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三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1页)

半天以后,

“靠,秦始皇,你爷爷的也太狡猾了!居然拿张画来唬我!!!!”秦旭忍不住一阵大骂。

原来秦旭脚下的那气势恢弘的场景只是秦人用无数张帛布拼凑起来的,仔细观察还能在那圣殿的角上看见一个缝帛布时留下的针脚。

骂归骂,秦旭还是为秦人那高超的绘画艺术给深深震撼了!上百个足球场的大小,大概就是以上百公里为直径(甚至不止)的一个平面,秦人居然将这样一个庞大无比的地方用帛画给铺满,而且制作手段精良无比,写实的手法和风格,角度的选择和光线的明暗对比用的比欧洲毛猴子还要娴熟。

从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以来,华夏的许多专家学者就注意到了其实秦人的画风或者艺术作风跟后世的作风不一样。秦人更注重写实主义的描绘,注重光线和线条;而后世从汉开始,不知道是不是刘邦认为自己的制度和称号都承接了秦朝的,所以生活类的东西必须改变还是咋地,汉朝以后的绘画和建筑都尽量注重意境和和谐。像《洛神赋》、《仕女图》、《昭君出塞》等等等等,采用的都是类似于抽象型的画法,说是注重意境,于是把一个个应该绝顶美妙的可人儿愣是给画成了那幅营养过盛的模样。清康熙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给康熙的一个孙儿作写实画像的时候还被批评说太逼真,其实是他不知道,在我华夏两千年前,秦朝的画师们画出的画作全都是写实的,比真的还真。我们炎黄子孙才是写实派画风的祖师爷。

(雅格:当然,祖师爷牛B,可是弟子不争气啊!幸好,咱的意境式绘画也达到了外国人所永远达不到的程度。不过,一般人也体会不到那种意境。反正我就体会不出《昭君出塞》里面有啥悲凉啊,恋乡啊之类的感情,反倒是觉得昭君出塞她应该是高兴的,毕竟在汉朝的宫廷里,到了两鬓斑白恐怕都碰不着个男人,塞外多好,强壮的男人多的是!吼吼。。。。。我不懂画的,就是在这里随便吹几句,混碗饭吃,绝对没有想跟谁争论什么的念头。这争论,动不动就牵扯到民族矛盾啊,国家利益啊啥的,头疼!

最后说一句,还是郑板桥的“瘦竹”,徐悲鸿的“奔马”,乐天成的“饿虎”看着更有感觉。

顺便再说最后一句,虽然他们画的也是国画,可是人家的国画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不象。。。。。。。

喂,有没有道德?别扔臭鸡蛋,说你呢!扔西红柿就可以了!靠,

那位大哥,别,别,有话好说,板砖会砸死人的!

啊。。。。。。。。。。。。)

――――――――――――――――――――――――

知道下面的只是画布以后,秦旭感叹几句也就继续赶路了。毕竟等会儿要看见的东西估计比这个还让他震撼。

真期待啊!

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水,颇有当年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意思,接近四个小时后,秦旭到了水晶通道的尽头。秦旭一看,

“&;#8226;#¥%……―*”

又是一扇门!

天啊,又要输血吗?秦始皇,祖宗啊,别逗我了!我哪有这么多血啊?再抽,您直接把我的命那去比较痛快一点啊。秦旭心里一阵哭喊。

看了自己枯瘦如柴的手臂,秦旭无奈的又把手放在门上,

“吸吧,吸吧,小心撑死你!”

可是这次没有疼痛的感觉。

怎么?这次不是吸血过关吗?

秦旭使劲按了按门,果然,门轻松的动了!

这扇门足有两三米高,全青铜铸造,古朴的花纹渗透着岁月的沧桑,可是这样的门,秦旭居然一个人就打开?太不可思议了。

仔细一瞅,哦,门下有好多大圆珠,不知道是不是青铜的,反正就是充当滑轮用的。

随着大门的缓缓打开,一个类似城墙的大门又在那耸立着。门前战立着一个持戈的士兵!

秦旭尝试着推开这道门,可是废老劲了仍然只能推开一点,再看看这个强壮的士兵,估计是要这个人帮忙才能弄开这个门了!秦旭嘀咕道。

那就等着吧,反正我水和食物都够,还有一大捆牛皮纸,是季常老爷子给每个人的包里塞的。真被他说中了,真是人老成精了。只是,不知道他们在那石台上怎么样了?秦旭很是疲惫的坐了下来。看来自己也不用等多久这个士兵身上的陶土就会脱落了,看这有滑轮的门,相信这个空气早就灌进来了。应该过一会儿就能帮这个士兵取虫了。对了,赶紧把季老的虎符拿出来,不然等会儿那士兵醒来给我一刀我就冤枉了!

秦旭准备好一切后,静静的在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