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亡新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部分(第1页)

“大王息怒。” 孟尧躬身回禀道:“敌强我弱,悬殊过甚,割地虽属下策,抑或可解亡国之忧……,无奈之举,请大王三思!”

韩王不屑地“哼”了一声:“好一个‘无奈之举’!”威严地扫视着殿中群臣:“当年申不害为相,咱韩国不也让暴秦不敢小看我们吗,啊?”他这一问,吓得殿中众臣立即匍匐在地,凄声泣诉道:“臣等无才,不能为大王分忧,实乃罪该万死,请大王恕罪!”

韩王不屑地重复着众臣的话道:“臣等无才,不能为大王分忧,实乃罪该万死……,”突然,脸色一凛,拍案吼道:‘这话你们说过多遍了!本王需要的是要你们拿出一个既不割地,又能使暴秦退兵的主意来!”见众臣仍跪在殿中,谁也不敢吱声,转态再道:“都起来吧!”见众臣已然起身,补充着再道:“说吧,能为本王出好主意的,本王将有重赏!”

众臣俯首肃立殿中,仍然无人再敢进言。

“这么说咱韩国就只有割地求和这一条路了吗……”韩王自嘲地讪笑着缓声道。可还没等他说完,殿廷中已响起了雷鸣般地轰然之声——众大臣全都拱手致礼道:“大王明鉴!”

韩王一见反而高兴地大笑起来,一阵爽朗的“哈哈”声过后,肃然地扫视着众臣道:“要你们拿出一个既不割地,又能使暴秦退兵的主意,你们谁也不肯吱声。可一说割地求和,你们全都来了,正所谓‘君子所见略同’啊!”讪笑着沉吟片刻,突然问道:“上党怎么办?也割出去吗?”显然他已经接受了割地求和的主张,只是具体怎么个割法,还定不下来。

“王翦对上党围而不打,有意逼冯太守投降……”崔拥躬身禀报道。

“冯亭投降了吗?”韩王问道。

“还没有听到冯太守投降的消息。”

说话间,一内宫属官手持一函紧张地迈步进入大殿,躬身禀报道:“禀大王,上党冯太守派人突围送来密札一件。”

韩王意外一怔,扬眉问道:“送信人呢?”此时他正关心着上党的安危。

“他说还有急事,信一送到就转身走啦!”

“走啦!”韩王安遗憾地叨念了一句。

“他说还有急事,信一送到就转身走啦!”内宫属官再次重复道。

“此信必与上党安危有关。”韩王思忖着道:“你快念给本王和众卿听听,看冯亭所言情况如何?”

“小臣遵旨。”内宫属官施礼后,抖开绢帛,朗声念道:

臣冯亭冒死跪禀大王:

秦以虎狼之师犯我,今已连下高不、野王等城邑十余座,上党已成一片孤地!臣冒死揣度大王为保宗庙安宁,惟割地求和外别无它策。而割地之后强秦是否肯歇兵罢战,却令臣大增疑团!为此,臣将负叛王之罪,携上党十七县图册诈降赵国。臣以为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得我上党十七县土地及军民图册,必遣大将廉颇率兵至上党抗秦。如此,不仅我宗庙可保,并能诱使强秦转而犯赵,而我上党军民将奋起抗秦,秦欲再胜势必难于登天!此乃微臣所献‘引狼斗虎’之计。苍天保佑,愿此计成功!

又:大王收此信时,臣想必已在赵王宫中了。

韩国君臣正听得入神,信却戛然而止……

“完了吗?”韩王扬眉问道。

“完了!”内宫属官小心地应答道。

韩王以手击案,瞪眼吼道:“本王要一字不漏……”

“小臣不敢漏一字,全念完啦!”

韩王思忖着转态问道:“此信何时收到?”

“信刚收到,小臣不敢耽搁……”

韩王若有所思地沉吟半晌,朗声再道:“把信呈上来。”

“是!”内宫属官躬身一揖,小心地步上丹墀,将信呈交韩王。

韩王接过书信,再次仔细地浏览着……随着目光的移动,他脸上的表情已由原来的无奈与困惑,转变成了看到光明前景的坚毅和亢奋,他手持信札站起身来,严厉地扫视着众臣道:“我们在这儿议论了半天,怎么就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好主意,嗯?”他这一问把殿中的群臣全吓了一跳。他们从冯亭的信中已然看出“引狼斗虎”以一个被围困的上党,换取赵国参战,确属一拯救韩国的妙计,都暗自埋怨自己怎么就想不出这样的高招呢?现在反让冯亭占了先机!

韩王见群臣尽皆嗫嚅着讷讷无语,感慨地朗声再道:“‘引狼斗虎’,冯爱卿此计极妙。秦赵两国宿怨极深,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得我上党十七县土地军民,如此好事必然求之不得。由廉颇对王翦,年岁相当,武略相当;全是半斤对八两,好戏一定还在后头!”强抑内心激动,深情地举目遥望远方,抱拳致礼道:“冯爱卿,你不是叛弃本王,而是救本王于水火,救韩国于悬崖!本王谢你啊!”虔诚地躬身一揖,举目时已泪流满面情极哀切!

殿中众臣也被韩王诚挚的深情感染,全都撩袍跪地,凄苦地嚎啕道:“大王……”

“众卿平身吧!”韩王拭去眼泪,望着在殿中跪成一片的众大臣道。

众臣陆续起身,有的早已哭成了泪人,还在抽泣不已。

“众卿领旨!”沉吟片刻,韩王巡视众臣,目光中重现着王者的风范和坚毅。“传令前线三军将士,自即日起务须拼死抵抗秦军,决不许再后退半步!待赵军一到,立刻开始反攻,收复失地!各有关事项,由丞相统筹安排,不得有误!”韩王几乎是一字一顿地沉声道。

“臣等遵旨!”殿中已是一阵雷鸣般的铿锵之声。

韩王站起身来,似已胜券在握地朗声再道:“上党是块肥肉,让他们去争吧!”

韩王宫中议事方罢,上党太守冯亭携上党十七县土地军民图册已经到了赵国。由于事关重大必须及时处理,赵王当晚就在书房中召集重臣,共议如何对待冯亭来降之事。商议完毕,便决定连夜在书房中接见冯亭。

冯亭手捧上党十七县土地军民图册,进入赵王灯火明亮如昼,两边围坐着廉颇、李牧、陈仓、郭开等重臣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