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秦亡新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部分(第1页)

距邯郸二百余里的山乡杨树庄,座落在四面都是大山的山坳中,自古以来村民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既简单又贫困的单调生活。

山村中的一户农家小院内,身着农妇装束的赵姬吃力地在工房内推磨做豆腐的黄豆,工房内到处摆放和吊挂着做豆腐的许多工具。八年艰辛生活的磨砺,使她憔悴了许多,但也成熟了许多。脸上的一双大眼仍然顾盼生辉,十人迷人。

年已十岁的赵政(赢政)在灶前帮忙添柴烧水,却把屋里弄得尽是柴烟,呛人不止。赵姬边用手在鼻口前煽烟,边偏头道:“快吹一下,呛死人了,真没用!”

赵政倔犟地举目也斜了一眼:“柴被雨水淋湿了,怎么能怪我!”赵姬过去熟练地掏灰架柴,偏头吹风,火终于“轰”的一声燃起来了。赵政抬头望着赵姬,火光映在他的小脸上,眼眸显得十分清澈明亮,极为动人。片刻后嗫嚅着道:“娘,是政儿不好,政儿不会烧火……”

赵姬强抑内心的酸痛,亲切地坐到儿子身边,抚摸着儿子的头道:“政儿能干,帮娘做了不少事……”赵政抬头望着母亲满脸倦容的面孔。嗫嚅着再道:“政儿长大了还要帮您做更多的事……”

赵姬猛地将儿子搂在怀里,激动的泪水早已盈眶而出:“政儿……”

突然“咣!”的一声,院门被推开了,一群邻家小孩跑入院中,麻雀似地拍手叫嚷道:“赵政快出来玩!”

赵姬用衣襟擦干泪水,扶着儿子站起身来,盯着儿子道:“去吧。去跟他们玩一会儿,顺便把赵大伯请回来吃饭,天不早啦!”赵政点头着:“好!”了一声,转身走出工房。院中的小伙伴一见他出来,都雀跃似地跑上前来,齐声道了一句:“赵姨我们走啦!”说罢,便拥着赵政奔出院门,向小集走去。

小集上,赵旺(吕旺)在卖豆腐。一小孩持大碗过来,递上刀币:“赵大伯,我娘叫我买一块豆腐。”赵旺惬意地随手铲豆腐一块,放于小孩碗中:“来,大伯给你块大的。”小孩高兴地礼敬道:“谢赵大伯。”

一老汉叼着烟杆走来:“老赵兄弟,来一块豆腐,明天给钱行吗?”赵旺铲一块豆腐放到荷叶上:“怎么不行,都老邻居了。”老汉刚走,赵政和一群小伴,麻雀般叽叽喳喳地嘻戏着来到赵旺豆腐摊前……

“赵大伯,我娘叫你快收摊回去吃饭。”赵政跑到摊前驻足,展着一腔童音,清脆地喊道。

赵旺一看豆腐所剩不多,旷达地笑道:“好,咱们回家吃饭。”赵政一看赵大伯应允收摊。小手一挥招呼众小伴道:“快来帮忙!”众小伴高兴地一拥而上,嘻笑着动手收拾豆腐摊。可人多手杂,把工具放乱了不说,没卖完的豆腐也全给弄烂了……

赵旺一看又急又乐地阻拦着道:“好啦,好啦,还是我自己来……看你们把豆腐都弄烂了。”

赵政旷达地挥着手道:“没事,烂了的我们自己吃!”众小伴一听高兴地起哄道:“好!我们有豆腐吃喽!”嘻笑声中把抹布、铲刀、小钵,盖布……一应用具全放于一只桶中,再把剩余的豆腐及托板等放在一只竹篮中。赵旺目视着数了一下身边的小孩,动手将散碎得已无卖样的豆腐分成六份,除留上自己的一份外,全都分给了随赵政而来的小孩:“快回家吃豆腐去吧,一人一份,小心别弄掉了!”众小孩忸怩着双手接过豆腐恭敬地道了一声:“谢赵大伯!”便欢天喜地地向各自家中跑去。

赵政接过赵旺手中的扁担:“赵大伯,我来……”赵旺亲切地轻拧了一下他的脸蛋:“你起码还得再过五年!”将竹篮和桶上的绳子,套在扁担上刚起身欲走,另有二小孩快步走来,盯着赵政问道:“赵政哥,晚上练武吗?”

赵政抬头见赵大伯点头应允,便神气地挥手道:“练,可不许迟到啊!”二小孩高兴地转身离去,边跑边喊道:“我们一定比你早到!”

赵旺挑起担子,亲切地抚摸着赵政的头项慈爱地轻声道:“咱们也走吧。”

傍晚过后,新月初升。打谷埸上整齐地传响着一片稚嫩的童声:“一、二、,一、二……”这是赵政与众小伴正在习武的喊声。

赵旺上身着练武短衣,下着扎脚裤,矫健地示范指导。围观的众多家长,尽皆面现欣喜之态,不时还响起一阵欢笑声和掌声……

列位看官:你道小子何以在刘二已向吕不韦道明了吕旺和赵姬母子,与扬树庄老幼相处十分融洽后,还不嫌啰嗦地详写了他们一天中的所为?原来在史料中曾有一段讲述赢政在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在打败赵国后曾亲自赶到邯郸去“尽坑仇家”的文字。不少小说及影视作品,都根据此一说法描写了赢政以锐利的复仇目光,监督着秦军以刀矛相逼,“尽坑仇家”的场景。而小子对此则不以为然。如许多经不住推敲的“史料”一样,所谓“尽坑仇家”之不可信的理由,就在于当时她们所处的险恶环境,以及赢政在赵国时的年龄不超过十岁!所谓“险恶环境”是指赵王的旨意“可先斩后奏”,从而逼使他们四处躲藏;而十岁前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仇家?值得赢政在二十多年后,还亲自跑去赵国严督军士“尽坑仇家”!恰恰相反小子以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赵国人民对赢政来说不仅无仇,而是有恩!此外,如此描写的用意还在于,烘托出赢政的成长是与赵姬含辛茹苦的抚育分不开的!

再说二更过后,万籁俱寂的山乡小村杨树庄,已沉浸在浓浓的夜色之中。山里人家若无大事,一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早睡可以节省灯油,早起则可多干农活。这不才二更刚过,家家户户都已上床歇息,整个村里一丝灯光都看不到了。然而,在距此八十里的另一个山村中,独有一户人家的窗子上还透露着一片朦胧的灯光,在灯光映照下,还不时闪过有人彻夜不眠地在室中踱步不止的身影……

列位看官若问:他是何人,什么事会使得他彻夜不眠地在室内踱步直至天明?原来此人正是吕不韦!

三日前当一听完刘二打听到的情况后,吕不韦便心急火燎地奔到郭开府中,将刘二打听到的情况,又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并要郭开立即派人,由他带队去杨树庄迎接赵姬!经郭开苦劝后,才同意当天作好准备,第二天一早出发,三天内赶到杨树庄。郭开还告诉他:从邯郸去杨树庄虽只二百多里,但道路崎岖难行,白天人多有的地方连推带拽尚可通过,晚上赶夜路根本不行!吕不韦只好无奈地点头答应了下来。

当晚在郭开府中夜不成寐的吕不韦,好容易盼到天亮起来一看,郭开不仅为他配备了二辆装饰豪华的四马安车,还配备了十名护兵:更使吕不韦感到郭开够朋友的是,专为迎接赵姬,郭开还从府中精挑了二名俊俏的侍女随车前往,并声言:“如果赵姬满意,此二名侍女可以不必再回赵国。”

眼见一切准备妥贴,吕不韦便催促着人马饱餐后,迎接赵姬的车队便上路了。起先车队奔跑在平原上,吕不韦暗想加把劲把三天的路二天跑完,明天就赶到杨树庄。没想到跑完平原上山以后,道路不仅山高坡陡,崎岖难行,有的地方就只容一车通过,还险况丛生!如此紧跑一天,累得大家都呲牙咧嘴地叫苦不已。黄昏后,好容易才来到这个名为枣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尽管人马已经停下,吕不韦的心却怎么也没法平静下来,只要一闭上眼,他的眼前就会出现当年在歌舞坊中结识赵姬,并以大量金钱为赵姬赎身的情景!他原想是让赵姬跟着他过几年安稳的好日子,没想到反让赵姬吃了那么多的苦……想到这些,他再也无法安于枕蓆,便爬起身来在房中踱步直至天明……

驭马喂饱草料,人员匆匆用餐后,吕不韦催促着车队又踏上了通往杨树庄的山路,并仅用一天半时间,跑完了三天的路程,午时稍过车队便来到了杨树庄村前。从未见过如此豪华安车和剽悍骑兵的村民们,先是一阵惊惶地瞠目结舌,不知村里出了何事?片刻后看出车队并无恶意,需办之事也与他们无关,便都聚集到车队旁边好奇地观看着。

吕不韦问明赵旺租住的小院后,径直来到小院前翻身下马。他强抑紧张得在胸腔内怦然跳动的内心,激动在门前停了一会儿,才上前举手敲门。他刚伸手发觉门并未闩紧,便轻轻推开,进入院中……

赵姬一人又在推磨,听到响声只以为是赵政进来,头也不回地喊道:“政儿,快来帮娘烧火……”

吕不韦呆立院中,怔怔地望着赵姬的背影,赵姬的话尚未说完,他的两行热泪已夺眶而出,沿着面颊簌簌地流了下来。迟疑片刻后,才颤声道:“赵姬,是我……”

赵姬全身一震“哟!”这是谁在喊我?声音是这样的熟悉,是这样的亲切!八年来即便在睡梦里,她也期盼着有如此熟悉声音的人,就在自己身边。可醒来之后却还是自己孤零零的一人!多少次睡梦中突然惊醒、多少次泪水浸湿了枕头……正恍惚如在梦中的呆愣间,那个熟悉的声音又从身后传了过来:“赵姬,是我……”

赵姬缓缓转过身来,双目发直似在梦中似地向前看着……她分明看到了吕不韦,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吕不韦再次道了一声:“赵姬,是我……”才悲痛欲绝地颤声问道“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