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力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部分(第2页)

很像是黄钟大吕警世之言,但敲钟的时机晚了点,21世纪到来了,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忙,即使学界中很多人听到了这钟声,却少有人幡然醒悟,多半是忙得顾不过来,嘴里嚼着生米饭,冲进了各自的办公楼。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学习现代化:奸诈的老师与懦弱的学生(1)

学界的解读仍在“吃生米”,一百多年后仍然没有发挥出洞察力,并不只关系到学界在学习成绩上得三分还是得五分,而是事关本国现代化道路的成败。

王韬预言,不出百年,西方的一切器物都将出现在中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国将全面现代化。但全面现代化意味着什么?王韬看到的是,中国必自此而自强,足以与诸西国相抗。他将这一形势称为“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可以认为,此公在一百四十年前对现代化的认识,至今仍基本正确。

虽然还没有人能说清楚现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对于现代化不是什么,至少是有所认识了。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师夷长技”,但也不是简单的全盘西化,这个认识,在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就基本上已经建立了。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人士易鼐和樊锥等人,曾提出过“一切悉从泰西”、“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是效”之类主张全盘西化的言论,但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但可笑的是,“唯泰西是效”这种思想,直到今天,在中国的学界,还有不小的市场。

之所以原本已解决的问题,后来又重新成了问题,原本已很清楚的洞察,后来又成了稀里糊涂,原本已达到的思想高度,后来又直线滑落下来,以至于到一个世纪后,中国学界对西方、对现代化的解读,仍在吃生米,不能消化,个中原因多多,内因外因都有。

1。老师的双重身份

西方国家开创了登山赛,并率先登山成功,成为了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同时也成为了所有后发国家的老师国家。

西方当老师,诚心诚意地教,中国学生也未必能全学到、全学好,因为总有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学生虽然极聪明,但毕竟存在语言、文化、思维习惯等诸多障碍。老师教了一百,学生学了六七十,就算是及格。

但还有另一方面。考虑一下,若西方这个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强盗,既有领先地位,也有统治地位,情况又会怎么样呢?老师既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也享受着统治学生、掠夺学生的利益,那么,这个老师就不一定,或者肯定不会是诚心诚意地教了。

按理性经济人假设,老师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教授学生,也会成为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当利益最大化体现为统治最稳固、掠夺最方便这些很现实的目标时,即便将大量伪知识、毒知识教授给学生,不也很合乎理性吗?中国学生有什么理由相信,老师会为了学生学到真知而违背自己的逐利本性呢?经济学家们说了,都是经济人嘛。

两个方面加起来——学生们本来就不一定学得好,再加上老师半心半意、歹心歹意地教,把学生们当手段、当工具甚至当洗脑对象地教,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竟然会没有问题么?学了一大堆伪知识和毒知识回来,再研究西方、研究中国自己,竟然会不出错么?尤其是涉及西方学术中与统治术和掠夺术关系最紧密的那些知识,政治学说、经济学说、制度学说等,如果这里面不包含蒙汗药、*药的成分,西方老师不也成了一群傻子了么?你觉得他们傻么?这几百年来,他们真傻过么?

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负责处理与列强条约事务的钦差大臣耆英,接到过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写给他的一封国书。据耆英自己说,他被国书中华丽的辞藻和极尽恭维的语气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这一套“文明”、“高雅”甚至“规范”的外交礼仪,其本质又是什么呢?美国人自己后来透露,韦伯斯特用的这一套措辞术,其实是美国人在与印第安酋长们打交道时早已练就的本事,说白了,就是忽悠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学习现代化:奸诈的老师与懦弱的学生(2)

如果几句漂亮话就能换来真金白银的土地,这一套招数凭什么不用?

太不好理解了!朗朗乾坤、光天化日啊,看起来很像好好先生的西方老师,真的就这么居心叵测地欺负学生、*学生么?

别急,一急肯定出错,摔门离开教室,很容易,门外站着从晚清守旧派到现代排外派一众遗老遗少,齐刷刷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回头浪子。

真正的洞察,决不可能在拒绝老师的闭目塞听中获得,即使有王阳明那套心学修养也没用。回到教室坐好,气定神闲,目视前方,盯住西方老师的眼睛听他继续说,你以为学生不听课老师正好图个轻省吗?决不是,没有了学生,老师就断了生计,他其实比你还急。

老师急,学生不急,事情就容易看明白了。

登山赛是西方开创的,原来大家都在平地上散步,现在西方国家先上了山,等到其他国家都明白了之后,这几个先上山的国家已经高高在上了。这就是所谓的先发优势,就是一开始就形成的优势。但如果考虑到,登山赛最初的那个时期,也就是世界奴隶贸易最盛的那个时期,那么,说先上山的先发国家,实际上是踩着落后国家后背上的山,也没什么错。

静态地看,现在的先发国家好比是一座大厦,这个大厦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有一部分是深藏在地面以下的地基,有一部分是地面上光鲜亮丽的建筑物,地基是在现代化最初阶段打造的,而地面上的建筑物则是后期的现代化成就。在学生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现代化时,大厦已经先于学生们之前盖完了,学生们只看到地面上漂亮的建筑物,惊羡不已,迫切地想要学习,想要把自己的国家也建设成这个模样。

但是,只要学生们冷静观察,就不难发现,老师在传授盖大厦的知识时,对如何打造大厦的地下基础这个部分,提得不多,而对地上建筑物这部分总是滔滔不绝,展示大厦的结构设计,炫耀其内外装修。学生们一般也不会对这种讲授有所质疑,因为静止地看西方国家,本来就是外面这个样子,老师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