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不偏不倚的处世哲理:中庸智慧心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部分(第1页)

蘧伯玉是我们卫国有名的贤大夫,不仅有智慧而且仁义过人,为人处世十分谨慎,这样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礼法的。

所以,我才断定,刚才那个在夜里还要守礼,在国君门前下车步行的人,就是蘧伯玉。”

听完夫人的话,卫灵公半信半疑。于是,他就叫人出去查清楚。

后来,果然不出夫人所料,这个人确实就是蘧伯玉。

从此,蘧伯玉更加赢得了卫灵公的信任和尊重。

在一家工厂里,有一天,一个主任发现一件怪事:自己明明没有在一份报告上盖章,而那份报告上面,却赫然印着自己的印章。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四处查探,很快就发现是自己的助手干的。

原来,每次的报告,都应该由主任亲自盖章才能通过。

可是,这份报告送上来那天,主任恰好不在。

于是,这位助理就自作聪明,认为不就是盖个章嘛,主任的章就在抽屉里,拿出来盖了就是了。

因此,才有了上面的一幕。

事情查清楚之后,主任严肃地批评了助理,认为他一点没有诚信。

在主任看来,他的印章放在抽屉里,没有上锁,是对助理的信任,相信没有得到允许,助理是不会乱动自己的东西的。

可是,助理这次的行为,却严重损害了主任对他的信任。

在主任看来,这次助理能趁他不在,私自拿出印章给报告盖章,那下次还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这就很难说了。

这件事情之后,助理就下岗了。

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情,却导致了失去工作的严重后果,这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诚于内,信于外”所导致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人啊,认识你自己(1)

《中庸》的诚信,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认识自己。

为什么人要认识自己呢?

原因在于,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才有可能真实地生活,才能真正做到诚信。

实际上,“认识你自己”,是一条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智慧箴言。

在古希腊,最早将这句话作为哲学来教育世人的,是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史的智慧源头,是西方哲学的鼻祖。

苏格拉底的一生,就是孜孜不倦地传播哲学的一生。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其实很像我们的孔夫子。

据史料记载,苏格拉底经常在雅典的一些公共场所,或者酒宴上,不断地向人们提出各种问题。

在问这些问题时,他表现得很无知,总是不停地追问。很快,就会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这时,他才开始从那些矛盾之中总结出一些概念的定义。而这些概念,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

比如,什么是虔诚的,什么是不虔诚的;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道的;什么是理智的,什么是不理智的;什么是刚强的,什么是懦弱的,等等。

无论苏格拉底问什么问题,他的落脚点都是两个:美德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美德?

有一次,苏格拉底碰到了一个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两人争论起来了正义这个概念的含义。

当时,尤苏戴莫斯正准备竞选雅典城邦的领袖。

于是,苏格拉底便问他:“一个人,假如想要当领袖,就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本领吗?”  尤苏戴莫斯十分肯定地答道:“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做一个好公民都不够资格。”  苏格拉底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么你说说什么叫正义,什么叫非正义?”

问完,他拿出纸和笔,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纸的两边,意思是让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出来。  尤苏戴莫斯拿起笔,毫不迟疑地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和抢劫,都写在了“非正义”的下边。  然而,苏格拉底却一一反驳道:

“打仗时,进入敌方军营,偷窃他们的作战图,难道是非正义的吗?

一个人生病了,不愿意吃药,母亲就骗他,说药一点都不苦,结果这个人吃了药,很快恢复健康,这种欺骗难道是非正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