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部分(第2页)

在紧张的战斗中,冷云转头看看战友们,见黄桂清、郭桂琴负了伤,急忙撕下自己的衣襟,和杨贵珍一起给她俩包扎。安顺福、胡秀芝、李凤善、王惠民正脱下自己的衣服扑打着烧向身边的大火,冷云让她们架起负伤的战友,借着荒草燃烧的浓烟,迅速地撤到河边的土坎下。

八名“抗联”女战士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下了两颗,战友们又负了伤,怎么办?前面是凶恶的日伪军,背后是汹涌奔腾的大河,她们8个人都不会泅水。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被俘或战死。而被俘受凌辱,是她们绝对不愿走的路。冷云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战友们,大家的眼睛也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命令。冷云最后下定了决心,刚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已弹尽援绝,只有淌水过河。能过去,就找到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就跟乌斯浑河水一起永生吧!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对!过河!〃其他6名同志齐声回答。

这时,日伪军发现河边只有几个抗联战士,就疯狂地冲了上来,还不住地叫喊着:“你们跑不了啦,赶快投降!〃〃捉活的!捉活的!〃

〃同志们,下河!〃冷云站起来,把空匣枪插进腰里,和杨贵珍把最后两颗手榴弹奋力扔向冲上来的敌人。战友们互相搀扶着下到河里。突然从河对岸远处飞来一串机枪子弹,小战士王惠民身子一歪倒下,殷红的鲜血从胸口涌了出来。冷云刚要去抱她,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肩头,胡秀芝连忙把她扶住。安顺福抱起小王,眼睛里没有泪水,只有仇恨的怒火。原来河东小关门嘴子山头也被日军占据,他们用机枪火力封锁江面,企图阻止抗联战士渡河。

冷云用手捂着伤口,坚定地说:〃走!〃胡秀芝搀扶着冷云,杨贵珍和李凤善背起负伤的小黄和小郭,大家手挽着手,高唱着《国际歌》,向河心走去。“……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水深浪急,寒流刺骨,悲壮的歌声回荡在乌斯浑河上空。

日伪军看见把他们数百兵马拖在河边三四个小时,并击毙了他们10多个人的竟是几个抗联女战士,真是气得发昏。日军小队长桥本歇斯底里地狂叫:“打!统统的死了死了的有!〃罪恶的子弹呼啸着从女战士的头上、身边飞过,她们忽而倒在水里,忽而又挣扎起来。这时,一颗迫击炮弹在她们的身边爆炸,掀起一股冲天巨浪,之后水面上再也看不见女英雄们的身影,再也听不见低沉雄壮的歌声。只有汹涌的波涛,奔腾的浪花,似乎在为英雄的灵魂哭泣。

八女投江的英勇事迹早已传遍全国。鼓舞人们奋勇杀敌。新中国建立后,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17日牡丹江市建立起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亲笔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第二部分:王铭章:与孤城共存亡的中将师长范筑先:抗日捐躯的聊城县长

范筑先(1882——1938),原名金标,字竹仙,1881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属于河北省)南彦寺村。1904年因遇灾荒,离开家乡投奔军队。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连、营、团、旅长等职务,后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少将参议。1931年后,历任韩复榘部第三路军少将参议、山东沂水县县长和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到聊城,就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聊城县县长。1938年11月14日在保卫聊城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1、我一生愿做这样一个傻子

在早期的军旅生涯中,范筑先对军阀混战就极为厌恶痛恨。他认为中国人自己打自己,既有损自己的国力和形象,也给外敌可乘之机。于是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离开军队回到家乡隐居起来,并更名为“竹仙”,表示要保持竹子一样的高风亮节。在隐居期间,他仍然勤奋读书,立志效仿古代的仁人志士,要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光明道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他们高举“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扫除封建势力”的大旗,所向披靡,极大地震撼了全国人民,也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冯玉祥将军也在绥西五原誓师响应北伐,挥戈南下,东出陕西潼关,进抵中原地区,准备和北洋军阀开展斗争,进行国民革命。

面对如火如荼的国民革命形势,范筑先非常振奋,在冯玉祥将军手下的其同乡第十三军军长张维玺的邀请下,他毅然复出,投入国民革命军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统一中国的战斗行列。他更名为筑先(取筑路先锋之意),表示其革命的决心。由于他具有多年军旅统兵的经验,因此,在战斗中,他指挥有方,颇有建树,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高级参议。

但是,出乎范筑先想象之外,以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变幻无常,内战仍然不止。1930年,又爆发了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军队上百万,范筑先也随部队参与了这场混战,这场战争导致30多万人死伤。目睹这些,范筑先非常痛心,决心不再在军队内担任职务,拒绝去陕西的邀请,立志在地方上做一些工作,为民众谋利益,便到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部下担任参议。1933年初,他被任命为山东省沂水县县长,后又担任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

1933年10月,范筑先被调任为临沂县县长。在县长任上,他微服私访,革除旧弊,带领县政府官员参加体育锻炼,打击贪污腐化的官员,并常走访民间,了解人民疾苦。他还严禁赌博、吸毒,并提倡剪辫子、放足,鼓励妇女参加工作。他还鼓励农织,每逢灾荒之年,组织救济。由于范筑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造福了当地老百姓,而且也给当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气,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

范筑先生活极其简朴,但对有关民生大事多慷慨投资或集资兴办。他在任临沂县长期间,曾架桥修路,修整市容,兴办医院,扶植教育事业,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由于他不贪财,因此被一些旧官僚们嘲笑为“傻子”,范筑先则自豪地说:“我一生愿做这样一个傻子。”

第二部分:王铭章:与孤城共存亡的中将师长谁爱国爱民,我就赞成谁

范筑先曾在旧军政界任职达30多年,但他一直坚持了一个传统士绅的人格修养,洁身自好、体恤百姓,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操。他不满国民党政府对日军不抵抗的策略,赞同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他常说:“谁爱国爱民,我就赞成谁;谁损害国家和民众,我就对谁抗争,我不怕担责任。”

1936年7月,范筑先奉令调离临沂县,全城民众夹道欢送,赠送范筑先县长一碗清水、一块镜子、一块豆腐、两根小葱,以表彰范筑先主持县政时明镜高悬、一清二白的风尚。1936年冬,范筑先升任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任聊城县县长。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局书记彭雪枫以探望同学的名义到聊城,与范筑先几次接触,使范筑先更多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合作的主张,这使范筑先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是,他曾邀请共产党员到聊城协助抗战。范筑先还委任共产党员姚第鸿为专署秘书。10月,山东省委通过余心清,从第三集团军政训班中挑选以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的12名少校于事和240名上尉服务员到聊城。接着,又派省委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