹药我们也给,就是有一天将军的东北军打的走投无路我难华共和国划出国土给将军做地盘,让将军实行自治也未尝不可。”洛辉豪爽地哈哈大笑。

在得到南华国内只是的时候对这个划出国土给张学亮自治的条件底线洛辉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向念恩一句,为了救了中国,现在就是把那些土地给了一个残暴皇帝以后也能从倭人那里抢回来。

南华共和国开出这样的条件,原本就向一血国仇家恨的张学亮立刻就同意了。

“洛师长言重了,我只求东北军将士战死沙场之后家人衣食无忧就足够了。”

刚才完全失去儒雅之风的张学亮和包汉文也百引的大笑起来。其实有时候热血男儿之间,特别是军人之间并不需要什么语言,同样的情感让他们心意相通。就在这样一刻张学亮和他的东北军被带上了新道路。

78。战备

既决心与倭人一战那就要备战,而且要比倭人更快地备战。

1928年的东北军已经拥有当时国内最现代化的兵工厂地址就在沈阳。沈阳兵工厂也叫东三省兵工厂,地址在大东边门外东塔以西

东塔以东为飞机场,1921年建成,1924年进行扩建 工人最多时达2

5万人。厂内聘有日、德、奥、俄、瑞典等国的技师,能够生产各种炸药,各种口径步枪、轻重机枪、各种口径大炮、地雷,以及各种枪弹、炮弹等、该厂是东北军军军火的主要生产基地。

另外东北军还一支相当规模的空军部队。当时作为东北军空军基地的东塔飞机场拥有先后从意 法 德 英

美等国购进的各种类型的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教练机、民航机等262架,这都是东北空军1921年始建后,张学良先后任航空处长和航空军司令时逐渐买进来的,使东北空军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战斗力。

虽然东北军有着强大的实力,但是对比倭人军队沈阳的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倭人在沈阳有着大量的侨民。当时倭人集中在沈阳商埠地区的人口有20多万。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倭人聚集在沈阳就要从沈阳的制度说起。当时沈阳实行的政策非常宽松,在当时的沈阳甚至妓女都被列为合法化行业,沈阳在1928年的妓女在册数量就高达6000余人。另外当时的沈阳在国内是少有的开放城市,沈阳的娱乐业拥有众多的电影剧院、高级会所、娱乐俱乐部。据说当时倭国东京上映的电影一个星期内就能在沈阳看见,好莱乌的电影到沈阳也只需要一个多月。因此沈阳每天夜里都是一片灯红酒绿比起上海来一点都不逊色。这样的自由都市自然是冒险家和富人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人间的一切。而且沈阳当时也是倭国商人在东北的主要聚居区,当时的商埠就集中了众多的西式小洋楼。有时候你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倭人就没有当时沈阳的繁荣,当然我们根本不需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从我们这里夺走的要远比他们带来的多,而这些表面上的繁荣完全不属于中国人。这些繁荣属于那些因为抢劫、剥削和掠夺而暴富的倭人,中国人在这里只能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

在沈阳的20万倭人努力地为他们的天皇进行着所谓的“满蒙计划”,而这些倭人给倭国带回去的财富和他们自己的金钱都让倭人在沈阳驻军变得“合理”起来。到1928年倭人还在不断地增强着他们在沈阳周边的兵力。虽然表面上身上的中国军队比倭人多一些,但是倭人在沈阳周边的抚顺、辽阳、铁、本溪、鞍山、海城、四平街、旅顺、公主岭等地驻扎着大量的军队,可是东北军的主力大部分都在热和和国民军的前线对峙。因此现在的沈阳可以说实际上掌握在倭人手里。

在历史上8年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中国军队最缺少的是什么?除了兵员素质自然是枪支弹药,尤其缺乏的是重火力技术装备。而沈阳兵工厂、东塔飞机场的空军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军队的弱点。但是从沈阳的态势来说兵工厂和空军基地完全被置余倭人的3面保卫之中,这样的部署说得不好听一点,那完全就是资敌。可是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不愿意将繁华似锦的沈阳拱手相让,张学亮也不愿意将父业就此放弃。而沈阳东探高丽,南接大连港,北临富饶的东北平原,西接东北咽喉锦州,可以说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