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向左向右飞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9部分(第2页)

春节是全年第一个黄金周,在阳朔外国人也很多,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报全国春节各地风土人情,其中就报了老外在阳朔过春节学包饺子的场面。

虽是黄金周,但坐球观光的并不多,仅有几个航次,所以显得他们在节日更轻松。

春节后,中国航协通知左丹参加四月下旬韩国活动,让他办因私出国护照,李彤说:“办因私护照简单,上次因公办照太麻烦。”所以,左丹按要求必须要回家乡一次。3月10日他急忙从阳朔返回吉林桦甸。老左说:“早知春节不忙还不如回来了,怎么也是回来一次。”半月后,办完护照左丹又急忙返回阳朔顶岗。

在3月份之前,阳朔爱飞翔热气球俱乐部面临着整个淡季的考验,到4月份才逐渐开始好转。 这个阶段江舟在柳州,黄琳、高峰在西安,他们都在策划着商业飞行活动,力争多创收,多盈利。

左丹就是在这段最艰难中承担着俱乐部全部工作。由于飞行航次少,李廷江基本不参与管理。这样一来,工作就落在他一人身上。左丹不但要抓好市场的开发、飞行员、地勤的管理,还要保证后勤工作的流畅。

客源主要是小飞在抓市场,他每天都要很晚回来,一个人平均三五天就得把阳朔上百家的宾馆、酒店、旅行社走一遍,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看一看宣传资料还有没有,没有的,他就补上。因为不报销市内车票,又没有补助,有时他就大热天走着走。一但有业务为尽快赶到场,他就个人支付车费,为把关系搞好,还要自费请朋友吃饭,抽烟,喝茶等,他学吸烟也是因工作环境促成的。

小飞的工资收入是基本工资加提成,淡季中只能靠700元基本工资维持,去年借钱交学费到英语班学习,半年下来仍然还背着负债。

小飞是很懂事的孩子,又很聪明,他不甘心落后,更不认命,他默默地努力,心想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多得,做一名有成就的男子汉,为自己,为母亲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去实现人生远大抱负。

小莫、小罗、小赖他们3名学员飞行员已经是俱乐部的飞行骨干,除基本工资,小莫,小罗都已拿飞行提成了。虽然小赖小几岁,技术方面还有欠缺,他很认真,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在进步。

春节后,有位叫邓林强的师付从小田那边带自己货车过来。车和人的费用是大包干,按旺季8个月全额,淡季4个月减半支付,地勤提成也有他的份。他这人年方50岁,是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人,个子不高,说话阳朔人有时也听不懂。他是最早和李廷江相识的,从李廷江到阳朔他们就在一起,所以这几年他始终带着车和他们一起搞热气球飞行。要论地勤资历他最早,技术又全面,车开的又好,会修理。最大特点是少言寡语,工作勤勤肯肯,任劳任怨,象劳动模范一样,一天天从早忙到晚,所有别人不作的他都干,没事自己总是找点事做;有人说他一天不干点啥难受,也有人说谁用他都不白花钱。

有人称他老邓,大多都叫他邓师付,他依然和李廷江关系最好,最忠诚,凡是李廷江飞球,都是他负责地面跟踪,一马当先。

他最无聊时,一个人到胡同口看人家下象棋,他象棋玩得也不错,有时也下几盘,每盘棋带一点“彩头” ,他赢的时候多,输的时候少,总之,他是敬业顾家的人,吃谁向着谁,是最可靠的人。

这些人都和左丹相处很常时间了。除老邓外,都是没结婚的孩子。左丹又没架子,总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所以工作起来大家都积极主动没有误事的。

左丹手里的备用金很紧张,每天用车就得加油,车坏了,小毛病在家修,邓师付维修保养大车,左丹维护保养修面包车,能省就省了。飞球用的燃料,他不敢多备,只备了一航用的,一航备用的共计10瓶。

好在到了4月份,飞行航次越来越多,到中下旬,基本能每天都有飞行了。

吃的问题也很难,他们不到10几人吃饭,没有专职厨师,而兼职为他们做饭炒菜的是天津飞行员战庆忠的妻子。

小战来阳朔为的是在飞行上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后来他发现阳朔市场有很多商机,他在天津经营饮食业,所以他就往这方面使劲,最终在夜市大排档兑了一个摊位,面积40平方米左右,是爱飞翔的弟兄们帮着他干起来的。开始缺少东西都是从俱乐部搬来的,厨具用具、冰柜、凳子、床等等都是俱乐部的。开业前,是左丹重新帮助接的灯线灯头,买的节能灯,每天员工没事都帮着出摊收摊,小赖晚上还经常帮着叫卖。

就这样小战有些过意不去,就以工换工,让妻子中午给他们做饭,炒菜,晚上到小战妻子的摊子上吃,费用都是单独计算的。 。 想看书来

2007年事业与前途 2

这样一来,他们10几个人,中午能准时吃饭,晚上到大排档在不影响正常营业情况下吃得也很及时。早餐多数是睡懒觉或自己想办法解决,虽然吃的有了着落,使他们过了一段有规律的生活,但还是苦了他们。

由于飞行航次少,客人排不满,小飞问左丹:“一个人飞不飞?”左丹说:“还不够成本呢,不飞!”小飞又说:“一个人多交两个人钱呢?”左丹问:“飞多长时间?”小飞说:“两个小时。”左丹说:“开玩笑,那不还是一人飞一小时吗?考我呢?”小飞和在场的人都笑了。

虽然客人排不满,左丹还是决定两人以上编排航次。就这样凡是有两名客人时,左丹就分别代小莫、小罗、小赖飞。比如轮到小莫飞,左丹上球,小莫飞,只是在空中的一些飞行要领,着陆的一些技巧传授给他们。就说速降技术吧,在阳朔飞行不掌握是不行的,怎样才能做好速降?速降每秒钟几米适度,全凭有经验的飞行员经过多次体验才能领悟。

左丹和他们讲,速升是为了解决有风天周围有障碍不得不快速起飞,或在空中遇到下压气流和扰动气流,尤其在山脚下容易遇到阵风或扰动气流,都要快速脱离乱风的环境,这就得根据配重去及时加火速升。速降为的是破坏风的影响达到降落和飞行目的的一种飞行技巧和手段,每秒1米的风等于每小时公里速度,如果每秒2…3米的风速,或更大的风速,不去速降就解决不了破坏风层的效果,气球就不能按要求飞行和降落。这是在阳朔飞行和比赛时应该掌握的技巧,为此,对这个关键问题左丹讲了许多。他说:“这个要领开始是很难完成的,首先要掌握好飞行高度和改出高度,拉顶后在每秒下降几米的情况下,才能作改出飞行,加火非常关键,完成速降最佳效果是气球转平飞要稳不反弹,达到不升不降更不能重摔。”

“速降需要勇气和胆量,要在熟练掌握基础飞行的前提下,去锻炼、去体会,去感觉。当你们都能完美的完成速降后,你们的飞行就能有一次大的飞跃,一次大的提高突破,就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他们的成功,是在左丹一次次代飞,一次次强调每人的动作要领才终于培养出他们在飞行中能够得心应手地速升、速降了。他们也都逐步地由学员飞行转为骨干飞行,拿自己该拿的提成了。

在飞行中小莫他们虽然是骨干飞行员,但仍然给他们戴着帽,就是飞行员兼地勤工作,主要原因是一年多飞行驾照还没发下来,所以,有球飞时是飞行员,没球飞时为减少地勤工资他们仍兼职地勤工作。

邓师付、老军就是地勤兼司机工作,每月多拿一点补贴。老军在小莫之后被推荐为地勤组长,小伙子是老地勤,当组长也有补贴,所以工作起来很有方法,又有积极性,再说他和小罗处得好,和小莫、小飞有亲属关系,工作很好开展。

这些工作对左丹来说很平常,做起来也很轻松,他有独立工作能力,为人处事,工作协调,完成任务,都显现出他这些年在外锻炼的成果。有人说他是个将才,独挡一面都可以,叫他干的工作他都相当出色的去完成。但就是玩的心事太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