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部分(第1页)

这时他的一个下属鼓起勇气请教丙吉。

丙吉微笑着回答他:〃取缔群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身为宰相只要每年一次评定他们的勤务,再将其赏罚上奉给皇上就行了。宰相对于所有琐碎小事不必一一参与,在路上取缔群众围斗更不需要。而我之所以看见牛气喘吁吁要停车问明原因,是因为现在正值初春时节,而牛却吐着舌头气喘不停,我担心的是阴阳不调。宰相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车询问原因何在。〃众随从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宰相英明。

所以说,经营管理者不应事无巨细,统统参与,而只要掌握大局:第一对大局的判断和掌握,第二是调整团体的能力,第三是让员工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管理能手刘晏

唐朝有位叫刘晏的人,他的官衔为转运使,负责筹集钱粮等物资。当时正是战乱之后,国家的各种开支费用都十分紧缺,刘晏是个机智聪敏的人,善于在有无之间随机应变,在各地设置了驿站相互观望,用高价招募善于骑马的骑手专门负责打听和上报各地的物价,即使是远地的物价,他也想尽办法得到信息,用不了几天就可以传到刘晏那里,这样对于掌握国家财政经济有了主动权。

刘晏在经济管理运作中,主张政府在丰收地区粮价偏低时,用较高的价格买进粮食,在歉收地区粮价偏高时,用较低的价格卖出粮食。这样有利于调节物价,保持各地市场和社会稳定,国家亦可从中得一些经济利益。当时政府采纳了刘晏这些管理意见,果然收效明显。

在刘晏当转运使之前,运往江滩的粮食由于路途上河流急湍难行,运输管理又不得当,往往一斛粮食运到关中,能保留八斗就已是相当的高了。刘晏上任后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力情况相机行事。他造了几种类型坚固的运船,分成几段路向关中转运粮食,长江上的运船到扬州,汴水上的运船到河阴,黄河的运船到渭水入河口,渭水上的运船到太仓。其间沿河设立了粮仓,一段一段地递相运转。这样,每年沿河运送的粮食达到一百多万斛,不但没有一斛一升损失,而且效益大大提高。

刘晏后来管理盐的买卖也成效卓著。他使用官府食盐专卖法,把盐的买卖混乱局面治理好了。他坚持只有产盐的地方才能设盐官,这样既可减少盐价负担,还可杜绝贪官。对于那些远离产盐区的地方,刘晏就以政府名义在产盐区收购,然后转运到那里,贮存起来,陆续卖给广大百姓,价格比那些哄抬盐价的商人低得多,使市场得到平抑。这种做法,当时称为常平盐。刘晏这种食盐专卖办法,即使百姓利益得到一定的保护,又为政府增加了不少收入。

刘晏对财务和商业的管理有其独到之处。他总是能把政策灵活调节、因时、因势、因地而变,从而总能适应情况,掌握主动。相信他的做法对众多经营者有不少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