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向左向右飞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2页)

车停靠在江堤路边,场地在江堤下的江边上,距离岸上100多米远,上上下下步步是台阶,而且,这里没人来过,雪都很深,到脚脖之上,环

境给他们的准备工作增加了很大劳动强度。但是小伙子们没有一点畏难情绪,卸了车搬的、抬的、扛的干得热火朝天。付嘉涛主席感慨地说:“这帮小伙子真能干啊!”

肖维也是左丹的好朋友,平时很少干这么出力的活,今天他也受到了锻炼。高明、张旭民一开始就和左丹飞球,他们俩也算老手了,而且地勤工作干的非常出色,该干什么他们都有数。在他们忙碌时谁也没注意到,就这么一会工夫,岸上岸下集满了许多观众。

按照分工,各就各位,热气球在松花江江南岸冰封雪地里站立起来,醒目的白底红字大副球体广告,为龙舟赛增加了喜庆。

左丹让地勤人员把球拉到江边,选好系留点。风从江面吹来,热气球在左丹操作下慢慢的升起。围观的群众都说好,没见过。

付主席说:“14点举行开幕式预检。”他到江北岸看一下效果,然后再联系。

江北岸的人越来越多,开幕式预检开始了。江北高音大喇叭在江南岸听得真真切切,锣鼓声,音乐声,伴随着松花江哗哗的流水声,虽然天气寒冷,但会场气氛热烈。江北岸观众看预检,江南岸观众看热气球,两岸都站满了观看的人群。

付主席在江北打来电话说:“效果挺好,再升高点。”左丹他们冒着严寒,坚持在热烈氛围中。

开幕式预检很简单,有领导讲话,致欢迎词,运动员代表讲话等。其它项目如比赛规则等都在预备会上进行了,所以,为了减少在室外活动时间,开幕式短而精地结束了。

这次开幕式的摄像将和第二天比赛现场直播穿插到一起,漂亮的热气球被收录在开幕式的上空。

左丹成功地在冰雪寒冷的冬季里进行了1小时的飞行,再看他们几个人的小脸,都被冻得干干巴巴,他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把小绒帽拉到最低处,活象马戏团里的小丑。撤收时,往上抬、扛都比往下来更费劲,老左鼓励他们说:“加油干,一会就不冷了。”装完车,哥几个都累得气喘吁吁,当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大家都乐了,为了开展热气球运动,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真叫人感动!

2003年追求与探索 2

晚上,他们住在东关宾馆,吃的自助餐。这时有的领导还表扬了他们在寒冷的天气里进行热气球表演,为大会,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付嘉涛主席和市总会、体育局的领导来找左丹研究比赛时的飞行计划。付主席说:“明天上午8点钟准时比赛,比赛期间计划要飞几次,一是为赛会进行表演,热气球在松花江上低空飘飞。第二是记者进行航拍。”左丹说:“没问题,可以进行,但是不可能连续飞,上午飞行结束,就得去加燃料,下午飞完也得加燃料,只能在有保证的情况下进行自由飞表演、航拍。”

领导们同意左丹意见。并强调一定保证飞行安全。领导走后,左丹看着市区图,分析明天飞行计划,然后说:“看明天是什么风向在定吧,最好是一个起落完成2个任务,避免燃烧器出故障,如果在外时间过长,阀门胶垫变形漏液就危险了。由于心里有了飞行预案,塌实多了,下午大家都很累,他们早早地休息了。

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一早,左丹出门观察天气,一下子就感到完了,今天是飞不成了,外面刮起了大风,有5、6级以上,不知道是夜里什么时候还下了一层雪。雾气茫茫,能见度不足50米。于是,他找领导汇报天气情况,要求取消飞行任务,等一等天气变化在说,领导同意了。上午龙舟赛照常进行,大会仍按计划冒着零下30度寒冷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继续进行比赛。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比赛直播,赛舟如同在仙境中飘飞,看不到天,看不见水,只能朦胧地看见运动员一划一划的姿势,舟船在大雾中飞快地行驶。

本来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在松花江上进行首届冬季国际龙舟赛是天下一绝,可老天不作美,极大地影响了比赛效果,只有茫茫的大雾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大风刮了一天,热气球无法进行表演,天气预报报3天内都是一个天气。左丹向领导说明情况,提前结束飞行活动,返回桦甸。

有一天,老左去长春办事,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张昕云,是吉林省电视台文体频道《体育电视周刊》的制片人。老左高兴地向他介绍了热气球情况,问他有没有兴趣拍个专题,报道全省第一个登记注册的热气球,也是吉林省体育项目的一个空白。张制片说:“手续都齐备吗?”老左说:“儿子左丹是中国热气球飞行员,中国航协会员,是在北京培训的,有民航总局核发的飞行驾照,球是国家指定厂家生产的定型产品,并由吉林市体育总会、民政部门批准组建的吉林市航空运动协会热气球分会。”

张制片说:“这倒是个好题材,不过拍这个节目需要很大费用啊!”老左说:“正常费用你们报销,热气球方面的费用我负责,你只要在片中提到热气球将在全省各地进行商业飞行就可以。”张制片说:“带有广告性质的宣传可不好办。”老左说:“那就实实在在地报道热气球体育项目和用途就可以了。”

于是,张制片翻看了一下最近日程安排说:“老左,你回去等着,1月12日北大湖有个‘吉林省首届青少年冬令营’开营仪式,我安排时间,给你打电话,你们开车过来,咱们在找时间具体研究怎么拍。”

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老左想:“热气球能在全省报道,这宣传面就更大了。一定要把握好这次难得的好机会。”

1月12日早晨,张制片从北大湖滑雪场给老左打来电话说:“能不能今天上午赶到北大湖。”老左说:“没问题,2小时内一定能赶到。”

左丹听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装车,8点30分就赶到了北大湖滑雪场。老左带左丹去见了张制片和其他两位朋友,一位是编辑,一位是摄像。因他们还有事要忙一会,就让左丹他们先选择拍摄场地。

左丹看了一下北大湖门前的广场,和老爸说:“场地到可以,但地势高,风大,在说这风也不稳定。”接着,他们又到了下面的一个河滩上,这里挺开阔的,如果风小一点可以起球。

场地就选在山下河滩上了,场地确定后他们没什么事,就一起到了滑雪场地。几条大的滑雪道出现在他们眼前,上山、下山的索道车,载着人不停地运行着;许许多多雪上运动员和爱好者在雪道上脚踏雪橇飞流直下;平地上好多初学爱好者,穿上雪橇还不敢行走,东倒西歪地在学习;雪地摩托车拉着游人上下飞驰;最边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