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都市侠之青铜短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六章 我们永远是朋友(第1页)

我们到达之后,又陆陆续续的来了一些人,远看看到有情侣走在深入海中栈桥上,晨光中的剪影真的很美哦。

应该是多次看日出了,每次看日出感觉周围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这次看日出周围人很少,大家都可以安静的看日出。

观日台上人还比较多,台下海边林立的礁石上也站着人。

周想天环视远方,东南方大海苍茫,北有燕山起舞,山头紫云横天际。秋风萧瑟,鸥鸟翔飞,大自然展现了海港晨曲的独特意境。

天边出现鱼肚白时,东方欲晓,渐有红光泛起,继而一抹红霞显露天边。

随后火红的太阳露出笑脸、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日愈升愈高,一跃出海,朝霞满天,染红了海尽头的一道波澜。

霞光中的远海处,几艘渔船融在曙色内,虽远却清晰可见。

我不禁想到,这就是老人家浪淘沙·北戴河词中的“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吧。

看完日出大家用完早餐后,出发去秦皇求仙入海处。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古属碣石地域,据说秦始皇曾驻跸于此。

秦始皇求仙入海处景点的大门气势非凡,是仿秦汉阙门形式。门上是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秦皇求仙入海处”匾额。

门前雄踞两只“天禄”神兽虎虎生威。

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组群雕展示着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的场面,车奔马啸,人物传神。群雕立于高台之上,有40米长。

群雕生动的再现了秦始皇、车马及随从人物等造型、以表达秦始皇一统华夏,千古一帝的风采。

接着导游带领大家周游了战国时代,韩、赵、魏、齐、燕、楚、秦等七国的风土民情的展示。而后,大家到秦始皇用脚踏过求仙之路上,一起走了走。

艾婕绮边走边念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秦皇走过的路被我踩在脚下,秦皇未实现的愿望,已被我们实现。我们还要永远走在人类的前列。”

随后大家来到秦皇岛码头开阜地。

秦皇岛码头开阜地是光绪皇帝钦批秦皇岛自行建港,于是从光绪二十四年(1899年)开始建设大小码头和铁路专用线,标志着秦皇岛大码头正式开埠。

昔日的开埠地已经成为秦皇岛的历史,如今的秦皇岛新港已经替代了开埠地的地位,开埠地码头现已成为秦皇岛人民的享受文化生活一个好去处。

我们又去了秦皇岛的老码头。

据史料载,光绪三十年(1904年)这里还是刚刚建成的木质简易码头,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不列颠垄断资本家伙同南非兰德金矿主,欺骗引诱大批华人劳工去南非开采金矿。

运往南非的华工,必须签订雇佣契约书,称“契约华工”。他们就是从老码头登船,驶离神州大地。

他们在南非阴暗潮湿的矿坑里,在洋人资本家的皮鞭下从事艰苦的劳动。

合同期满时,输出时的多人,返回时只有多人,大批劳工累死病死,葬身异国他乡。

我遥想当年,那些河北、山东一带走投无路的灾民,怀揣卖身的“契约”,身无分文,在这里上船驶入茫茫大海……。

想到这里,看看眼前百姓丰衣足食,一派太平盛世欢乐景象。

想说的话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只有祖国真强大,人民才能享安康。”

中午,吃完饭,开车在秦皇岛市内加满油,接着大家就行进在回京的高速路上。

回京路上的车流量稍微有些堵,我叮嘱二位司机不要急躁,安全第一。

我这台车由饶赓霞先开车,大伙边走边聊,简晓夕说:“这趟旅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站阿那亚的独特景致和现代化景区的不同管理方法以及区别于其他景区的生活方式!”

艾婕绮说:“未来嫂子说的对,我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