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部分(第2页)

8月15日,陕北延安各界1000多人在中央大礼堂,为张自忠将军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由朱德总司令主祭。毛泽东送“尽忠报国”挽词,周恩来题挽词“为国捐躯”。

11月16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梅花山隆重安葬了张自忠将军。国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北平、天津、汉口、徐州、济南、上海、重庆等城市,建立了张自忠路或张自忠学校。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第三部分:张自忠:血染洪山的抗日将领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宁战死  不投降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1905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屯。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秋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时年22岁。毕业后曾参加北伐,历任排、连、营长和旅部参谋主任及中校团副等职(后晋升为上校团长)。1937年8月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11月26日奉命率一个加强营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誉满海内外。1941年4月24日在上海胶州路孤军营遇刺牺牲。

1、临危受命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

四方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这是一支英雄的颂歌,也是一支保卫祖国奋勇杀敌的战歌。歌中唱的“谢团长”,就是率领“八百壮士”誓死守卫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副团长。当时,他的名字及其抗日杀敌的英雄事迹传遍上海大街小巷,激励着人们的爱国热忱。

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谢晋元与〃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固守阵地的壮举,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战争一开始就打得十分激烈,谢晋元所在的第五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坚守闸北重要据点八字桥,打退了日本侵略军的多次进攻。不久,该旅第五二四团团副负重伤,谢晋元奉调补任该团团副,率部驻防北火车站、天通庵一带阵地。在这里,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顽强抗击敌人,坚守轴心阵地达二个月之久。

10月26日,日军占领大场、庙行,战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军队侧背受敌,形势十分危急。驻守江湾、闸北的中国军队奉命向西撤退。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受统帅部命令,要选派一位坚定果敢的军官,率领一支小部队踞守要点,担任掩护;并要求坚持一定时日,以争取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谴责日本侵略行径,同时期望引起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同情和声援。

四行仓库八十八师师部,孙元良在团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了战区的命令,并以师部的名义命令