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铁 血 义 勇 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部分(第1页)

陈白山坦率地说:“不,是张铁龙考虑的周到,这个方法是人家想出来的。我不能贪功。”

张铁龙神色安祥,昂首挺胸,步履轻快,给人一种干练洒脱的感觉。他深思熟虑地赶回部队驻地,迅速地做了两件事:一是派出侦察排到铁道沿线了解日军情报;二是命令部队迅速出发,赶到南满铁道线上,准备在地形险要的刘庄站附近堵截增援的日军。

张铁龙敢于众目睽睽之下,接受这个艰难的阻击任务,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心里是有着充分准备的。这事就如同一个学生参加考试一样,当考试卷发到自己手里,只要轻轻扫视一眼,就会知道自己能不能答好试卷。他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和对作战区域的综合情况了解,脑海里迅速地形成上、中、下三个作战方案:一是把日军放在事先准备的伏击阵地打,依靠部队现有的装备是可以应对日军的进攻,完成阻击任务,但是部队会有一定数量的伤亡,这是下策。二是在铁道线上打,在日军没有下车时,我军埋伏在铁道两侧,突然发起猛烈地攻击,把日军消灭在列车上,这是中策;三是争取在铁道上的桥梁处所安设炸药包,炸断了铁道上的桥梁,叫日军的军用列车掉进深山沟壑里,日军就会全部灭亡,这是上策。

激战前的夜晚,是那样寂静安宁,就像悠扬的辽河水一样平稳无波。天空碧蓝而深远,一轮明月向大地洒下银色的光辉,星光从窗孔窥探进来,静听张铁龙对军官们讲述的作战方案。

在铁路附近的农村的一间小平房里,张铁龙召开军官会,把作战任务向大家传达,把自己的作战方案向军官们细心介绍。

一连长沈铁生威风凛凛,主张打阵地战,他兴致勃勃地说:“张队长,我认为打阵地战有气势,可以发挥部队的火力优势。经过前两次战斗的考验,我们的战斗力是强大的,是能够同鬼子拼搏的。”

杨大川心平气和,冷静地分析说:“你这是下策。你知道打阵地战我们会有多少伤亡?少说也有八分之一,多说可能是四分之一。从兄弟部队防御作战经验看,日军会使用飞机轰炸地面防守阵地,使用坦克攻击阵地,坚守阵地的部队会受到重大损失。这样打,对部队的损害是极大,得不偿失。”

张铁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知道机枪连长孙春林在任团部作战参谋时到德国考察过,就虚怀若谷地请教说:“孙连长,你谈谈国外的军事原则?结合我们的作战实际讲一讲。”

孙春林神采奕奕,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张队长,现在国内外到处都在打仗,但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军事原则都相通的,关键的是在战斗中、战役中如何运用好这些原则。你看法国元帅拿破仑的战争原则就是进攻、机动、奇袭、集中、保护等五条。德国军事家富勒提出七条战争原则是:保持目标、安全行动、机动行动、消耗敌军进攻能力、节省兵力、集中兵力、出其不意。这些原则目前各国都在使用,效果很好。这些原则是现代军事原则的基础,同我们老师孙子兵法的观点基本上是相通的。东西方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反映在作战方面主要区别是:东方重视结果,重视谋略。西方重视过程,重视细节。刚才你说的作战方案,基本上符合东西方的军事原则,我感觉是能够取得战斗胜利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十章  新上屋抽梯之计

刘振海容光焕发,忽闪着一双晶亮有神的大眼睛,心驰神往地说:“张队长,我赞成你的上策,在铁路桥梁上埋炸药,一下子就会把让小鬼子全报销了。孙子兵法中就指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人,中策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下策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也就是不得己而采取的办法才是攻城。我不同意使用下策,如果采用下策,部队付出的伤亡代价就会很大啊。”

张铁龙沉思着说:“谋攻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文章。孙子告诉我们: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准备在行进中的列车上,全部干掉日军。如果使用炸断铁路的方式,对线路、对机车上的铁路工人都会有伤害的,也不能锤炼部队的战斗能力。在事后的战斗总评会上,我们也不好对兄弟部队讲述,会给人家留下投机取巧的感觉。”

孙春林平时朴实诚恳,给人一种儒雅风度,风风火火地说:“张队长,只要能消灭鬼子,这个方法是可以用的。战争就是战争,过程和方法都不重要,只要能取得胜利就是好样的,就是抗日大英雄。”

郑长江脑子一转,灵机一动,说:“张队长,我看我们今天的战斗适应孙子兵法的《虚实篇》,我们这次用兵作战应该采用“避实而击虚”的兵法。孙子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们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兵法,要分析作战时攻守进退等变化因素,做到避实击虚,想方设法分散日军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军多日军少,最后打败日军。”

张铁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我准备用兵法里的上屋抽梯之计打击日军。”

众人惊异地看着张铁龙:“上屋抽梯之计?”

张铁龙示意杨大川说:“你说说上屋抽梯这个计谋的特点?”

杨大川听到这个计谋如释重负,脸上呈现出轻松地神情,神气地解释说:“上屋抽梯之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八计。它的原文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这个计谋的意思是给日军提供方便条件,诱导日军深入我军后方。我军乘机切断日军的后路,最后把日军消灭。所谓开方便之门,就是事先给日军安放一个梯子,要日军老实地爬上梯子,叫日军进入我们设置好的陷井里。等日军上屋了,进入已布好的口袋里后,就可拆掉那架梯子,痛快地消灭日军。”

张铁龙胸中有数地指着军用地图说:“日军增援部队是乘坐火车来的,我们可以在运行的火车上消灭他们。蒸汽机车运行一百公里就要上煤、上水。大家看,明天日军的军列要刘家镇站停车,车上的日军会下车休息吃饭,我们就可以在那里袭击他们,抢劫他们的军用列车。”

刘振海眨着眼睛,神情庄重地望着地图,思索着说:“张队长,鬼子有可能全部下车吃饭,如果把鬼子的火车开跑了,我们就把鬼子的全部装备搞到手了。下车的鬼子手里没有枪,也没有炮了,鬼子徒手了,就会被我们任意开枪屠杀了。好,好,这个计谋太好了。”

张铁龙胸有成竹地说:“好,明天我们就再演一出抢劫鬼子军车的活剧。”军官们齐声说这个计谋好,脸上都流露出兴高采烈地表情。

张铁龙和刘振海神色匆匆地来到电台收发室,瞅见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匆忙工作。女报务员严雪华头上夹着耳机,白净的脸上流露出紧张的神情。她左手娴熟灵巧地调整着机器上的旋扭,右手在控制发报机讯号的电键上跳动,一会又拿起铅笔在纸上迅速地写着什么。

两名战士在严雪华身后,正在仔细地翻译电文。一名战士翻查着一个小本子,看着收报员给他的写满四个数码的纸,一个字接一个字地查对。他每念一个字,另一名战士就应声记下来。

严雪华的右手最后跳动几下,然后就关上机器,摘下了耳机,轻轻地喘了一口气。两名战士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把电报翻译出来。

刘振海接过来电报,仔细地一看,脸上流露出兴奋地神色。刘振海激动地说:“真让张队长说准了,我们安插在铁路运输部门的情报人员,侦察到日军吉村大队军列的运行时间表。明天早晨军列要在刘家镇车站停车,蒸汽机车要上煤上水,日军要在刘家镇站吃早饭。然后再乘坐火车运行五十多公里到孙平站下车,向邓司令的义勇军进攻。”

张铁龙微蹙着眉头,脸上露出踌躇满志的神情,冷静地说:“鬼子再强大,也会有弱点。我们不同他们打阵地战,我要到他们的老窝里去打。这次我军到鬼子的后方车站突然袭击,就是打击鬼子的薄弱之处,能够击败日军主力部队,这是上屋抽梯之兵法,在抗日战场上的具体运用。”

杨大川心急火燎地跑来,急切地说:“张队长,我们赶快行动吧,时间不等人呐?”

张铁龙对侦察排长肖志勇说:“肖排长,组织小分队,马上出发。” 。。

第九十一章  新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