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亚洲第一女首富:龚如心人生传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1页)

家酒店,投资已超过80亿港元,成为香港的又一标志。

除了如心广场和浅水湾这样大型的商业物业改作酒店之外,在政策放松后,龚如心还把华懋旗下在旺角和观塘等地的工业地盘向香港城规会申请改作中档酒店。如今,华懋在酒店方面的投资已近200亿。

当香港特区政府规定工厂用地可改作酒店用途时,她第一个出来响应,将多个工厂用地申请改建成为星级酒店。

而随着迪斯尼游乐园的建成和大陆与香港经济融合的加快,华懋向酒店的大力拓展已被证明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小甜甜”点心:领先市场

先行者成功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两个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光着脚,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没有一个穿鞋子的。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来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而板井也向国内公司总部拍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

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商战拼的是实力,讲的是出奇制胜。在当今理性消费时代,产品的过剩和同质化倾向带来的是严酷的市场现实。激烈的竞争之中,先一步抓住市场的方向才能成功。所谓“快鱼吃慢鱼”,速度就是竞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能否抓住先机,对企业的生存至为重要。

高明的企业家总是最先发现市场的新亮点,及时抢占市场高地。企业一旦能抓住先机,把握市场大势,在产品选项上作出精明的选择,就如同给自己开拓了一座金山。

只是,机会就在那里,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

市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当人类的一种需求被满足之时,同时另一种需求也就产生了,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谁能率先发现并挖掘这些需求。这个时代,女性可以靠智慧和强韧的意志从事自己热爱的任何一项事业,她们可以凭着美丽、优雅、干练、果断、长袖善舞,成为主宰自己生活的人。被媒体评为“最具价值的模特”的陈娟红在1998年就开始创办“北京概念98模特公司”,首次开创股份制模特企业,并于1999年组织首届中国男模大赛,填补了中国男模在国际同行业的空白。近年与全国17家模特公司及经纪人合作,创办模特经纪人协定网络,成为中国从T型台上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在平淡之中就有红火的消费亮点,有赚钱获利的制胜机遇,有市场需求的着力点,关键就在于是否善于发现市场的亮点,是否善于捕捉需求的亮点。

。。

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

市场不是发明出来的,市场是发现出来的。法国素来被称为“香水王国”,它集中了全世界最多、最有实力的香水生产厂家,市场竞争极为残酷激烈。面对早已饱和的市场以及CD、夏奈尔等著名香水品牌市场占有率的逐年上升,一家陷入困境的小厂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新的亮点:儿童香水。这家工厂毅然放弃了成人香水市场,全力开发儿童香水产品,推出了小巧玲珑的花香、果香型儿童香水,深得孩子们的喜爱。这家企业由此一下子起死回生,成为法国香水行业的新秀。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市场,事实上,新市场就在你面前,只不过是怎样发现这个市场而已。

随波逐流、一味地跟着大方向走,永远也不会赶到市场前面。埃德加·德·波诺说:“你不能通过更加努力地盯着同一个方向来找到一个新的方向。”我们需要的,是寻找新的办法来研究问题而不是按照逻辑步骤进行的思维方式。

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行动力和坚持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你可能有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同时也能用果断的行动去抓住机遇,但是最后还需要用坚持的毅力才能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

问问自己能否把握市场大势?能不能找到正在上升和即将上升的市场机会?能不能准确锁定自己要立足的领地?有没有深切研究消费者在使用和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时,有着怎样的习惯?消费者对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样的满意程度,有什么样的抱怨点?你的市场切入点特别在什么地方?

反观那些优秀企业的创业史,最初大都有凭借市场机会推出优势产品,企业迅速壮大的契机。而这个契机,往往就来自于领导者对整体市场趋势的把握,来自于他们发现市场的独到眼光。

看看龚如心的人生,她做事总是出人意料,很多做法常常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在她的经商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件事:要创新,要成就事业,就得打破规矩。

要成功,就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充满竞争的市场,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在别人前面。

跟在别人后面固然安全,却是无法领先的,自然也就没有成就可言。而且,只有走自己的路,才可能尽快地发现到底能干什么,什么是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明悟时势,把握企业的生存环境在龚如心每一次成功的商业动作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她对时势与环境的深刻洞察。

在1997年到来之前,香港商界有许多人无法确定日后的情形,开始向海外转移,也有人建议龚如心这么做。可是,她拒绝了,说:“我对香港信心十足!”

1997年8月,特区政府举办回归后的第一次土地公开拍卖,标地是位于浅水湾道129号的前莱敦阁军营。浅水湾地区为富豪栖居之所,地价高昂。当时仍为如心广场四处奔走的龚如心决定参与拍卖。

对她来说,这是鲜有的冒险之举:华懋一直以来用“乙种换地权益书”同政府换地,在地皮上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而Letter B只能换新界的地皮,市区的地主要是政府拍卖,龚如心总觉得太贵,很少参与。1997年前后,她开始参与市区地皮拍卖,但她一出场,其他竞标者就会把价格抬得很高,龚如心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选择放弃。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懋都没有买地。

可是这一次,龚如心志在必得。为了避免自己可能有的太过紧张或者动摇,她去了美国,让打理华懋地产的董事梁荣江去竞投。拍卖时,长江实业去的是李泽钜,华懋咬得非常紧。最终,李泽钜报出了54亿的价格,梁荣江举牌55亿,李泽钜放弃了。当时虽然是香港楼市最旺的时节,但在很多地产界人士看来,这个价格还是高得离谱。龚如心则说:“李嘉诚都肯出54亿,他的眼光会错吗?何况香港刚回归,特区政府需要大家的支持,提高港人对政府的信心,那又值多少钱?”

她这样的态度,并不仅仅出于爱国之心,也因为她对局势的明确判断。她对香港有信心,她对自己在香港的前途也有信心。事实证明了她的看法,香港回归以来,她的财富不断升值,事业风生水起。

她看出了中国大陆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在接手华懋之后不久,便开始了对大陆的投资。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龚如心便在河南投资了肉食厂、发电厂、铝厂,在西北地区,也投了不少工业、农业、旅游等项目,在北京、上海、甘肃、内蒙等地,到处都有她的投资,到处都有她成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