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亡新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部分(第1页)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悲歌》第一章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悲歌》第一章

致 读 者

本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共46章,约130万字),由公子异人初识吕不韦起,至项羽进入咸阳、杀灭赢氏子孙,火焚咸阳宫室止。内容函盖了自异人的兴起至胡亥的败亡,在长达四十余年中所发生的一切大事。

对于这些大事,您可能认为自己早已“熟知”,而不需要再耗费时光!但我们还是要坦率地告诉您:据以往的视角看秦朝兴亡的观点,许多都是不可靠的!比如对秦亡的原因,过去的观点都认为是秦始皇推行“暴政”的必然结果。 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则表明:“汉袭秦制……”的汉朝,其刑法的“繁与酷并不逊色于秦……在一些时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从探索秦、汉两朝,在政策大体相同,秦始皇的政治素质和人格魅力,还远高手刘邦的条件下,秦国因何早亡?而汉朝则享国久远?这一历史事实的原因出发,终于发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贾谊等人对秦亡的论述,许多都是不可靠的。比如对流传极广,影响特大的“焚书坑儒”的事实真像却是“焚书”确有其事;“坑儒”则属子虚乌有,而这一恰恰是用以诅咒赢政推行暴政的“铁证”,原来却是假的!!又比如秦始皇推行的政策,如果不比六国的宽厚,他还能动员并统领秦国的人力、物力去征服六国吗?荡平六国后,秦始皇更以他的睿智和激情,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于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过去显然是愧待他了!

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极快,但我们深信:只要您静下心来,看上一、两章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又具有较强可读性的《大秦悲歌》,您将会在完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阐述中,恍然大悟——历史原来是这样的!而感到迴肠荡气,余味无穷。

《大秦悲歌》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将您带入到赢政生活的哪个年代的“实景”中,去把握事件的因果,从而使您爱不释手,不虚一读!

楔  子

战国末年,经过一百多年的蚕食吞并,战国七雄中真正的强者,只剩下被中原各国称之为“戎狄之邦”,地处我国西部的秦国。

尽管六国之间也征战不断,但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不得不采取让苏秦挂六国相印,组织八十五万大军合纵抗秦的大计,誓师共击秦国……

在强大压力下,秦国被迫采取退让土地,收买敌国内奸、谋杀合纵军主帅苏秦的战略,终于使合纵抗秦的六国联盟不攻自破……

九年后,秦军开始反攻,秦昭王命白起为帅发兵攻打对秦国威胁最大的楚国。为防止列国出兵援楚,秦昭王按战前制定的计划,除对弱小的韩、魏等国屯兵威胁外,对实力较强的赵国则采取拉拢的方略,与赵惠王结盟立誓,互为兄弟,永不相攻。为“取信”于赵国,秦昭王还派出自己的继位人——太子安国君赢柱到赵国为人质。在伐楚战争中适逢赵惠王病逝于邯郸,葬礼结束后,在秦国伐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秦国以秦昭王年事已高为由,迎回了太子安国君。赵国新君赵孝成王登基后,秦昭王又派出年方一十四岁的王孙异人,代父安国君到赵国为人质。

异人刚到赵国时,正值秦赵交好,他被待若上宾,随着因秦国背盟而引发的秦赵交恶,特别是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之后,他便一下陷入到了衣食无着,几乎被愤怒的赵国军民处死的窘境。

正当异人遭受赵国军民唾弃,致使他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可随意往来七国的“国际”商人吕不韦。正是由于吕不韦的出现,从而引发了战国历史上的漫天风云……

第 一 章

伐邯郸异人遭罪  吕不韦奇货可居

又一次击退秦军猛如决堤洪水的进攻后,赵国都城邯郸再一次处在全国欢庆胜利,老幼笑逐颜开,一派群情振奋的氛围之中。

睿智诸君从小子开篇所用“又”、“再”二字中不难看出,秦国对赵国的入侵已不是第一次,而赵国军民同仇敌忾打败秦国入侵也已经是多次了!秦国何以屡犯赵国?这还得让小子慢慢道来。

据史料,距今约三千年前秦、赵本是一家,其先祖造父乃系为周缪王赶车的驭手。在镇压徐偃王的反叛中,造父充分发挥其赶车特长,一天飞驰一千余里,使周缪王能赶回都城,及时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这就是成语“造父赶车”的来由。由于造父的这一功劳,周缪王便把位于现今山西省洪洞县附近的赵城封赏给他。于是造父的后人便在赵城定居下来,并以赵城得姓为“赵”。

又过了数百年后,赵氏的后人中有一位叫非子的因善于养马,被周缪王的后人周孝王安排到渭水一带叫“秦”的地方养马,并赐其姓氏为“嬴”,以作鼓励。由于非子的封地位于现今的甘肃省天水附近,秦赵两块封地的中间还隔着不少小国,他们之间本来是谁也挨不上谁的。

但是,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兼并,众多小国因不断被蚕食而消亡,大国有的虽因不断兼并小国而壮大;有的却因君王昏庸无能而被掘起的小国瓜分。当时的赵国虽为晋国的属国,但在晋国内部的争权斗争中,却乘机得到了较大发展。由于赵氏的掘起威胁到晋国贵族的利益,晋景公三年,晋国大夫屠岸贾率兵杀灭赵氏满门,多亏公孙杵臼牺牲自己的儿子,保住了赵塑的遗腹子赵武,才使赵氏没有绝后。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又过了一百多年,赵氏的后裔赵襄子与晋国的另外两家贵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建立了赵、魏、韩三个国家。从此中国的历史便进入到了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国争霸的战国时代。

就在晋国内乱不止,纷争不断的岁月中,地处我国西部的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并国十二,逐霸西戎”的大国地位,并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成为名符其实的西方强国。至此,秦、赵两国的边境才开始搭界。

远在春秋时代,秦国的东面是晋国。秦、晋两国既互相争夺,又互相利用。有时打得乌烟瘴气,有时又好得结为姻亲、和如家人。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而秦穆公的女儿,又是晋文公的夫人,成语以“秦晋之好”来形容姻亲关系,即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