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康国殇纪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部分(第1页)

宗翰与宗望都是很聪明的人,使用边打边谈的策略,把宋朝君臣玩儿得团团转。这个招数果然奏效,宋朝君臣被牵着鼻子走,往往是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让人疲于应付。而金军并不闲着,乘机向东京挺进。宋钦宗在知道金兵发起进攻后,命令河北、河东的宣抚副使折彦质率领十二万士兵沿着黄河布防,李回也带领一万骑兵协助防守。总体来看,兵力应该算是很雄厚的。

当金军杀至黄河北岸河阳(今河南孟县),准备在此地渡过黄河时,拆彦质已率十二万宋军在此扎营等待金军。金军知道硬要进行登陆战肯定有难度,毕竟折彦质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折家将”的传人,是折可求、折可存这两位折家名将下一辈中最厉害的。折彦质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老将种师道的副手,曾在###农民起义和进攻西夏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金兵这次又玩了一个新的花招,搞心理战术。在战场中,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以说是一位欺骗专家,他的至理名言是“在打猎之后、在战争之中、在选举之前,都是一个人说谎最多的时候”。本来老实巴交的金人玩起欺骗战术来,可绝对不比这位在欧洲纵横捭阖几十年的老江湖玩儿得差。

金兵在宗翰的指导之下玩儿起来心理战,架起几百面牛皮大鼓,连夜派人轮流猛敲,宗翰自己也找来一面大鼓赤膊上阵。对岸的宋军多是河北路、河东路的军队,很多军队都是由溃散的逃兵组织起来的,对金军早有恐惧心理,听到北岸金军气势高昂的擂鼓声,神经本已经绷到极限的宋军将士,怎可再承受一夜的惊吓。

要知道军中宿营最忌炸营,一旦军卒在睡梦中惊厥,与之同样心理的军卒也随之惊醒,或惶恐四散奔走,或相互寻仇厮杀。如将领弹压不及时,势必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军营的崩溃。动物也有这个毛病,夜里一只鸡叫了起来,其余的也会跟着叫,这叫做“炸窝”。

折彦质也是一位勇武刚烈、颇有谋略的大将,而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折彦质犯了最大的错误,就是下令各军自守本寨,无帅令不可擅自出战。各个大营的将领恐怕金兵渡过黄河以后先攻击自己,有将领把营地撤离了几十里,但是这样一来,所有人都认为金兵已经过河,状况不明的军队因为恐慌就“炸窝”了,很快就做鸟兽散。

第十五回 折彦质兵溃黄河岸  胡直孺被执显英雄(3)

转天一早,敲了一夜鼓的金兵赫然发现折彦质的十来万宋军已经跑得一个不剩。于是金兵兵不血刃,只凭着敲敲鼓的战术渡过了黄河天险,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战。

折彦质乃北宋折家将后代中战绩优异的将领,又是进士出身,在武将里面是凤毛麟角的人物,真说得上文武兼备。第一次汴京被围他就积极勤王,后来又辅助李纲赴援太原,与金人血战而退。

但是在守卫黄河这一战,宋军兵将未战即溃,折彦质无可奈何,孤身一人也无能为力,只得随溃兵而走,随后因为此次大败而被贬至永州安置。宋高宗南渡后,折彦质被重新启用,后因反对议和,被秦桧排挤出朝廷。绍兴三十年,折彦质在悲愤中病逝,死前还“每以家世忠节不得归中原为恨”。

尽管宋朝的君臣软弱可欺,尽管宋朝的军队像豆腐渣一样一触即溃,但是金兵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并没有因此放缓脚步,在渡过黄河后迅速向东京挺进,宗翰与宗望分别于靖康元年十一月中下旬率兵到达东京城下。

在此之前,各路的兵马在接到种师道的勤王檄文后已到达东京城下,但是都被唐恪等主张议和的人以京城粮草不足为由,遣散或者返回到出发地了。唐恪这样的做法主要是怕金兵找理由不进行和谈,因为宋钦宗已经许诺割让三地,如果这些军队在京城护卫,难免给金人破坏和谈的口实,真是愚蠢之极呀。

这些混蛋愚蠢得可爱,谈判都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苦苦哀求人家大发善心是没有前途的,这个简单的道理这群书呆子根本不懂得。结果,当金兵第二次包围东京的时候,东京城外连个勤王军队的影子都没有,而东京城内只有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守卫部队六七万人。

宋钦宗一看形势不对,接连派遣使者携带蜡书到达相州,任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要他火速驰援东京,并且再次发出诏书要求各地派遣军队勤王。但是为时已晚,派出去的使者都被城外的金兵抓获,各地守军没有新的朝廷指示也不敢轻举妄动,万一被扣上“破坏和议”的罪名就得不偿失了。至此,东京被金兵团团包围。

投降与抵抗之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也没有阻止金军前进的步伐。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宋朝君臣还没有吃够犹豫不决的亏,在此紧要关头,他们还在争吵不休。等到京城被困,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宰相唐恪也觉得金人凶恶,“纵使为奴隶也不可得”,私下里建议钦宗赶快突围迁都,作为权宜之计,以备将来再恢复疆土。

但是其余的投降派引用了苏东坡大学士的一句名言“周朝失计,莫如东迁”这句话,劝阻宋钦宗不要如此行事。这群书呆子说的是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结果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号令天下却没人理的局面。

这群书呆子的话确实也有道理,但是他们也不考虑一下,坐守危城难道就是好的策略吗?况且,宋朝的中央政权对各地的控制很严格,迁都的话也不会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后就证实了书呆子们的错误。宋高宗建立了南宋政权,并没有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

然而宋钦宗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后,终于下定决心,他用力跺着脚发誓说:“朕今日当死守社稷,绝不逃避了。”宋钦宗决定与东京共存亡,真是误国不浅呀。想当初金兵第一次围困东京时,他不应该逃跑却一心想逃跑,到了这一次,东京肯定是守不住了,该逃跑时他倒是不想逃跑了,准备与社稷共存亡。这与他向来犹豫不决的性格有关,真是应了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第十五回 折彦质兵溃黄河岸  胡直孺被执显英雄(4)

不过宋钦宗不准备逃跑也是有私心的,因为道君皇帝宋徽宗已经回到了京城,如果他逃跑了,宋徽宗宣布回复原位或者再立新君,皇帝的宝座就没有了。只要他在京城,跟金人好好谈判,就算是割地赔款也不会丢失皇帝的宝座。至于恢复失地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可以不管那么多。就这样,宋钦宗下定决心留在京城,也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失败与屈辱。

金兵自从靖康元年十一月开始围困东京,宋钦宗命令将士、百姓、僧道一干人等上城墙守御,又设置了东西四壁的守城官员各一人,另外还准备了一万人的机动部队,随时防备敌人的突破。这些新招募来的守城士兵,很多是市井上的游手好闲之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干一些欺压老百姓的事情还可以,行军打仗就肯定不行了。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与金兵在城上城下对峙,任凭金兵在城下运石伐木制造攻城工具,他们竟在城头上老老实实看着,连弓箭也不“舍得”发射一支。让这些人保卫首都真是难为了他们,他们作战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须给赏钱,否则就不动手,根本没有“抗金救国,保家为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