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炼猪油(第1页)

杨四郎高兴的打开油纸包看,黑黑的芝麻糖一片一片,闻着就香,他宝贝似的把油纸包又给包了起来,拿着两个大肉包给杨三姐分了一个。

杨三姐心里很想吃,嘴上却说:“娘买了粮食回来,一会有饭吃了,肉包子你吃一个,剩下的明天在吃。”

余采薇拿着猪板油放进木盆里,对杨三姐说:“肉和面家里都有了,想吃我就给你们包,不用等明天,赶紧吃了,一会来溪边帮忙洗东西。”

杨三姐闻言,这才肯接过肉包子吃了起来。

杨四郎咬了几口,跑到余采薇面前,举着手上的肉包子说:“娘,你快尝尝,好好吃哦。”

余采薇看了一眼他手里的肉包子,皮厚肉少,而且已经冷了,即便是初夏,凉了的肉包子也好吃不到哪去,刚刚应该让他们热一下在吃的。

“娘和你两个哥哥在镇上吃过饭了,不饿,你自己去吃。”

要清洗的东西太多,她买的锅碗瓢盆都得洗,但余采薇只先洗了猪板油,剩下的交给杨三姐一会洗。

杨大朗和杨二郎则是开始和泥巴,找石头,开始架灶台。

余采薇拿着猪板油回来先开始在木根桌上分切,菜刀是新买的,还没有开锋,用老菜刀切的有点费劲。

她留了四小块偏大一点的猪板油,剩下的切小丁炼油。

杨三姐吃了肉包子过来帮忙:“娘,什么是开锅?”

铁锅普及到千家万户三十年不到,或许富贵人家里已经知道用猪肥膘开锅,以后不容易生锈,锅使用的时间更长,但是庄户人家还不知道。

余采薇给杨三姐解释:“寻常的铁锅容易生锈,在新铁锅买来还没有开始用之前,把锅烧热,用猪肥膘反复擦两次,以后铁锅就不会生锈了,炒出来的菜吃着更健康,这就是开锅。”

杨三姐好像懂了,她们搬到山洞用的一直是陶罐,只有在老杨家才用铁锅,确实是每天都能看到铁锅生锈。

余采薇说:“你和四郎去试试新衣服,然后把今天我们买来的碗碟和蒸笼什么的都拿去洗一洗,还有青菜和五花肉,晚上给你们做红烧肉吃。”

红烧肉是什么杨三姐不知道,正是爱美的年纪,她自然更欣喜穿新衣服。

先进山洞把新裙子换上,高兴的低头盯着新裙子打转了好半天,本就不丑的长相,穿上新衣服显得越发秀气。

四个孩子都是第一次穿新衣,个个高兴的不得了。

现搭的灶台没那么快好,还得等晾干。

余采薇只好先用石头临时架了一个开锅。

把铁锅烧的滚烫发红,她用树枝绑起小块猪板油开始反复的擦,然后在锅里加水涮了一遍,再用新猪板油反复擦。

杨四郎看着黑不溜秋的猪板油,舍不得的问:“娘,这个猪板油熟了吧?”

余采薇看他一眼就知道在想什么:“开锅的猪板油不能吃。”

“我洗干净不就好了吗?”

“那也不能吃,里面都是脏的,吃了会生病,一会娘把油炼出来给你油渣吃。”

听说吃了会生病,杨四郎就打消了吃开锅猪板油的想法了。

两口锅都开好,清洗干净,余采薇这才开始炼油。

防止干锅,她只加了一碗清水,把切好的猪板油小块全倒了进去,加入了桂皮八角香叶一起进去熬。

这个时代还不用香叶做调料,桂皮八角贵的吓人,所以这是余采薇从空间里拿的,好在今天买的东西多,孩子们并不会追问这些小细节。

山洞周围全是油脂的香味,不少人从山里挖野菜出来,闻到味道都会忍不住伸头看,心里想着这几个母子野菜都吃不上,哪里来的钱买猪板油回来炼。

一斤猪板油大概能炼出六七两猪油,五斤还是有不少的,杨三姐把原来煮饭的陶锅反复洗干净,放在外面晾一会水分就没了。

陶罐装了大半锅,余采薇只留了一点晚上炒菜用,剩下的则是让杨三姐拿进三洞,天热外面很难凝固,好在山洞里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