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孔明真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2页)

诸葛亮虽然没有拿下陇西郡,但北方的安定郡却响应了诸葛亮。从地图上看,安定郡已经靠近了北边羌胡人的地界。此郡由于###。以往就发生过多次叛乱行为,所以此次响应诸葛亮也可理解。

(《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失良机

第一次北伐,响应诸葛亮的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看起来,诸葛亮取得的战绩似乎不错。但诸葛亮并没有因此而加快进军的步伐。相反,他对于三郡的“响应”却是疑虑重重。其实,“响应”是一个很暧昧的口号,响应不同于投降,响应意味着目标之一致。也就是说,你诸葛亮要消灭曹魏,而我三郡也反曹魏。那么你蜀兵就不能在我三郡之内烧杀抢掠。如果你诸葛亮来进攻我,那么你就是在搞“窝里斗”,是在内耗反曹力量。

由此看来,所谓“响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假意应承,目的是为了自我保护。等蜀兵撤退后,挑头响应的人一消失,三郡仍会回归曹魏。

第二十篇  第一次北伐(5)

可以说,三郡“响应”不仅没有给诸葛亮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增加了他决策的难度。根据史书记载,三郡“响应”后,诸葛亮不仅没有派人进驻三郡之主城(郡守治理之城),而且还规定士兵不得入城抢劫。用《三国志》的话说,诸葛亮的北伐军是“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如此一来,三郡中的粮草财物也一直没有转入蜀兵之手。

与此同时,蜀兵北伐的脚步也慢了下来。连诸葛亮自己都在怀疑,三郡之“响应”可能有诈。所以他命令驻蜀军步步扎营,谨慎推进。就这样,便把宝贵的时间给浪费了。

《三国志》曾引《袁子》话:“蜀兵是轻锐部队,且缺少良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疑虑中尝试着行动的;况且想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应该急功近利,所以面对三郡的‘响应’,诸葛亮并没有乘势挺进。”

有人问袁子:“你怎么知道诸葛亮存在疑虑之心?”袁子回答:“诸葛亮刚出祁山时,缓慢而滞重,后来三郡转降,诸葛亮却没有进兵。等到诸葛亮想战斗,而且表现出勇敢善战的样子后,三郡反而没有赶快响应。这些都是诸葛亮疑心太重而造成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袁子》:蜀兵轻锐,良将少,亮始出,未知中国强弱,是以疑而尝之;且大会者不求近功,所以不进也。曰:何以知其疑也?袁子曰:初出迟重,屯营重复,后转降未进兵,欲战,亮勇而能斗,三郡反而不速应,此其疑徵也。

失街亭

有些事情,看起来似乎是好事情,但很有可能会变成坏事。比如:三郡之“响应”诸葛亮。

由于三郡之“响应”出乎诸葛亮意料,所以它扰乱了诸葛亮的进军思路,滞缓了诸葛亮的进军步伐。也就给曹魏方面留下了充裕的应对时间。

就在诸葛亮小心谨慎,一步一步慢慢前进的时候,曹叡已经迅速西镇长安,且安排张郃前来###。

曹叡显然已经知道,赵云、邓芝在箕谷一线仅仅是佯攻,真正的主力是从祁山攻出来的部队。所以曹叡给张郃派了五万人马。

面对张郃的进逼,诸葛亮赶快命马谡赴街亭进行阻击。后来毛泽东在对诸葛亮的这种安排进行了批评,毛泽东认为:如此重大决战,诸葛亮应该亲临前线进行指挥。

毛泽东的批评不可谓不透彻。曹魏派来了五万人马,且由能征惯战的张郃率领,诸葛亮为什么仅仅派出个先锋官呢?

顺着毛泽东的批评,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那时已经胆怯了。

史书上只记载了马谡带领先遣队赶赴街亭,蜀汉其他人马怎样安置的,史书上却并无半点记载。魏延此时在哪里?吴壹此时又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曹魏境内,只有陇西郡遇到过蜀兵的小规模进攻,而且很快就撤退了。所以,蜀军主力当时处于非战斗状态。他们要么是正在劫掠未“响应”之地的百姓,要么就是正在准备撤回汉中。也就是说,诸葛亮派马谡赴街亭,是要让他掩护主力部队后撤。

诸位可能有些疑惑:马谡不是先锋官吗?怎么又要负责断后了呢?这只能说明,诸葛亮认为情况紧迫,已经来不及派出断后将领,只能就地将先锋官转为断后官。

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诸葛亮特意吩咐马谡:一定要在关卡要道布防。这样布防的好处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也好撤退。只可惜诸葛亮没有把这个好处告诉马谡,结果导致后来马谡理解错了诸葛亮的意图。

诸葛亮以为马谡是自己的心腹,平时两人交情甚笃,此时应该对自己的意图心知肚明。可马谡毕竟不是诸葛亮肚子里的蛔虫。你不告诉他你的真实意图,指望他心领神会。那也太高估二人之间的默契程度了。

马谡是个喜欢自作聪明的人,他没有想到诸葛亮的命令里还有个“打不过就跑”的含义。于是他擅作主张,把阵营扎在了高山之上。那意思很明白:我就是要吸引魏军来攻山,等丞相的大部队来抄敌人后路时,我再突然杀向山下。那时候敌人腹背受敌,焉能不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篇  第一次北伐(6)

马谡的副将王平则不这么理解,他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既然丞相已经吩咐过要驻扎在关卡要道,那么我们就不能改变他的计划部署。再说山上没水,万一魏军断了汲水道,山上士兵的生活都成问题。所以王平再三劝马谡不要上山,但马谡脑子里只剩下些纸上谈兵的东西了,哪能顾得上眼前的事实。他留给王平一千人马,然后把剩下的士兵全带到了山上。

张郃的人马已经来到了山下。马谡紧张地等待着,准备在敌军爬上半山坡的时候突然出击,将敌人打下山去。

奇怪的是魏军并没有爬山,而是把这座山包围了起来,然后在山下不紧不慢地驻扎了下来。

张郃不上山是有理由的,他倒不是害怕被山上的蜀军攻击,他是怕万一蜀军援兵来到,他将受到两面夹击。所以,他干脆先把马谡围起来,然后再寻找战机。

张郃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诸葛亮的主力大军一直没有前来决战。

马谡在山上等得着急了,他心想为什么丞相的大部队还不来呀。他在山上看得清清楚楚,魏军兵马只有五万。只要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