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七零漂亮女知青,糙汉捧在手心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皮鞋票与高知特供(第1页)

陶映篱并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她将江小楼做过的事公之于众之后,就回了知青点,打开了柜子,把自己这段时间做的杏子果酱和人参蜜找了出来。

其实人参蜜陶映篱是这两天没去上工,自己在宿舍里偷偷鼓捣的,所以人参的药性还没有浸透到蜂蜜里。

毕竟百年老参那么罕见,让别人看见了肯定不好解释,她也只能在没人的时候偷偷炮制。

但这人参蜜里毕竟加了桃花露,而且加得还不少,即便没有人参本身的药性,吃了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更何况邮寄东西路上还要耽搁时间,东西到了外公外婆也不可能一口气把人参蜜这种大补的东西都吃了,趁今天有空寄过去正合适。

陶映篱把准备给陆铮母亲的那一份人参蜜单独留出来,收进了柜子里,就从柜子最下面一层,拿出自己下乡时带来的真皮手提箱,把要邮寄的一堆罐头瓶装了进去,提着手提箱在路边等到了一辆牛车,就搭着顺风车来到了镇上,带着手提箱去了邮局。

邮局的那位中年女办事员看见陶映篱寄这么多瓶瓶罐罐的,还是分开两个地方寄,有些咂舌地说道:“这玻璃瓶子这么压秤,你还不如装成大罐寄回去呢!我看光你这些瓶子罐子,就得用不少邮费。”

陶映篱只好解释道:“是给亲戚的,都放在一个里头不好分。”

“这有啥不好分的……”女办事员的目光瞥向陶映篱手里那两罐人参蜜,也没把里面那些比铜钱还大的薄片联想到人参上面去,暗自嘀咕道:“也不去多贵重的东西,恐怕邮费都比东西贵了。”

其实倒也不是办事员多管闲事,而是这个年代邮寄东西真的很贵。

即便是乔家和陶羡君这种高收入群体,也不会天天给陶映篱寄东西,因为这样寄真的是寄不起。

陶羡君从上海那边给陶映篱寄一次东西,往往就要寄一大包,每次按重量和路程一算邮费,就要七八块,有的时候甚至要十块出头。

所以哪怕陶映篱在家里很受长辈们喜爱,通常一个月也只能收到一到两次包裹,再多基本就不可能了。

而亮珠镇这种小地方,花钱往外寄包裹的本来就不多,办事员也是怕一会儿算完了钱,陶映篱又嫌贵不寄了,白耽误她一阵工夫,所以才出言提醒。

眼下见陶映篱坚持要寄这一堆瓶瓶罐罐,办事员也就不再废话,开始给陶映篱的包裹称重,分开打包算钱了。

“九块七。”

办事员按照陶映篱填的地址算完了钱,用一副“你看我早说了吧”的眼神看着陶映篱,示意她交钱。

陶映篱没把这些钱放在心上,拿出小钱包,就从里面抽出来一卷钱,打算数出来九块七递给办事员。

然而她的小钱包塞得太满了,一把钱抽出来,就一起带出了几张票,散落着掉在了柜台上。

办事员的眼睛在其中一张票上扫了一眼,目光顿时就挪不开了。

陶映篱掉在柜台上的票里,有一张皮鞋票。

这个年代工业生产力不像后世那么发达,像是包含橡胶、金属、塑料、真皮、真丝等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或本身就含有高新技术、亦或者相对稀缺的商品,都是需要工业券和对应的商品券才能购买的。

皮鞋就在此类当中。

邮局的女办事员名叫赵淑琴,今年三十七岁,家里有个女儿,正是爱美的年纪,这段时间跟她闹着想要一双皮鞋已经闹了许多次了。

眼下赵淑琴看见陶映篱有皮鞋票,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她主动帮陶映篱把掉出来的票都捡了起来,递给陶映篱的时候,一双眼睛望着最上面那张皮鞋票,殷切地问道:“小姑娘,你这皮鞋票……能不能换?”

赵淑琴厚着脸皮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做好了被陶映篱拒绝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