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5岁考上清华大学:快乐女孩成长笔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部分(第2页)

从幼儿园出来玩两三小时,有时还不能玩够,夏天的晚上,南南还要再出去玩一玩,一直到天黑。人民日报社的院子很大,当时也没什么汽车,她便在院子里疯跑。凡有高一些的地方,她总要爬上去再跳下来。当时,我们给她剃了个光头,以图凉快,加上她的这种野性,有些不太熟识的人就以为她是个男孩。这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很厉害,至今还有一些不是特别熟悉的同事,偶尔碰上我,还会问:你儿子怎么样了?(插图1:剃成光头的南南和小男伙伴在一起,还真跟男孩差不多。左为南南。)

当时人民日报社院子里有一个巨大的圆形花坛,里面种着一棵塔松。松树还较小,花坛边沿全部露在外面。南南喜欢爬上花坛,绕着松树一圈一圈地转。当时她才一两岁,我们怕她摔着,就在下面牵着她的手走。她在上面走或小跑,我们在下面扶着,有时她走得快了,我们跟不上,实际只起到个监视的作用。半人高、窄窄的花坛沿,大人看着都眼晕,可她在上面自得其乐,一圈圈地走或小跑。我们跟着她也走了一圈又一圈,头都转晕了。有一次,南南小姑妈和姑父从杭州来看望我们全家,南南也要求去花坛上玩,我和她小姑牵着她转了一圈又一圈。如果是其他家长,可能就不让孩子在上面转圈,因为毕竟有半人高,还比较窄,有一定危险。但我们没有阻止她,而是护着她一圈一圈地转。我们觉得,这不是将就孩子,而是顺应她好动的天性,进行体能运动。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这棵松树已长得十分粗大,长长的枝蔓已远远伸出了花坛。至今我在报社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南南小时候在上面转圈的情景,想到它对南南成长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很庆幸:要是南南近几年出生,就不可能在这上面转圈了。

(图2:外出游玩不仅仅是爬山,玩玩具,还对一切事物好奇。瞧,南南不知被地上什么东西吸引住了,看得这么专注?)

(图3:爱走这种可蹦着过的断桥。这是柳荫公园的断桥,南南最喜欢去探试。)

根据我们的初衷,南南是个女孩,应该按女孩来培养,可南南从一出生就没有一点女孩样:既不斯文,也不娇气。倒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男孩性格。

也许,我们没有刻意要管教南南,这倒成全了她,让她能够自由地、快乐地成长。可以说,南南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 周末爬山好快乐

家长要尽量挤出时间,每周陪孩子到户外玩耍

户外活动总变幻场景,让孩子老有新鲜感;

户外活动有一定接触面,可让孩子逐渐认识世界;

户外活动有一定“危险性”,可锻炼孩子的勇气和胆识;

户外空气新鲜,多晒太阳,促进孩子骨骼成长;

户外活动是任何家庭游戏所无法替代的

不光每天从幼儿园出来后要在户外玩,每个星期天也要出去玩。当时每周只休一天,要搞卫生,整理家务,我们两个大人就轮流带她出去玩,相比之下,她爸爸买菜做饭,我带出去的时间多些。每次出去都是大半天,去的地方主要是公园。去的最多的是景山公园,因为那里有山,又不太高,正好适合两三岁、三四岁的孩子爬。南南大概从两三岁就开始爬景山,差不多每一次去,我们都要把景山的前山后山爬个遍。几乎每一条可能上山的路,我们都爬过。她不喜欢走“正道”,不喜欢走规规矩矩的大路特别是人工修建的石板路,而喜欢走小路。她最喜欢爬景山的后山,因为那里的路比较陡,有一些乱石搭成的路,她不走下面的正路,而往往要走旁边的乱石头上。我们认为也许她觉得这样的路总有变化,才有乐趣。

(图4:南南外出玩耍,总喜欢爬这种乱石堆。)

(图5、6:南南爬山很快,总是走在前面。爬到一定高度,回头一看,发现大人被她远远甩在后面,十分得意。)

(图7:爬公园的小山)

(图8:没路的假山,南南也能想法爬上去。这是北京柳荫公园里的假山,每次去该公园,南南都要去爬这座假山。)

有一次,我带着三四岁的南南快爬到景山最高处时,突然遇到一个日本人。他手里拿着立拍得相机,嘴里叽里咕噜说了半天,我们听不懂。陪同他的翻译告诉我们,他觉得这孩子很可爱,很勇敢,这么小就能爬山,了不起,想给她照张相送给我们。当时国内立拍得相机还很少。人家是国际友人,我们不好反对,只好任由他拍。一会儿,照片就慢慢显出影像来。照片上的南南剪着短发,像个小男孩。这张照片原来一直放在镜框里,后来搬家时不知放哪里了。

科学养育  快乐成长(6)

◎ 鼓励孩子玩出新花样

孩子都淘气,这实际是一种能量发泄,是成长的需要。要鼓励他们“淘”,不要限制他们、阻止他们

要鼓励他们异想天开,玩得“出格”,尽量让他们玩身边随处可见的实物“玩具“,少玩电动玩具

鼓励孩子玩那些看似不太安全的玩具,这是有挑战性的,对锻炼孩子的胆识和勇气、树立自信是大有好处的

南南好动的“野性”还表现在:上楼梯,别人是一级一级走着上,她是蹦着上,跨着上,从一次蹦(跨)一级,到两级,三级,最后到四五级。最经常的是过地下人行通道,往往都是石梯,她两脚叉开,达到最多级数,直到不能更远为止,然后一使劲,跨上去,这一跨,就是三四级楼梯,跨上了再接着跨下一个三四级,直到楼梯走完。或者蹦着上台阶,再蹦着下来,都是二三级,三四级。有时不尽兴,再反复来几遍。可以说,南南小时候走这样的通道,几乎从来没有按正常情况一级一级走过,全是以这种非正常方式“走”的。有时我们从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个出口旁边通过,并不需要进去,可她抢先几步,快速跑下去,再从另一边跑上来,常常为绕了道还能赶在我们之前到达而自得。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大人走路是尽量走近道,可她非要绕道上下楼梯。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把这作为一种玩耍的乐趣了。我们本来很怕她磕着,但她因为平常活动得好,全身很灵巧,磕着碰着的时候并不太多。

每次在户外,只要有可能,她都走人行道边上的那块窄窄的只够一只脚下脚的边沿,甚至要走在旁边隔离草坪的铁栅栏上——只是一根钢条而已,有的为了美化,上面有花纹,中间有高有低,很不好下脚。当然,这时,她总要让我们扶着。

每周末出去玩,爬过山后,如果意犹未尽,还会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