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000-神农本草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部分(第1页)

《名医》曰∶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及诸邱陵阪岸

。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

案∶《说文》云∶继,枸杞也。杞,枸杞也。《广雅》云∶地筋,枸杞也。《尔雅》云

∶杞,枸 。郭璞云∶今枸杞也。《毛诗》云∶集子苞杞。《传》云∶杞,枸 也。陆玑云

∶苦杞秋熟,正赤,服之,轻身、益气。《列仙传》云∶陆通食橐卢木实;《抱朴子·仙药

篇》云∶象紫,一名托卢是也,或名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门精,或名却老,或名

地骨,或名枸杞也。

卷一上经

柏实

内容: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

不老,轻身、延年。生山谷。

《名医》曰∶生太山,柏叶尤良,田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

案∶《说文》云∶柏,鞠也;《广雅》云∶栝,柏也;《尔雅》云∶柏, 熟。郭璞云

《礼记》曰∶鬯日以 。《范子计然》云∶柏脂,出三辅。上,升价七千;中,三千一斗。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御览》作疝气),忧恚,惊邪,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

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御览》作茯神。案∶原

本云∶其有抱根者,名茯神。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茯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或生茂州大松根下,入地

三丈一尺。二月七日采(《御览》)。

《名医》曰∶其有抱根者,名茯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茯神,茯苓也;《范子计然》云∶茯苓,出嵩高三辅。《列仙传》云

∶昌容采茯苓,饵而食之;《史记》褚先生云∶《传》曰∶下有伏灵,上有菟丝,所谓伏灵

者,在菟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淮南子·说林训》云

∶茯苓掘,菟丝死。旧作茯,非。

卷一上经

榆皮

内容: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轻身、不饥。其实尤良。一名零榆。

生山谷。

《名医》曰∶生 川,三月采皮,取白,曝干;八月采实。

案∶《说文》云∶榆,白 榆也。《广雅》云∶柘榆,梗榆也。《尔雅》云∶榆,白

。郭璞云∶ 榆,先生叶,却着荚,皮色白。又枢 ,郭璞云∶今云刺榆。《毛诗》云∶

东门之 ;《传》云∶ ,白榆也。又山有 ,《传》云∶枢, 也。陆玑云∶其针刺如柘

,其叶如榆,渝为茹,美滑如白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矣。

卷一上经

酸枣

内容: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

川泽。

《名医》曰∶生河东,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案∶《说文》云∶ ,酸枣也。《尔雅》云∶ ,酸枣。郭璞云∶味小实酢。孟子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