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抗日第一仗:长城抗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部分(第1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北口总攻(1)

日军炮兵

3月11日拂晓,日军第八师团川原旅团向守军阵地发起总攻。第112师不战而退。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口关口,并向第25师右翼龙儿峪阵地包围攻击。第25师师长关麟征指挥张耀明旅主力支援被围部队,出古北口东关不远与敌遭遇,双方短兵相接。关麟征负伤后仍继续指挥战斗,将敌击退。

10日上午6时,25师73旅已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及龙儿峪阵地(即第112师右翼之第一线阵地),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该旅的145团在右地区,146团(欠一营)在左地区,并以145团的一营在右翼第一 线占领龙儿峪阵地。146团的一营为旅预备队。75旅集结于黄道甸附近,师部及直属部队位置于古北口之关帝庙。

10日上午7时30分,73旅甫部署完毕,敌机一架即来古北口上空盘旋侦察,约1小时后投弹而去。午前9 时敌机五架又来盘旋轰炸,以后每小时一队敌机,往返轮番轰炸,竟日未稍停止。中国军队既无对空作战的有效武器,又无对空作战的经验。古北口长城一带高地都是坚硬的岩石秃山,构筑工事及掩蔽部极为不易,在潮河支流上游有少数树木,亦为敌人投弹目标。因此,在敌机低空轮番轰炸之下,中国军队未战之前已有相当的伤亡。这可能是日军侵略我东北以来惯用的战法,企图以飞机轰炸吓退我抗日军。日寇见中国军队被轰炸后屹然未动,遂于下午3时以炮兵掩护步兵向我25师最右翼龙儿峪阵地及112师右翼将军楼阵地开始攻击。敌人攻击正面虽广,但并未实行强攻,很显然,这种攻击是威力搜索的性质,作明日实行总攻击的准备。

根据当时的情况判断,敌人可能从我最右翼的龙儿峪阵地进攻,企图突破中国军队一翼后,沿潮河支流大道包围古北口守军之后路。关麟征和杜聿明决定即将73旅145团的主力,增加到龙儿峪方面,左翼与112师的将军楼连接,右翼延伸至龙儿峪以东500米高地之线;并调75旅(欠150团)集结于古北口东关相机策应。另派75旅149团的一营,于通司马台大道警戒中国军队的侧背。午后6时敌以威力侦察的目的已达,退回原线。中国军队乘夜间调整作战部署,准备迎接明日的激战。

3月10日下午3时,日军以一部兵力在炮火掩护下进行下面宽大的战斗侦察性进攻,数小时后撤退。

11日拂晓,日军第8师团主力向右翼阵地发起进攻。以飞机及炮火掩护其主力向我龙儿峪及将军楼阵地攻击;当时,穿着草鞋的官兵,在腊月的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飞机大炮对垒。至十时许,将军楼我112 师阵地被敌突破。当时守古北口正面的112师部队,既不支援将军楼的战斗,亦不固守古北口正面,仅于河西镇留步兵一团收容该师退却;古北口守军亦自动撤退。敌人占领古北口关口后,即乘胜以主力向我25师右翼龙儿峪阵地包围攻击。我守该地的145团,受敌两翼包围,伤亡惨重;而占领将军楼之敌又以猛烈的步炮火力封锁潮河支流上的交通,该团与旅部的交通电话,均被截断。

同时古北口南城的战斗亦很激烈。当时关麟征决定要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正面的战斗,关麟征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指挥75旅主力。出古北口东关不远,即与敌人的战斗前哨发生遭遇。后关麟征亲率149团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走到山腰,即遭敌人的潜伏侦探狙击,双方短兵相接,关虽首先被手榴弹击伤,仍继续指挥149团与敌搏斗,双方相继增援,战斗极为惨烈。中国军队终于将敌人击退,占领高地,并与145团取得联系。是役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据关麟征说,在他身旁的士兵由于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即行掷出,结果并不爆炸,否则他是不会受伤的。他认为这是一次惨痛教训,所以后来他要求25师士兵,每人都要投几个手榴弹才算及格。

关麟征受伤后,即调73旅旅长杜聿明为副师长代理师长职务,146团团长梁恺调为73旅旅长,继续作战。

杜聿明

(1904~1981)字光亭,陆军中将,陕西省米脂县人,长城抗战时为25师旅长,代师长。黄埔一期的学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1932年,杜聿明被任命为25师73旅旅长,隶属第17军。1933年25师奉命从徐州、蚌埠等地北上,参加了长城抗战,与日寇大战于古北口一带。1938年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杜任师长;年底,200师扩编为第11军,杜任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他率部与日寇大战于广西昆仑关,击毙日12旅团班长以上官佐85%,士兵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也被击毙。

午后6时许,河西镇112师的一团又擅自撤退,25师即派75旅的150团推进至河西镇占领阵地,以巩固中国军队左翼。同时以骑兵连由北甸子经汤河向敌后迂回,以威胁敌之左侧背。激战竟日,25师仍保持原阵地。

11日晚,杜聿明与75旅旅长张耀明,综合研究当时情况,认为敌我兵力悬殊,25师除在河西镇之150团伤亡较小外,其余均伤亡惨重。目前第一线又与敌人胶着,欲抽调兵力缩短战线,势不可能;倘明日敌增兵从我任何一 翼迂回,或我某一阵地被突破时,均无兵力以挽回战局。为迟滞敌人前进、以待我后续部队到达计,决心以仅有的两连预备队及师部特务连,即晚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南天门一带占领预备阵地,在不得已时掩护师主力逐次转移到预备阵地,与敌作持久战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北口总攻(2)

日军炮兵

12日拂晓,敌增加重炮及飞机向我全面攻击,主力指向一四五团,同时以大部兵力向我右翼延伸包围,战况较前两日更为激烈。官兵虽死伤相继,仍与敌顽抗,连续击退敌人三次攻击。在12时前后,仅有的电话总机及无线电报机均被敌机炸毁,前后方失去联络;消息不通,后援不继,前方部队各自为战;同时向我右翼包围之敌有增无已。午后2时,敌已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驻在关帝庙的司令部已被敌机关枪封锁,又无预备队以应付迂回之敌。此时,杜聿明与张耀明仓卒离开司令部,到古北口南高地的预备阵地指挥。

预备阵地与各部队间的电话亦被炸毁,阵地已被敌人截为两段。午后3时左右,杜聿明在指挥所看到第一线部队,自右翼起且战且退,已逐渐崩溃;由古北口东关,沿潮河支流谷道中,渐有官兵溃散下来。不久,两旅阵地(除150团河西镇阵地外)完全崩溃,沿潮河支流溃退的大部队,成为敌人瞰射轰炸的有利目标,因而伤亡更为惨重。73旅旅长梁恺负伤,各部队长对自己部队都失了掌握,未能按照预定计划转移阵地。仅有少数部队在古北口以南高地及其西南的南天门占领阵地,河西镇的150团仍在原阵地,与敌隔河对战。

3月12日,日军增兵进攻古北口,以主力对守军阵地右翼延伸包围。战况异常激烈。守军连续击退敌3次攻击。午后,日军迂回到古北口东关附近。守军第25师各部通讯联络中断,形成各自为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全线退至蓟县西北的南天门及其左右阵地守备。第一四五团一部远离主力,未及撤退,继续抵抗,毙伤日军百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